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新课标新课改,给初中生物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激发创新的兴趣、创设创新的情境、放飞创新的想象,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及有关生物的奥秘,探究生物的本质,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也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初中生物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思考与练习、演示或提示、小资料、课外读、探究性实验和活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科学整合网络资源和乡土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中,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各种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与影响等。如果教师只是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有竹节虫的竹枝,尽量带有较多的竹叶。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竹枝里有什么?”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接着,教师采用趣味的语言进行引导:你看到的竹叶虫和竹叶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竹节虫非常像竹叶,让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强学生的记忆。又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教学,在讲到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教师上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捕捉老鼠,然后观察探究,进行课前体验。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这就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人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在讲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时候我们经常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还有爸爸妈妈回答的:“捡来的”“大树裂出来的”等等。这就激发创新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二、创设创新的情境
“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教育问题的再现和描述。”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严重束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运用教学资源,创设创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实验中两只死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没有设计另一只为死鸟或其它动物。响尾蛇捕捉到猎物后,为什么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呢?”又如,在讲生殖器官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些植物的枝条为什么也能长成新个体?小麦和水稻它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完成传粉的?对于雌雄同体的动物,為什么不能自体受精呢?”再如讲含羞草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到生物园观察接触含羞草,然后提出问题: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难道含羞草也有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吗?这就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中,或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家鸽的认路本领如此超强?”“猿类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为人类,那么猿类又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等等。对于这些大胆的提问和猜想,教师都要鼓励,让学生在创新的情境中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在讲到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鱼缸中的鱼。然后提出问题:“鱼的运动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鱼用的是这种运动方式?”这就创设了创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放飞创新的想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培养创新能力,既要正确引导好奇心,又要发挥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冲破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取得新的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通过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放飞创新的想象,改善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的飞跃和突破。
例如,讲“原生动物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想象下草履虫有多大?是什么样子?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变形虫同样体形微小,是如何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的?又是怎样运动的?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又如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发挥想象后,设计出了不少方案:(1)用萝卜代替黄瓜;(2)用食糖代替食盐,等等。再如,在学习《细胞》时,在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植物多制作几种植物的临时装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的了解,又能为实验室加装库存。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等,大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生命的起源》的教学,在讲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神话故事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放飞学生创新的想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在不断向前进,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初中生物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让学生灵感得到激发,让思维得以飞越。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创新的兴趣、创设创新的情境、放飞创新的想象,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陈宗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及有关生物的奥秘,探究生物的本质,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也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初中生物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一种动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思考与练习、演示或提示、小资料、课外读、探究性实验和活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科学整合网络资源和乡土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中,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各种因素对生物的作用与影响等。如果教师只是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有竹节虫的竹枝,尽量带有较多的竹叶。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竹枝里有什么?”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接着,教师采用趣味的语言进行引导:你看到的竹叶虫和竹叶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到竹节虫非常像竹叶,让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加强学生的记忆。又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教学,在讲到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教师上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捕捉老鼠,然后观察探究,进行课前体验。与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这就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人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在讲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时候我们经常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还有爸爸妈妈回答的:“捡来的”“大树裂出来的”等等。这就激发创新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二、创设创新的情境
“一个案例就是对一个教育问题的再现和描述。”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严重束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运用教学资源,创设创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求异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实验中两只死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没有设计另一只为死鸟或其它动物。响尾蛇捕捉到猎物后,为什么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呢?”又如,在讲生殖器官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些植物的枝条为什么也能长成新个体?小麦和水稻它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完成传粉的?对于雌雄同体的动物,為什么不能自体受精呢?”再如讲含羞草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到生物园观察接触含羞草,然后提出问题: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难道含羞草也有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吗?这就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中,或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家鸽的认路本领如此超强?”“猿类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为人类,那么猿类又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等等。对于这些大胆的提问和猜想,教师都要鼓励,让学生在创新的情境中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在讲到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鱼缸中的鱼。然后提出问题:“鱼的运动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鱼用的是这种运动方式?”这就创设了创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放飞创新的想象
普通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培养创新能力,既要正确引导好奇心,又要发挥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冲破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取得新的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通过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放飞创新的想象,改善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的飞跃和突破。
例如,讲“原生动物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想象下草履虫有多大?是什么样子?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变形虫同样体形微小,是如何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的?又是怎样运动的?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又如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发挥想象后,设计出了不少方案:(1)用萝卜代替黄瓜;(2)用食糖代替食盐,等等。再如,在学习《细胞》时,在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植物多制作几种植物的临时装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的了解,又能为实验室加装库存。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等,大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生命的起源》的教学,在讲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神话故事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放飞学生创新的想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在不断向前进,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初中生物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让学生灵感得到激发,让思维得以飞越。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创新的兴趣、创设创新的情境、放飞创新的想象,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陈宗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