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创新德育课堂以增强教育实效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pd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课堂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载体,是班主任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抓手。如何在当前德育教育下创新德育课堂,增强教育实效呢?本文分析了当前德育课堂的现状,以“承传统,学感恩之感恩父母”主题班会为例,运用心理学教育理论,提出了创新德育课堂形式、利用家校合作以及德育课堂系列化等优化措施,从而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课堂 创新形式 家校合作 系列化
  《资治通鉴》司马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从中可以窥见古人对“德才”中“德”的偏爱。良好的道德始终是做人的第一准则,学校作为教育的阵地则应该先育人后育才,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2016年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因此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

一、德育课堂的重要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一是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形成良好的教风;二是德育课;三是学科渗透,实施全员德育教育。当前德育课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
  德育课堂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载体,是班主任最常用的学生思想教育手段。因此如何开展好德育课堂,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是摆在班主任尤其是中职学校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按照A、B、C、D、E五层金字塔结构进行排列,中职学校学生就是处于金字塔中、下层A、B、C三层的学生,他们大多都属于机械型、被动型、厌学型学生。面对这些学生,中职学校班主任就需要创新德育课堂,利用不同的媒介来创设、开展不同形式类型的德育活动,帮助他们爱上德育课堂,学有所获。

二、当前德育课堂开展的现状


  当前德育课主要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的形式有论理式、交流式、文体型、竞赛式、庆祝式以及实践型,形式虽然丰富,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学校不够重视等原因,当前的主题班会仍旧是以班主任围绕某一个主题针对全班学生开展的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居多,且多以班主任说教、学生听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因此教育目标难以达成,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在對中职汽车钣喷、汽车营销中、高年级100位学生的调查后发现,中、高年级学生对班主任采用多媒体课件或是视频进行的德育教育兴趣度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减弱,更倾向于动起来、热闹起来,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感悟的教育形式。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班主任就要转变教学方法,把德育课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的德育课堂氛围,转变角色,让班主任由主演变成导演,让学生由观众变成主演。

三、主题班会案例描述


  1.活动对象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2016级学生的情况较为复杂,20%的学生属于厌学型,是被父母逼迫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50%的学生属于被动型,没有主动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另外30%属于机械型,教师布置任务就完成,没有找准学习方法。
  2.主持人
  活动主持工作由两位学生干部负责。
  3.活动目标
  重温父母的爱,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理解师长、父母、社会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发扬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家里、学校或者社会中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活动过程
  (1)引子——家长视频。班主任提前邀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生家长,以“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录制视频,然后在开场后进行视频播放。这一环节让父母说出平时不易对子女说出的话,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心底的那份大爱。
  (2)环节一:知感恩。设计“看漫画,说成语”“讲故事”小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写成语、听故事、谈感悟。小组内先展示,选派代表,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同学的伯乐,发现对方的优点;利用张贴板的形式,让每位学生从幕后走到讲台前,展现自己的优点。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中来,通过看漫画写成语理解“感恩”,通过“听感恩故事”悟感恩。
  (3)环节二:学感恩。播放《天堂午餐》微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微电影的效果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班主任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感恩父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都要提出一项建议,相互学习和分享。
  (4)环节三:行感恩。“致父母的三行情书”欣赏,将此前班级活动的优秀作品筛选出来进行分享。然后播放来自学生家长的“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照片合集。在“行感恩”的高潮环节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鼓励学生们回家用自己的“小行动”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四、多角度创新德育课堂


