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任何教育的成功,都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媒介。”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可以促进他们迅速的掌握这个交际工具,为他们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准备最起码的条件。而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最佳途径。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当前幼儿语言教育的环境
当前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形式还不够丰富,传统的看图讲述、儿歌、故事等仍被教师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它的弊端显示在对幼儿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如语句、词汇、语法的简单训练、记忆,这种集体式的活动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是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应更看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重点培养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区域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交流。它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的表达愿望和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
区域活动是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丰寓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如开设多个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有超市、娃娃家医院、图书角、手工区等等,让幼儿自愿选择游戏及操作材料,自由的进行语言交流。因为幼儿语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愿望和兴趣,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幼儿在活动中能自由自在的充分交流、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而幼儿的语言来自于生活。区域活动其实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活动室中教师清晰地划分出不同活动类型和不同材料的区域,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在区域活动中自选活动,他们进入区域后,会感受到宽松自由,没有心理压力,才会有话敢说。同时可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区域活动的功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畅所欲言的机会,体现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和体现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因此我们利用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与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勵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例如:我班上的珊珊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她,竟然选择在服装店里做“营业员”,而且还不时把衣服摆弄整齐,主动告诉顾客衣服的价格。我觉得非常惊喜,走过去轻轻问她:“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只见她红着一张笑脸,扭捏地搓着衣角,我接着说:“老板你看这件衣服我穿好看吗?”她捂着嘴笑得更厉害了说:“你穿不了,它太小了。”旁边小朋友看到了也都跟着笑起来,我又说:“这怎么办啊?我好喜欢呀!”珊珊说:“这是小朋友穿的。”我接着说“那我买一件送给小朋友穿,多少钱一件?”她回答:“十块钱。”“我只有九块钱,行不行啊?”我笑着亲切的又问,她笑着摇摇头,我抚摸着她的头假装失望的说“那我只有明天再来买吧,你要给我留着哦!”在活动评价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她。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2、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所以有人说语言即思维,有序的语言表达即有声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仅靠语言角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到各个区域活动中。例如:
(1)角色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教师可抓住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训练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2)美工区。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区,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3)益智区。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区域活动需要幼儿问的相互交流,更需要教师给予启发、调动、激励,进而促使幼儿说出在其他场所中难以说出的生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活动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首先要熟悉故事内容,然后分配角色,设计规则,准备用具,安排场景等,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幼儿通过具体的语言运用,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并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同时以语言为媒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智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区域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3]《幼教新视野》——吉林出版社
[4]《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
[5]《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靳洪刚
[6]《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当前幼儿语言教育的环境
当前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形式还不够丰富,传统的看图讲述、儿歌、故事等仍被教师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它的弊端显示在对幼儿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如语句、词汇、语法的简单训练、记忆,这种集体式的活动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是不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特点的,应更看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重点培养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区域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交流。它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的表达愿望和兴趣,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
区域活动是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活动环境,提供丰寓多彩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工具,引发幼儿自主、自由的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如开设多个活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有超市、娃娃家医院、图书角、手工区等等,让幼儿自愿选择游戏及操作材料,自由的进行语言交流。因为幼儿语言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探索性,真正让幼儿自己想、自己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愿望和兴趣,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陈述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幼儿在活动中能自由自在的充分交流、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而幼儿的语言来自于生活。区域活动其实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活动室中教师清晰地划分出不同活动类型和不同材料的区域,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在区域活动中自选活动,他们进入区域后,会感受到宽松自由,没有心理压力,才会有话敢说。同时可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并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交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中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区域活动的功能,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区域活动能给予幼儿畅所欲言的机会,体现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和体现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因此我们利用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与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勵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例如:我班上的珊珊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她,竟然选择在服装店里做“营业员”,而且还不时把衣服摆弄整齐,主动告诉顾客衣服的价格。我觉得非常惊喜,走过去轻轻问她:“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只见她红着一张笑脸,扭捏地搓着衣角,我接着说:“老板你看这件衣服我穿好看吗?”她捂着嘴笑得更厉害了说:“你穿不了,它太小了。”旁边小朋友看到了也都跟着笑起来,我又说:“这怎么办啊?我好喜欢呀!”珊珊说:“这是小朋友穿的。”我接着说“那我买一件送给小朋友穿,多少钱一件?”她回答:“十块钱。”“我只有九块钱,行不行啊?”我笑着亲切的又问,她笑着摇摇头,我抚摸着她的头假装失望的说“那我只有明天再来买吧,你要给我留着哦!”在活动评价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她。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2、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标志之一,所以有人说语言即思维,有序的语言表达即有声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听——想——说”的思维链中学习语言。但幼儿的语言仅靠语言角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渗透到各个区域活动中。例如:
(1)角色游戏。教师可利用这个平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游戏。教师可抓住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训练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2)美工区。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区,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3)益智区。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区域活动需要幼儿问的相互交流,更需要教师给予启发、调动、激励,进而促使幼儿说出在其他场所中难以说出的生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活动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首先要熟悉故事内容,然后分配角色,设计规则,准备用具,安排场景等,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幼儿通过具体的语言运用,控制自己的游戏行为,并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同时以语言为媒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智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区域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
[2]《早期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
[3]《幼教新视野》——吉林出版社
[4]《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
[5]《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靳洪刚
[6]《教育导刊(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