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学科都应当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但适应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且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德育,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德育工作;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水平也不同,故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明辨是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以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理念将德育内容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与课文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情感被激发,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得到提升。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一些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一、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大概印象。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修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克服?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证明了什么?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的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修建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最终实现了提前竣工。如此,便能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跡和爱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
多媒体课件能把较为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长城》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长城的资料片,让学生知道长城的结构特点,再配以对长城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的讲述,就能成功地解决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对长城的雄伟、壮观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在具体讲解中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把两者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可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莫名其妙”一词,教师可提出问题:桃花心木苗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枯萎?为什么种树人不按时来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要在具体讲解的过程中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在交流中发现。另外,要启发学生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明白——不只是树,人也一样,那些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四、在口语交际中渗透
将德育渗透于听说训练中,使思想感情在口语交际中得以交流。听,要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说,要用适应听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对方。小学语文每单元都有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有诗歌朗诵、辩论、演讲、推荐动画片等,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我的理想》时,可借助《灯光》一文,让学生明白郝副营长的理想——“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郝副营长正是靠着这个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们先想一想,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理想,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在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样一来,课堂再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他们描绘未来的舞台。
五、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情感的精神活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观察事物,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写作,修改,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的过程。随着写作的深入,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提升。如辅导习作“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学会生存、自我保护的事情”时,可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先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有像鲁滨逊那样的遭遇的人极少,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材料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分小组进行评阅,各自修改,抄正于作文本。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教师独具匠心的引导,既完成了习作,又深化了思想认识。
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授完一篇课文,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考虑能否把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融会贯通。例如,可组织学生与当地道德模范进行交流,组织学生参观好人馆、文化馆、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少年宫等文化场所,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增强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把握教学点,找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刻的道理、丰富而崇高的情感,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德育工作;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有限,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水平也不同,故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明辨是非。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以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理念将德育内容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与课文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情感被激发,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得到提升。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一些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
一、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大概印象。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包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修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克服?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证明了什么?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的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修建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促使问题得到解决,最终实现了提前竣工。如此,便能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跡和爱国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
多媒体课件能把较为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长城》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长城的资料片,让学生知道长城的结构特点,再配以对长城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的讲述,就能成功地解决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对长城的雄伟、壮观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三、在具体讲解中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把两者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可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对“莫名其妙”一词,教师可提出问题:桃花心木苗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枯萎?为什么种树人不按时来给桃花心木苗浇水?要在具体讲解的过程中创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在交流中发现。另外,要启发学生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明白——不只是树,人也一样,那些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四、在口语交际中渗透
将德育渗透于听说训练中,使思想感情在口语交际中得以交流。听,要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说,要用适应听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染对方。小学语文每单元都有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有诗歌朗诵、辩论、演讲、推荐动画片等,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我的理想》时,可借助《灯光》一文,让学生明白郝副营长的理想——“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郝副营长正是靠着这个美好的憧憬、崇高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们先想一想,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自己的理想,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在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样一来,课堂再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他们描绘未来的舞台。
五、在写作教学中渗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基于情感的精神活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观察事物,确定主题,选择材料,写作,修改,既是写作过程,又是思想教育的过程。随着写作的深入,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不断地提升。如辅导习作“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学会生存、自我保护的事情”时,可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先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有像鲁滨逊那样的遭遇的人极少,但是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材料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分小组进行评阅,各自修改,抄正于作文本。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教师独具匠心的引导,既完成了习作,又深化了思想认识。
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如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授完一篇课文,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考虑能否把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融会贯通。例如,可组织学生与当地道德模范进行交流,组织学生参观好人馆、文化馆、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少年宫等文化场所,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增强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把握教学点,找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刻的道理、丰富而崇高的情感,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和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