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中人际关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改变了“接受性学习”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落实、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交叉性、合作性等特性,决定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指导,需要合作,需要支持,这就必然会涉及到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好这个问题,使他们不仅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学到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心,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学会合作,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分析研究性学习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因此要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
  1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作基础,教师的作用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诸如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测量能力、表述能力、分类能力、预测能力等,才能使学生的“研究”具备可能性。
  2 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盲人摸象”,更不能“信马由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应于以赞赏、支持和提倡,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生活的环境条件等实际出发,向学生提出调查研究的选题范围,供学生参考、选择。
  3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接触有限,生活经验有限,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一是要向学生提供和推荐获取信息的途径,如介绍有关网址、书籍、杂志、相关部门、相关专家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即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是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礼仪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待人接物热情、谦恭、有礼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争取多方的理解与支持。
  4 中小学生不是科学家,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而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落实到“学习”二字上来;其研究的目的不是出科技成果,而是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记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概括;指导学生写调研报告、总结、心得体会等,使其“作品”尽可能严密、科学;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掌握经验材料的分析、处理方法,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知识。
  5 教师要指导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评价。评价应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即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也可请有关部门或专家给予鉴定,使学生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
  
  二、学生与家长及社会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更多的是集体行为,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的学习,要研究问题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单科的而是交叉的,涉及的范围不是单独的而是多方的;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的学习,而实践是社会性的实践,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共同经历研究过程,共同体验学习的艰辛,共同享受收获的喜悦。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人际关系必然突破学校的围墙,辐射到社会的广阔天地,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社会性的课题,须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1 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家长是学生成长的抚养者,是学生的监护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家长们已经习惯了学生从课堂、从书本学习知识,如果家长的观念停滞不前,不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不理解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会认为学生搞“科研”是不务正业,是耽误学习,是浪费时间。你要去调查研究,给有关部门提改进方案,他们会说是政府的事,是技術部门的事,你们小孩子不好好读书瞎搀乎什么!更谈不上支持了,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寸步难行。因此要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必须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2 学生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不容忽视。试想如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被社会上的人们理解,你要调查吗?无可奉告!你要收集资料吗?恕不接待!你要采访专家吗?没有时间!学生还将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如果重视和协调好学生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让他们都关心、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关系,是为了协调好这些人际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开展学习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重视这些人际关系的协调工作,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这样才能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幼儿得以与美术大师对话,往往需要成人的引荐。当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场域与大师的作品相遇,对话就成为可能。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欣赏活动是相对薄弱,甚至是曾被冷落的一个领域[1]。纵观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从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等诸多文件中,都曾提及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相关内容。至《3-
数感培养曾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反观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如20以内数倒背如流,却不知比7大比9小的是几;要求32×28的结果是多少一致想到的是竖式;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却只说学校两百人的礼堂里坐得下一千人;知道100个100是10000,却说不清1万元里有多少张一百元的钞票……如果反思我们曾经的一些培养手段,会发现原来的很多做法并没有注重走进“感觉”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预设”走向“生成”,关键是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小学美术“激趣教学法与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研课题来研究,把它设计成小学三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课,以“激趣”和“创新”为切入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提倡教师加强反思的同时,也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正学“懂”,学“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力呢?    一、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指对自己一单元学习作出判断,调节、修正,并提出下阶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设想。在学习中树立反思意识,这既是“有心人”,“明白人”的标志,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的读书课。朗读应该成为教师引导中的一种创造,“读”字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要读出理解,读出个性。以下就低年级如何用好朗读这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地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的是不会从生活中提取、重组经验,有时还会受浅显的生活经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有时候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总
科学家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能撬动学生积极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工具为何物?课堂口头评价这一语言工具便是其一。  纵观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公开课、展示课课堂,作课教师在口头评价上精心设计、细心推敲,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校平时的家常课、随堂课上,也注意到教师在口头评价上,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一些僵化、简单、粗糙的评价形式,口头评价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开始散发
海绵宝宝是一块穿着短裤衬衫打领带、龅牙大眼睛的黄色海绵动画形象,它住在一个菠萝形状的房子里。开朗、纯真的海绵宝宝有许多好朋友,这群性格各异的家伙们聚在一起,闹出了不少笑话。孩子们非常喜欢《海绵宝宝》这部动画片,经常扮演片中的各种角色形象,尤其喜欢海绵宝宝的各种动作、表情以及发生的有趣故事。于是他们提议要用陶艺来制作海绵宝宝,陶艺版“海绵宝宝”STEAM项目就此诞生了。  一、活动目标  科学(Sc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说中国云南昆明与美国的一个城市进行交流。美方派一个老师到中国,当时正要过圣诞节,美国老师叫学生画一幅表现节日气氛的图画,图画交上去了,却让美国老师大吃一惊,他发现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内容:一棵挂满彩灯的圣诞树。原因在哪里呢?后来他发现教室里就挂着这样一幅画。于是他把这幅画摘了下来,叫同学们再画,结果同学们都不知如何下手。在传统的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学生的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是我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则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直观、生动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性”、“启发性”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