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我深知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学习方式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上“观望、等待、依赖”的习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愿开口说话,而英语学习重在听、说、读、写,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英语课堂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我校推行了新一轮课改。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给笔者以启示,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我校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进课堂,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其协作能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怎样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我校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组内同学互学、互帮,组间互评、互竞的一种教学模式。班级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本次课改效率的高低。(1)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按不同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结合在一起,每组6位同学。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2)小组的组成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教师在开始划分小组时,就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之间一些微妙的人际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小组划分,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定期调整一次学生的编号,这样做对学困生是一种鼓励,对优生是一种鞭策。小组成员不要永远固定不变,要像NBA各球队那样,两周左右的时间内流动一次。流动的目的是让各组内的综合实力更加均衡,使组间竞争更加激烈、有意义。(3)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分工协作。小组划分好后,要注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让每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笔者在小组内分配了以下职务:(1)小组长。由英语成绩较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检查导学案的完成。(2)副组长。由活泼好动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纪律的维持。让活跃好动的学生维持纪律,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能够让其首先学会管理和约束自己。
此外,我还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设立一些相关的小组职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自觉加入到小组交际活动中来。这有利于小组团结和感情交流,促进学习经验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精心策划活动。(1)课前合作表演。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围绕学过的知识,联系将要学的内容或课外知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教师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种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我采取的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学生可围绕当日天气、本单元话题等进行对话,每节课一组轮流进行,其他组认真听,并回答对话组准备的题目。(2)课中合作学习。比如,新授课朗读对话时,教师教读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小组长带读,然后通过小组朗诵比赛、同质选手朗读挑战赛的形式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并给优胜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3)课后合作巩固。如:布置小组成员检查课文朗读与背诵、书面作业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课改中,如何将小组的评价转化为小组成员的学习的动力是关键,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来自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小组成员当堂检测的成绩,一个是课堂上该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当临近下课,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定性以后,如何将对小组的评价转化为小组成员课后乃至下节课学习的动力,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仅仅是宣布小组表现的优、良、中、差,或是一定的分数,在课改的起始阶段尚可。但是学生很快就会习以为常,对教师的评价失去兴趣。这样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内互帮互助,小组间的互相检测、互相比拼的课改模式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是失效。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必须把对小组的评价结果转成对小组一定形式的奖惩,才能长久有效地促使小组的每个成员以小组为“家”,用心建设自己的小组,关心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总之,我们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以上只是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想法,小组活动的开展还不完善,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反省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深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将会逐步完善。
一、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英语课堂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我校推行了新一轮课改。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给笔者以启示,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我校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进课堂,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其协作能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怎样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我校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组内同学互学、互帮,组间互评、互竞的一种教学模式。班级小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本次课改效率的高低。(1)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按不同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结合在一起,每组6位同学。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2)小组的组成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教师在开始划分小组时,就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之间一些微妙的人际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小组划分,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定期调整一次学生的编号,这样做对学困生是一种鼓励,对优生是一种鞭策。小组成员不要永远固定不变,要像NBA各球队那样,两周左右的时间内流动一次。流动的目的是让各组内的综合实力更加均衡,使组间竞争更加激烈、有意义。(3)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分工协作。小组划分好后,要注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让每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笔者在小组内分配了以下职务:(1)小组长。由英语成绩较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检查导学案的完成。(2)副组长。由活泼好动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纪律的维持。让活跃好动的学生维持纪律,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能够让其首先学会管理和约束自己。
此外,我还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设立一些相关的小组职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自觉加入到小组交际活动中来。这有利于小组团结和感情交流,促进学习经验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精心策划活动。(1)课前合作表演。在每堂课开始的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为了能让学生迅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围绕学过的知识,联系将要学的内容或课外知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教师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创设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种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我采取的课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对话表演:学生可围绕当日天气、本单元话题等进行对话,每节课一组轮流进行,其他组认真听,并回答对话组准备的题目。(2)课中合作学习。比如,新授课朗读对话时,教师教读之后,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小组长带读,然后通过小组朗诵比赛、同质选手朗读挑战赛的形式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并给优胜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3)课后合作巩固。如:布置小组成员检查课文朗读与背诵、书面作业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时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课改中,如何将小组的评价转化为小组成员的学习的动力是关键,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来自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小组成员当堂检测的成绩,一个是课堂上该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当临近下课,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定性以后,如何将对小组的评价转化为小组成员课后乃至下节课学习的动力,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仅仅是宣布小组表现的优、良、中、差,或是一定的分数,在课改的起始阶段尚可。但是学生很快就会习以为常,对教师的评价失去兴趣。这样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内互帮互助,小组间的互相检测、互相比拼的课改模式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后只能是失效。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必须把对小组的评价结果转成对小组一定形式的奖惩,才能长久有效地促使小组的每个成员以小组为“家”,用心建设自己的小组,关心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总之,我们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个人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以上只是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想法,小组活动的开展还不完善,笔者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反省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深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将会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