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V个VP”结构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
  
  “V个VP”结构中的“个”历来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前人和时贤对此已有诸多论述,主要观点有三:赵元任(1979)、朱德熙(1984)、邵敬敏(1984)认为是量词;丁声树(1961)、游汝杰(1983)、宋玉柱(1993)、石毓智、李讷(1998)认为是助词;王绍新(1989)、祝克懿(2000)、张谊生(2003)认为一部分是量词,一部分是助词。在此,我们不是要为“个”的词性作一个定论,而是要考察“V个VP”结构在真实文本中的分布类型及“VP”的构成,以期推进对“V个VP”结构的认识和研究。
  
  1.语料库的建立
  
  1.1 电子文本和语料抽取
  我们使用的是叶桂卿录入和校勘的电子版《红楼梦》,采用山西大学的句子自动抽取软件,从前80回的真实语料中,抽取所有含“个”的句子,除去重复计算的30句(“个个,一个个,一个一个”计算机识别为两次,我们以词为基本单位,校为一句)共计2959句,然后进行人工分析。按“个”在《红楼梦》中出现的用法分为三类:量人1469句,量物1043句和非量词用法447句。其中,前两类是量词用法,占84.89%,后一类是非量词用法,占15.11%。在“个”的非量词用法中抽取“V个VP”结构,共得150句。
  
  1.2《〈红楼梦〉中“V个VP”结构语料库》的实现
  根据统计,《红楼梦》中“V个VP”结构共有150句,占统计总量的5.07%,这就是本文的封闭域,我们标记“V个VP”结构的类型以及“VP”的构成和词性,把包含这些信息标记的例句分类汇聚,共有“V1个不/没V2”“V他个VP”“V了(得)个VP”“V(它)个+约数”“有/ 没(有)个VP”等5种类型,以及5类“VP”的构成。分析并标记这些信息就构成了语料库——《〈红楼梦〉中“V个VP”结构语料库》。
  
  2.“VP”的构成
  
   “V个VP”中的“VP”,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集合,主要指短语,但有时也可指词、小句;可以是动词性、形容词性,或名词性的,甚至零形式。其类型分布如下表1: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
  1.在“V个VP”结构中,“VP”不仅可以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名词充当“VP”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即便有人(王会琴,2005)提及也未深入分析,而且通常认为可以充当“VP”的是一些抽象名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名词做宾语符合一般的述宾结构,不容易引起注意。在语料库中名词占了一大部分,有62%。
  抽象名词充当“VP”的很多,占37.33%。如:
  (1)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四十回)
  (2)四个老妈妈告个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四十三回)
  具体名词充当“VP”的也很多,占24.67%。如:
  (3)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二十二回)
  (4)为我们小子选了出来,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个酒。(四十五回)
  有时还是方位名词,但并不常见,仅有2例:
  (5)掀起时,只见芳官自内带笑跑出,几乎与宝玉撞个满怀。(六十回)
  (6)贾琏笑道:“正是呢,方才我见姨妈去,不防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十六回)
  2.除去名词,“VP”主要由形容词和动词充当,占25.34%。这时“个”主要起形式标记的作用,使后面的成分离散化、有界化。如:
  (7)司棋都气了个倒仰,无计挽回,只得罢了。(六十二回)
  (8)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二十二回)
  “仰倒”是个动作性动词,“粉碎”是个状态形容词,“个”使其离散化、有界化,成为“气”和“撕”可以支配的对象。“个”使其后的谓词性“VP”离散化、事件化,体现名词性,成为前面的动词“V”可以支配的对象。
  3.短语作“VP”时以四字格居多,其中大多为成语(例11、12),有时是惯用语或引用成分(例13)。如:
  (9)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一回)
  (10)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四十五回)
  (11)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二十三回)
  4.“V个VP”结构中,中心语可以省略,一般可以从上下文语境推知省略成分,如:
  (12)平儿只装着看不见,因笑道:“怎么我的心就和奶奶的心一样!我就怕有这些个,留神搜了一搜,竟一点破绽也没有。(二十一回)
  (13)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四十回)
  “这些个”后面省略了中心语“东西(指平儿的一缕头发)”,“代说了个”后面省略了 “酒令”。共发现5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VP”的零形式。
  
  3.“V个VP”结构类型
  
  3.1“V1个不/没V2”
  有一类“VP”相当常见,就是张谊生所说的“不/没V”式,表示动词V持续或反复进行,我们认为表示为“V1个不/没V2”式更为确切,V2必须是终结性动词。共出现18处,占12.00%,“不住,不了”最为常见。如:
  (14)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十六回)
  (15)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二十回)
  (16)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四十回)
  
  3.2“V他个VP”
  V后带有人称代词的述补结构,分作两种情况(张谊生,2003)。一是V后加实指性人称代词,共5句,占3.33%。我们认为实指还应该区分定指和无定指。定指如:
  (17)这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谙世事,如今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玉都干连在内,不给他个利害,下次越发狂纵难制了。(九回)
  (18)果然招他动了大气,不过说他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五十五回)
  (19)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六十三回)
  这些句子中的人称代词都是有实指的,联系例句在真实文本中的出现语境不难看出,这些“他”在《红楼梦》中分别指“金荣”“探春”和“妙玉”。还有1例,确有所指,指称一定范围内的某一个人但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如下:
  (20)尤氏又说小丫头子的话。周瑞家的道:“奶奶不要生气,等过了事,我告诉管事的打他个臭死。只问他们,谁叫他们说这‘各家门各家户’的话!”(七十一回)
  “他”虽然没有指出是谁,但由语境可推知是一个丫头。这里,“他”已有虚泛意味,必须借助语境来理解。另一种是虚指性人称代词。如:
  (21)说道:“既这样,越性编出他个次序先后来。”(三十七回)
  虚指只发现这1例,虚指性人称代词与实指的区别是“他”只起调节音节和强化语气的作用,去掉后意思不变。
  
