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前景,详细研究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探讨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测绘体系发展要实现的5个阶段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发展
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今天的遥感遥测,从传统的手描笔绘人工画图到现代的电脑编辑激光喷绘,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已经转变成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从GIS到Web GIS(System),再到Web GIS(Service);从4D产品到3S技术,再到3S技术集成;从元数据到地理编码数据,再到面向市场的 DNM(digital navigation map,数字导航地图)数据,这些技术的融合与整合构成了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可见,信息化测绘体系所涉及技术的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不管这些技术和体系是不是成熟的,但其具体应用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从技术角度上,信息化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学科交叉、融合后发展形成的,它依托数字化测绘体系,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与分发服务,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使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服务,是“后数字化测绘技术”时期的发展走向。
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都是在时空框架下进行的,地球空间信息是它们的载体和数学基础。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加上计算机终端的便携化,使时空信息服务的大众化代表了当前和未来的时代特征,也是空间信息行业能否产业化运转的关键。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
可以在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基础上来理解信息化测绘体系#即测绘技术自动化、测绘成果数字化、测绘服务网络化、测绘产品社会化是信息化测绘的主要定位。
1、测绘生产自动化
由于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测绘仪器实现数字化,使控制测量由原来的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向卫星定位测量转变;野外测图由平板仪纸质测图向数字化自动化的野外测图系统转变;地图制图由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系统转变;测绘产品由纸质形式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转变等。因此,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这是测绘技术从数字化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
2、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
相对于传统测绘成果的纸质形式,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由于数字成果没有模拟成果对内容表示的局限性,因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量的其他属性信息。②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③测绘产品形 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④测绘产品的标准化。信息社会要求信息是流通的,这无疑要求测绘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
3、测绘服务网络化
传统的测绘服务方式和数字化测绘的服务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提供为主导,即信息化测绘的服务真正以服务为主导,因此,服务方式必然要向买方市场即需求市场模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贮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的目标。
4、测绘产品社会化
测绘信息服务的信息应用社会化是建立在信息资源集成化和信息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且需要首先生产公共公开的测绘产品,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地理信息和测绘产品深入到平常百姓家,让测绘和地理信息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只有信息资源极度丰富、信息获取途径畅通便捷、地理信息公众产品齐全,才能形成广泛的用户群,真正实现应用的社会化。
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框架结构
结合数字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认识,归纳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框架结构。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是由技术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5个层次及技术的创新、支撑与保障体系,数据的获取、建库与更新体系,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导航体系,产业化和社会化信息应用服务体系4个体系组成。
空间信息全社会化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跨领域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基于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可发挥技术、装备等优势,协助专业部门建立专题数据库或集成业务化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收集和集成,编制与更新导航电子地图,为基于位置服务(LB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可对重要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度、长度、面积等空间特征数据和社会关注的地表资源环境信息进行权威、公正的静态统计与动态分析,开展空间统计、监测、趋势预测与发布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和下载的网络化服务,为特定用户提供在线制图、集成服务,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更新服务。
五、测绘体系发展阶段分析
测绘发展到信息化测绘体系阶段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因为社会的发展也不是到了信息社会就停滞不前了。
公共服务既是体现测绘体系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需要,也是保持测绘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的需要,4D产品的公共服务作用如果有一定的缺失,那就要注重到可以称为第5个D的产品上,即DN;。如果3S技术直接地服务于大众的程度有限,那就全力发展和推动第4个S即 LBS。公共平台和公共产品不足会制约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是靠公共服务来推进的,信息化程度越高,要求公共服务的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关泽群。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李德仁。论广义空间信息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J]。遥感学报,2005,9(5):513—520.
[3] 李德仁。抓好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源[J]。地理空间信息,200,2(1):1—28.
(作者单位:晋城市国土测绘院)
一、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发展
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今天的遥感遥测,从传统的手描笔绘人工画图到现代的电脑编辑激光喷绘,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已经转变成为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
从GIS到Web GIS(System),再到Web GIS(Service);从4D产品到3S技术,再到3S技术集成;从元数据到地理编码数据,再到面向市场的 DNM(digital navigation map,数字导航地图)数据,这些技术的融合与整合构成了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可见,信息化测绘体系所涉及技术的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不管这些技术和体系是不是成熟的,但其具体应用并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
从技术角度上,信息化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经多学科交叉、融合后发展形成的,它依托数字化测绘体系,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生产与分发服务,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增值服务,使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社会化,为社会提供多尺度、多形式的服务,是“后数字化测绘技术”时期的发展走向。
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都是在时空框架下进行的,地球空间信息是它们的载体和数学基础。在信息时代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加上计算机终端的便携化,使时空信息服务的大众化代表了当前和未来的时代特征,也是空间信息行业能否产业化运转的关键。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
可以在数字化测绘体系的基础上来理解信息化测绘体系#即测绘技术自动化、测绘成果数字化、测绘服务网络化、测绘产品社会化是信息化测绘的主要定位。
1、测绘生产自动化
由于传统模拟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转变,测绘仪器实现数字化,使控制测量由原来的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向卫星定位测量转变;野外测图由平板仪纸质测图向数字化自动化的野外测图系统转变;地图制图由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系统转变;测绘产品由纸质形式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转变等。因此,从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这是测绘技术从数字化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
2、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多样化
相对于传统测绘成果的纸质形式,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测绘成果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由于数字成果没有模拟成果对内容表示的局限性,因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量的其他属性信息。②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③测绘产品形 式的多样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④测绘产品的标准化。信息社会要求信息是流通的,这无疑要求测绘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
3、测绘服务网络化
传统的测绘服务方式和数字化测绘的服务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提供为主导,即信息化测绘的服务真正以服务为主导,因此,服务方式必然要向买方市场即需求市场模式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贮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的目标。
4、测绘产品社会化
测绘信息服务的信息应用社会化是建立在信息资源集成化和信息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且需要首先生产公共公开的测绘产品,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地理信息和测绘产品深入到平常百姓家,让测绘和地理信息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只有信息资源极度丰富、信息获取途径畅通便捷、地理信息公众产品齐全,才能形成广泛的用户群,真正实现应用的社会化。
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框架结构
结合数字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认识,归纳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框架结构。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是由技术层、数据层、管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5个层次及技术的创新、支撑与保障体系,数据的获取、建库与更新体系,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导航体系,产业化和社会化信息应用服务体系4个体系组成。
空间信息全社会化的广泛应用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跨领域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基于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可发挥技术、装备等优势,协助专业部门建立专题数据库或集成业务化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收集和集成,编制与更新导航电子地图,为基于位置服务(LB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可对重要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度、长度、面积等空间特征数据和社会关注的地表资源环境信息进行权威、公正的静态统计与动态分析,开展空间统计、监测、趋势预测与发布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和下载的网络化服务,为特定用户提供在线制图、集成服务,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更新服务。
五、测绘体系发展阶段分析
测绘发展到信息化测绘体系阶段并不是它的终极目标,因为社会的发展也不是到了信息社会就停滞不前了。
公共服务既是体现测绘体系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需要,也是保持测绘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的需要,4D产品的公共服务作用如果有一定的缺失,那就要注重到可以称为第5个D的产品上,即DN;。如果3S技术直接地服务于大众的程度有限,那就全力发展和推动第4个S即 LBS。公共平台和公共产品不足会制约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是靠公共服务来推进的,信息化程度越高,要求公共服务的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 李德仁,关泽群。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李德仁。论广义空间信息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J]。遥感学报,2005,9(5):513—520.
[3] 李德仁。抓好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源[J]。地理空间信息,200,2(1):1—28.
(作者单位:晋城市国土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