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征。实施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的指标体系中对特色专业做了这样的说明:“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是把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特色课程体系,明确创新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一、体育保健特色专业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特别鼓励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专业建设。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专业正是依托了特色引领的专业背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加上广西对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使体育保健专业的建设发展极为迫切。 在保健康复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剧增的背景下,体育院校应依托保健行业的迅速发展,合理科学地建设体育保健专业,做到“人无我有”。如何形成专业特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动力。广西体专体育保健专业是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开展运动保健康复咨询、指导、操作等方面实际应用的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但有高质量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设计、有策划、有目标、有理性地去实现职业性,真正体现“人有我优”。特色专业的生命力,是如何做到“人优我新”。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特色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但要保持和发展已有的优势,而且要不断创新,保持专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广西体专体育保健专业在课程体系上积极创新,以课程特色构建专业特色,以课程优势夯实专业特色,以课程质量保障专业特色,探索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模式。
二、 课程体系创新着力点
(一)重视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准确的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很关键。职业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选择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与层次。工作分析的目的则是针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与层次,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内容、过程、方法,并分析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对各项知识、能力、素质的梳理和归纳得到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些分析的结果是课程体系创新的依据,也是检验专业和课程建设科学性的重要指标。依据对就业市场现状的调研,同时结合我校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传统优势,体育保健专业的就业面主要针对保健技师和运动康复技师两个岗位。保健技师主要在各种保健企业、养生会所、养老院等就职,如足部反射治疗师、推拿按摩师、康复指导师等。其主要工作是为顾客提供所需项目的专业技术操作服务,如局部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足部反射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运动康复技师主要在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或康复门诊,各类康复中心、社区医院、卫生院、竞技运动队、健身场所就职。其主要工作是协助康复医师完成对患者(或顾客)相关身体系统的功能检查与评定,并依据康复医师开出的运动处方指导或协助患者(或顾客)进行有针对的治疗性训练或运动。
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注重开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特色课程体系,针对保健按摩师、康复训练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知识课程模块(健康、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理论等),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岗位需求的基本技术),素质课程模块(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质)。
(二)深入分析课程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特色专业的建设,其创新性体现在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课程的空间结构是指课程的功能、模式和内容的组织关系。课程空间结构的功能是促进认知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策略与工作经验的增长。它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为目标,遵循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课程的时间结构是指课程开设的时序。课程时间结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根据行动的难易程度,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课程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的统一,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实现课程体系的最优化。
(三)科学确立课程体系核心
近几年来,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素质”理念,但还要充分考虑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妥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与特色问题,适应人才在职业岗位就业和职业能力拓展空间上的双重需要。
课程体系中,减少专业课程的比例,增加素质教育,是否是培养特色人才的理想模式还值得探讨。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构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工作过程知识必须是涵盖完整工作进程的各类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要关注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要求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再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之间要交叉融合。我校体育保健课程体系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培养(知识课程模块和素质课程模块)所占比例为55.95%,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核心课程模块)所占比例为44.05%,这样的两个系统融合,协调统一,为培养特色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力度
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我校体育保健通过构建实践性教学的体系,使实践性教学分为基本技能实践性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性教学、综合能力实践性教学,按照培养目标的定位层次,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实践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紧密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得到就业单位高度评价。培养的人才技术过硬、职业岗位素质突出,综合能力强,在保健行业积累了社会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奠定了专业特色,这些能力的培养得益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将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是一项资源优化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课程体系创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院校专业应按照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合理布局,把专业特色的培育作为重心,构建市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与学校课程的桥梁,进一步深入探讨特色专业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
[3] 李俊龙,林江辉,胡锋 .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4] 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0-31.
[责任编辑:陈 明]
一、体育保健特色专业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特别鼓励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专业建设。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专业正是依托了特色引领的专业背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加上广西对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使体育保健专业的建设发展极为迫切。 在保健康复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剧增的背景下,体育院校应依托保健行业的迅速发展,合理科学地建设体育保健专业,做到“人无我有”。如何形成专业特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动力。广西体专体育保健专业是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开展运动保健康复咨询、指导、操作等方面实际应用的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但有高质量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设计、有策划、有目标、有理性地去实现职业性,真正体现“人有我优”。特色专业的生命力,是如何做到“人优我新”。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特色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但要保持和发展已有的优势,而且要不断创新,保持专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广西体专体育保健专业在课程体系上积极创新,以课程特色构建专业特色,以课程优势夯实专业特色,以课程质量保障专业特色,探索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模式。
二、 课程体系创新着力点
(一)重视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因此,准确的职业分析和岗位分析很关键。职业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选择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与层次。工作分析的目的则是针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范围与层次,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内容、过程、方法,并分析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对各项知识、能力、素质的梳理和归纳得到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些分析的结果是课程体系创新的依据,也是检验专业和课程建设科学性的重要指标。依据对就业市场现状的调研,同时结合我校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传统优势,体育保健专业的就业面主要针对保健技师和运动康复技师两个岗位。保健技师主要在各种保健企业、养生会所、养老院等就职,如足部反射治疗师、推拿按摩师、康复指导师等。其主要工作是为顾客提供所需项目的专业技术操作服务,如局部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足部反射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运动康复技师主要在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或康复门诊,各类康复中心、社区医院、卫生院、竞技运动队、健身场所就职。其主要工作是协助康复医师完成对患者(或顾客)相关身体系统的功能检查与评定,并依据康复医师开出的运动处方指导或协助患者(或顾客)进行有针对的治疗性训练或运动。
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注重开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特色课程体系,针对保健按摩师、康复训练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知识课程模块(健康、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理论等),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岗位需求的基本技术),素质课程模块(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质)。
(二)深入分析课程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特色专业的建设,其创新性体现在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课程的空间结构是指课程的功能、模式和内容的组织关系。课程空间结构的功能是促进认知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工作策略与工作经验的增长。它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为目标,遵循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课程的时间结构是指课程开设的时序。课程时间结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根据行动的难易程度,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课程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的统一,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功能性,实现课程体系的最优化。
(三)科学确立课程体系核心
近几年来,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素质”理念,但还要充分考虑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妥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与特色问题,适应人才在职业岗位就业和职业能力拓展空间上的双重需要。
课程体系中,减少专业课程的比例,增加素质教育,是否是培养特色人才的理想模式还值得探讨。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构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工作过程知识必须是涵盖完整工作进程的各类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要关注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要求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培养:一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再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两个系统之间要交叉融合。我校体育保健课程体系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培养(知识课程模块和素质课程模块)所占比例为55.95%,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核心课程模块)所占比例为44.05%,这样的两个系统融合,协调统一,为培养特色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力度
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我校体育保健通过构建实践性教学的体系,使实践性教学分为基本技能实践性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性教学、综合能力实践性教学,按照培养目标的定位层次,构建了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实践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紧密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得到就业单位高度评价。培养的人才技术过硬、职业岗位素质突出,综合能力强,在保健行业积累了社会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奠定了专业特色,这些能力的培养得益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将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是一项资源优化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课程体系创新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院校专业应按照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合理布局,把专业特色的培育作为重心,构建市场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与学校课程的桥梁,进一步深入探讨特色专业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
[3] 李俊龙,林江辉,胡锋 .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4] 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0-3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