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他们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效地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加扎实的数学知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心理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增强,这对他们自主学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发挥主体性,在学生取得了学习成果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对自主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此,展示我在执教“认识图形”的内容时课堂教学的情景:
师:“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还剩一个五边形。
师:你反应很敏捷,不错,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一个五边形。
生:老师,这样剪就是一個三角形(沿着对角线剪)。
师:不错,你很聪明,这样得到一个三角形,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大家不妨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还能不能剪出其他图形……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很快剪出了其他几种可能存在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促进了自主学习心理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习的目标。
首先,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几个重要环节入手进行自我分析:其一是要对自己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分析出自己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有的特点是理解力较好,有的特点是记忆力较好,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中,就是记忆力好的,对数学的公式定义都能够强记,而理解力好就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上……因此,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自己的特点非常重要;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作出客观的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根据自己的数学成绩在全班中的排列名次;第二要根据自己最近的数学成绩和以往的数学成绩来判断自己处在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的状态。
学生只有对自我的特点、现状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了解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学习,确立适当、明确、具体合理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付之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获取知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其二,教师要发挥好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自主学习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新课改所提倡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所教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主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题:请在自己的家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并结合所学的计算方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这一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人作用,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所强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重要关系的问题,比如,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等。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积极给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条件,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心理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增强,这对他们自主学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中发挥主体性,在学生取得了学习成果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对自主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此,展示我在执教“认识图形”的内容时课堂教学的情景:
师:“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还剩一个五边形。
师:你反应很敏捷,不错,把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一个五边形。
生:老师,这样剪就是一個三角形(沿着对角线剪)。
师:不错,你很聪明,这样得到一个三角形,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大家不妨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还能不能剪出其他图形……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很快剪出了其他几种可能存在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促进了自主学习心理的发展。
二、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习的目标。
首先,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几个重要环节入手进行自我分析:其一是要对自己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分析出自己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有的特点是理解力较好,有的特点是记忆力较好,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中,就是记忆力好的,对数学的公式定义都能够强记,而理解力好就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上……因此,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自己的特点非常重要;其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作出客观的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根据自己的数学成绩在全班中的排列名次;第二要根据自己最近的数学成绩和以往的数学成绩来判断自己处在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的状态。
学生只有对自我的特点、现状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之后,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水平,了解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学习,确立适当、明确、具体合理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付之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获取知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其二,教师要发挥好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自主学习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新课改所提倡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所教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主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我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题:请在自己的家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并结合所学的计算方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这一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人作用,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所强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重要关系的问题,比如,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学习等。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积极给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条件,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