  3.3“V了(得)个VP”
  在这一结构里,“个”没有表量作用,意义非常虚化,用来舒缓语气。“V了个VP”共出现21处,占14.00%。“V得个VP”没有发现。
  “V了(得)个VP”结构中的“VP”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不、没等)。不仅可以是形容词和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包括方位名词)或区别词,还可以是成语,有四字格的也有三字格的。还有一类现象也很有意思,但少有论及,就是“了个”作一些动宾式离合词中的插入成分。共出现6处,占4%。“V了(得)个VP”机构中的“VP”分布情况如下表2:
  


  
  3.4“V(它)个+约数”
  这种用法在《红楼梦》中并不常见,仅1例,只占0.67%。表示猜测,随意的意味。
  (22)薛蟠听了,心下忖度:“我如今捱了打,正难见人,想着要躲个一年半载,又没处去躲。”(第四十八回)
  
  3.5“有/ 没(有)个VP”
  “有个”共21处,占14.00%。“个”具有使后面成分离散化的作用,有时有揣测、担心等意味。如:
  (23)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五回)
  (24)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二十九回)
  (25)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十三回)
  “个”的作用是使后面的成分离散化、突显化。“家亡人散各奔腾”“好歹”“退步”在“个”后离散成为一个语言单位并得到强调和突显,余例类此。语料库中出现“没有个”2处,“没个”13处,共15处,占10.00%。“个”后的成分可以是名词,表强调、语气强烈;也可以是非名词,其功能是使“个”后的成分离散化、事件化。如:
  (26)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二十四回)
  (27)他们是憨皮惯了的,早已恨的人牙痒痒的,他们也没个怕惧儿。(三十回)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V个VP”结构在《红楼梦》真实文本中占有一定比例,“VP”不仅可以是动词和形容词,而且可以是抽象(37.33%)或具体(24.67%)名词。2.“V个VP”结构中,“个”的表量意义非常虚化,具有使非名“VP”离散化、事件化、名词化的功能。3.各个类型分布不均衡,“V了(得)个VP”(14.00%)和“有/ 没(有)个VP”(14.00%)最频繁,“V(它)个+约数”的用法并不常见,发现最少(0.67%)。4.“V1个不/没V2”中,“不住,不了”最为常见。“V他个VP”中,实指(2.67%)比例大于虚指(0.67%)。
  
  参考文献:
  [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第5卷),2003,(3).
  [2]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6).
  [3]王会琴.“V 个 VP”语义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5,(8)
  [4]周明强.汉语量词“个”的虚化特点[J].语文学刊.2002,(1)
  (马永腾,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其中关键性的是阅读能力,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样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这主要从改革课堂教学,建构探究性、创新性课堂教学着手进行。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
期刊
古语有云:“之乎者也亦焉哉,安排好了当秀才。”可见,如何运用虚词是一门艺术。现代汉语的虚词虽然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它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并不“虚”,往往蕴含着作者很实在的意图,这就是所谓的“虚词不虚”。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就有两个很好的例证: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高中语文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
期刊
一、设计背景: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许多老师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们用心良苦地在讲台上作“教授”式的传道解惑释疑,坐在下面的学生却似听非听恹恹欲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使文言文变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文言文教法过于单调枯燥,学生对“读—译—背”的教学模式已感到厌倦。所以在教授文言文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地应用教材,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重视学生
期刊
新课标崇尚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以上两点教学思想?如何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融合?何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切实地提高?在串串问题的扣击下,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朗读感悟”这一大放异彩的教学手段。    朗读感悟目的浅析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倚重朗读感悟的技巧指导,追求抑扬顿挫的朗读表象而忽视
期刊
赵长才先生在《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一文中介绍了“亦”表疑问语气的用法,并认为表疑问语气的“亦”是由它表类同的“也、又”义在疑问句特定语境中直接虚化来的,①这使我们对“亦”的意义用法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但笔者在赵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先秦文献疑问句特别是对较早出现“亦”的疑问语气用法的《论语》和《孟子》的考察,对疑问副词“亦”的来源,有些不同看法。    一、“亦”作为反诘副词
期刊
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会遇到“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的疑问,这就涉及到文化选择原则的问题。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语言运用的全过程,语言单位的选定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汉语从形式到表达都带上了浓厚的人文因素,而委婉语作为礼貌语言的一种,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观念、传统习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委婉两字,含有手段与效果的双重含义。委,指手段,采用迂回曲折的言说方式而避免直露,婉指效果,获取婉转
期刊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式,即意义的“用法论”(meaning as use):  “For a large class of cases——though not for all--in which we employ the word ‘mea
期刊
一、引言    我们知道汉语是典型的严格受到语序限制的孤立语。例如:“我想你。”和“你想我。”从语义上表达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但是往往我们也会遇见一些特定的例子超越了语序的限制,导致主宾可以调换位置情况的出现(例5除外)。请看下面的A,B两组句子:  A.  1.你可想死我了。——我可想死你了。  2.你可恨死我了。——我可恨死你了。  3.你可愁死我了。——我可愁死你了。  4.你可喜欢死我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第三段言曰: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此处“计未定”,便“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求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让人费解。  就常理来讲,国家大事,理应由国君召集群臣,计议已定,而后再派人执行
期刊
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美与爱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其散文诗《雨之歌》文质兼美,清丽流畅,处处给人以美的感受。美文需要美读,才能让美走进学生心灵。从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来看,《雨之歌》教学设计应该围绕“朗读”这一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