  主题班会“承传统,学感恩之感恩父母”各个环节设计紧扣主题,很多学生在班会进行中都感动得落泪。一次主题班会课,让学生能有所感、有所悟,就已经是一次成功的德育课堂了。针对当前处于叛逆期,有厌学情绪、被动学习的学生,主题班会的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内容应该更加饱满。
  1.丰富德育课堂形式
  传统的说教已经让学生司空见惯,不能起到很好的说服教育作用。“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班主任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发展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善于尝试、挖掘适合班级的德育课堂形式。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教育过程中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拾信心。表演、小品、相声、合唱等形式在电视节目中吸引眼球,将它们引入主题班会亦能有意想不到的现场效果;利用微视频的形式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引入专业教学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等形式都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快乐地学,自然地收获。其次形式的创新也体现在让班主任解放出来,基于同伴教育理论,同龄人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共鸣。在主题班会进行过程中,把主持权交由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只是作为旁观者和指导者。
  2.利用家校合作实现共育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根据心理学的这一理论,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可以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父母关爱赏识自己”的信心。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多和家长交流,多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想对你说”正是利用这一理念,充分挖掘父母资源,让优秀的父母加入到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帮助父母与孩子搭建沟通的桥梁,真正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也正是这一环节,让不信任孩子的父母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让不信任父母的孩子走近父母,特别是给平时“闷声不响”,或是“油盐不进”的学生一个巨大的冲击,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原来和想象中不一样,原来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地爱孩子,希望孩子好。如果有條件,可以让父母走上讲台,讲讲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的人生,这样的效果肯定好于教师。
  3.将德育课堂系列化
  一个主题的德育教育并不能通过一堂课来实现,而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让学生一点点地感悟。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传统教育中的“后进生”,文化基础底子薄的学生不在少数,各方面表现参差不齐。因此,德育教育的过程要有持续性,通过德育课堂的系列化,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渐地正确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树立信心。
  本次主题班会就是在前期“给妈妈的一张明信片”“送给父母的三行情诗”“做一件小事送给父母”等主题活动基础上开展的。前期的活动已经让学生知道父母之恩,明白父母之情,后续活动的开展承上启下,将感恩之情进行升华。将德育课堂系列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育目的、领会教育意义,同时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形式,也能激发厌学型、被动型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一堂主题班会容易,但是让每一堂主题班会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则不容易。教师教育学生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时间是长久的。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多创新,走出教师讲授为主的老路,学会放手,更多地指导学生策划、让学生主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德育;赏识学生,发掘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获得自信、感受成功,最终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丹.参与式教学在高职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以“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为例[J].高教论坛,2015(8).
  [2]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25).
  [3]庞清秀.五年制高职主题班会课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正体现这一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中能否切实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进发火花的过程,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教学成了一种教师艺术创造的历程,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毋庸讳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
最近上了一堂研究课,课题为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领导们给予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回顾这节课的预设和生成过程,课堂中出乎意料的点滴片段,感触颇深。现择其一二,与大家交流。  一、静态预设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旨在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最终归纳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大量的课堂活动探究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从课堂的完整性考虑,我计划一课时完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几年,济宁市技师学院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合作,运用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释放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探索出了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了技师学院只谈“工学结合”,不提应用研究、不搞技术输出的局面。笔者以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
一、读出“奇”    《麋鹿》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文字清新、温雅、感人。特别是作者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描叙虽没有渲染性的文字,但悲悯,愤慨,怜爱,振奋等感触侵染心灵。对于教材,教师应具有把文本读厚、读薄的“底力”。笔者沿着文字的脉络走近麋鹿。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再到传奇经历,潜心品味,慢慢咀嚼,凝心体味,尽心提炼,最后把全文读成一个“奇”字。  首先是外形的奇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开宗明义,从整体入手:“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引领课堂走向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试题分析;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一个有效的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
一、研究对象   扬州市直学校是指市区直属扬州市教育局管理的学校,其中义务教育段初中共11所,专职初中化学教师70余人。市直学校教研活动由市局教研室统一运筹,形式主要有教学讲座、公开课、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研讨会等。听评公开课作为最传统、最实效、最受欢迎的教研活动一直定期开展,作为一名忠实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笔者将新课改以来的公开课进行了整理和反思,以期投射十余年来新课改给初中化学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发现问题  初中英语写作(也称“书面表达”)长期以来是初中学生的难点,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研讨的专题。我区属于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英语成绩较广州市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书面表达差距尤其大。从近三年全区初中英语期末质量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来看,我区初中书面表达平均得分率仅为45.43%,零分率为13.1%,书面表达得分率偏低和零分率高是我区初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教学
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美术教学评价,一般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的评价。(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后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