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序幕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语,可以愉悦学生的耳目,丰富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下列几例常用的导语,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讲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专注于新奇的故事情节,思想受到震动,情绪受到感染。语文课导入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谜语故事、成语故事、寓言等短小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特别是那些学生较为陌生的教学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开始,能够很快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教师、学生的情感共同融入到传递知识的故事上。通过故事师生情感和谐交流,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二、设悬质疑,引发思考
  
  “学贵质疑”,疑问是探索新知的导火索。语文教师在导语中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有意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将疑问的“彩球”抛给学生,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如此导入,给学生造成了悬念,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片刻的思索后,立即进入语文学习的天地中。
  
  三、承前启后,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法,指讲授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东西,在“知彼”之后再来“知此”,引“故”为“新”所用。也就是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兴趣。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是按照专题来编排的,几篇课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且层层深入,围绕所在单元的主题来设计导语至关重要。此外,教材中,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巧设导语可以搭建起课本前后之间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可以回顾旧知识,又引发新思考,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从而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四、创设情景,调动激情
  
  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以最佳的学习心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画卷。教师在导语设计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文本转换为可感的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联想或想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进入作者的艺术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其艺术魅力。
  
  五、引用名言,警策人心
  
  名言含义深刻,哲理性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出自名家之口,更有信服力。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古诗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意蕴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从而感受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此外,语文教学还可以用游戏法、猜谜语法、练习法、表演法、欣赏法等方法导入。教无定法,课堂导语的设计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选择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翻阅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二十多分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与表达技巧有关的试题约占一半,分量之重,不容忽视。如果等到高考总复习时再加以分析总结,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如果我们细心地翻阅课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很多文学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与高考阅读题如出一辙,惊人地相似。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在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性教学,帮助同学们
期刊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产生地域的不同:南歌发于“江左”,北歌起于“河朔
期刊
据说曾有人问过沈从文小说该怎么写,沈从文的回答是“贴着人物写”,此答案颇含传统史学家“实录”的概念: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前几时偶又翻得孙犁的《荷花淀》,发现他亦谙此道。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小说家——确切地说,“革命宣传小说家”更合适些——现在多半走入文学史成为标本者居多,独有孙犁的虽打上“革命”标签的小说至今尚能让人回味深思,存有生气,恐怕也与他作品中的相对实录有关。所以
期刊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这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期刊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走过北京那宽宽窄窄的胡同,就像穿越了几千年沧桑悠久的历史。汪曾祺在介绍北京的胡同文化时,用独具特色京味十足的北京话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古旧斑斓的老北京生活百态图。  在表现胡同封闭的文化时,如第六段写北京人“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挪窝儿”,“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
期刊
读琦君的散文如受心灵的洗礼,让人倍觉爱和美的温馨。《泪珠与珍珠》就是一篇至情唯美的精品散文的代表。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从自己少女时代对诗文中眼泪描写的感触写起。先是莫名地喜爱马区夫人的“眼因多流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这样的文学句子本身的美。后是欣赏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这样比喻的清新鲜活。再写到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诵白居易的“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
期刊
鲁迅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冷峻超拔,意蕴深刻,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本文仅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中传神的细节描写。    一、通过外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是细节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抓住人物外貌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渲染性的细节描写,就能凸现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了,有
期刊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 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超越物外的“神”,折射出女作家的“平常心”。  “美文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宗璞的话可谓夫子自道。宗璞散文笔下经常出现:丁香、二月蓝、玉簪、藤萝、木槿等。花和树、石、碑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往往还真能“问”出个新天地来。    一、设疑新颖,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怎样提问
期刊
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要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和梳理。  积累是一个补充营养的过程。语文积累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包括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的积累,同时还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