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于教师的话,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听的,更不是都百依百顺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显得很“听话”,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不那么“听话”了。这里有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即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认识自己,即认识的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自己与他人是有区别的,于是就产生了像他人一样独立自主的愿望。这种独立性是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体现,也是少年儿童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孩子三岁的前后,这时刚刚萌发自我意识。他们以掌握了“我”这个词为标志,如说“我自己来”、“我要……”等。这时,虽然他们要求独立的愿望产生了,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个性心理特征中依赖性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依赖和信任成年人,所以很听大人的话。他们进入小学后,往往把这种依赖和信任转移到老师身上,表现为很听老师的话,甚至胜过听家长的话,这个时期是教育的“良机”。有经验的小学校长都选择优秀教师担任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品德和知识基础。第二个转折点是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独立性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终究还未取得在自我意识中的支配地位。他们到了初中阶段,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交往的扩大、生长发育的加速,产生了成熟感和成人感,出现了希望独立平等、要求象成人那样受到尊重的心理。这时独立性就取代了依赖性的支配地位。这是第二个转折点的重要标志。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对自己像对待小学生那样过分地照料、罗嗦地说教和家长式的压制、训斥了。因此,如果教师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不那么“言必恭听”,除解决思想问题之外,还应当认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检查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一般情况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不如小学低年级学生那样“顺从”老师,从心理原因分析,主要是他们已经开始学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内心品质了。小学低年级儿童一般是从外部特征去评价别人,教师在学校和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就比较容易使学生“言必听”、“计必从”。教师要赢得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品德和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等内部品质,仅仅靠所处的教师地位就不那么奏效了。如有位高年级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时,他漫不经心,一会儿望着窗外,一会儿翻翻教案,这种爱听不听的神态,使学生失去了继续回答的兴趣;教师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又打断学生的话,这个学生也就不愿意再回答了;于是急躁地叫学生坐下,以致被叫起来答问的第三名学生一言不发。这位教师的教学没有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无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学生不但不愿听老师的话,而且用沉默、拒不起立等方式进行消极抵抗。
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具体分析使学生“不听话”的主观与客观原因,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洞察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变化,绝不能感情用事,任意批评、训斥或轻易地指责。一般来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宜多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对中高年级学生应当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善于引导,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在抓道德行為训练的同时,应当同时从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方面入手,提高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在这里,教师本身的榜样和威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具有优良的内心品质,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建立较高的威信,不听话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孩子三岁的前后,这时刚刚萌发自我意识。他们以掌握了“我”这个词为标志,如说“我自己来”、“我要……”等。这时,虽然他们要求独立的愿望产生了,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个性心理特征中依赖性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依赖和信任成年人,所以很听大人的话。他们进入小学后,往往把这种依赖和信任转移到老师身上,表现为很听老师的话,甚至胜过听家长的话,这个时期是教育的“良机”。有经验的小学校长都选择优秀教师担任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品德和知识基础。第二个转折点是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独立性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终究还未取得在自我意识中的支配地位。他们到了初中阶段,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交往的扩大、生长发育的加速,产生了成熟感和成人感,出现了希望独立平等、要求象成人那样受到尊重的心理。这时独立性就取代了依赖性的支配地位。这是第二个转折点的重要标志。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对自己像对待小学生那样过分地照料、罗嗦地说教和家长式的压制、训斥了。因此,如果教师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不那么“言必恭听”,除解决思想问题之外,还应当认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检查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一般情况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不如小学低年级学生那样“顺从”老师,从心理原因分析,主要是他们已经开始学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内心品质了。小学低年级儿童一般是从外部特征去评价别人,教师在学校和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就比较容易使学生“言必听”、“计必从”。教师要赢得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品德和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等内部品质,仅仅靠所处的教师地位就不那么奏效了。如有位高年级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时,他漫不经心,一会儿望着窗外,一会儿翻翻教案,这种爱听不听的神态,使学生失去了继续回答的兴趣;教师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又打断学生的话,这个学生也就不愿意再回答了;于是急躁地叫学生坐下,以致被叫起来答问的第三名学生一言不发。这位教师的教学没有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无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学生不但不愿听老师的话,而且用沉默、拒不起立等方式进行消极抵抗。
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要消除这一障碍,必须具体分析使学生“不听话”的主观与客观原因,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洞察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变化,绝不能感情用事,任意批评、训斥或轻易地指责。一般来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宜多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对中高年级学生应当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善于引导,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在抓道德行為训练的同时,应当同时从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方面入手,提高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在这里,教师本身的榜样和威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具有优良的内心品质,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建立较高的威信,不听话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