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犬肠黏膜微循环观察,及对反应肠黏膜损伤的血浆标示物半定量分析,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时肠黏膜损伤情况及肝素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LPS方法建立比格犬早期感染性休克模型。将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基础治疗组,肝素治疗组。术后稳定1小时,即T0点,给LPS造模后1小时,即T1点,之后序贯观察5小时分别为T2,T3,T4,T5,T6点。在相应观察时间点(T1、T3、T6时间点)采集犬静脉血,经1500转,15分钟离心后取血浆,以EP管分装后置入-80℃保存,通过ELISA法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应用正交极化频谱成像仪(OPS)观察循环的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于小肠黏膜3个不同部位分别采集稳定、清晰的微血管图像至少20s,在T0,T1,T3,T6每一时间点经造瘘口插入OPS探头观察并记录肠绒毛微循环状态。 结果: 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正交极化频谱成像仪(OPS)观察循环分析提示在感染性休克犬早期LPS组存在微循环障碍[T0点PVD,PPV,MFI与T1,T3,T6各时间点相应指标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在感染性休克犬早期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微循环指标[在肝素组中,T0点TVD(23.89±4.57μm)与T1点TVD(20.78±2.93μ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T3点TVD(23.08±3.26μm),T6点TVD(23.28±2.63μm)无统计学差异,P>0.05。T0点PVD(23.24±4.6μm)与T1点PVD(10.57±3.45μm),T3点PVD(17.08±4.74μm),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T6点PVD(21.6±2.3μm)无统计学差异,P>0.05。T6点MFI与T0点MFI相比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成功后T3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LPS组I-FABP存在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IFABP(21.6±2.3)pg/ml比较LPS组IFABP(100.48±8.42)pg/ml会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与LPS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给予肝素治疗,I-FABP表达水平能够明显的下降。 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存在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及肠黏膜损伤。在予以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肝素对早期感染性休克犬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