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国庆,渲染气氛,人们摆出了鲜花、张挂了彩灯、树起了彩旗。
提问:大家请看,这些物品的摆放有规律吗?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先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摆放规律。(板书:找规律)
2.观察分析。(1)说盆花的排列规律。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盆花,从左往右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指名2—3人说一说)简单地说就是:盆花2盆一组,依次是红花、蓝花。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2)说彩灯的排列规律。提问1:彩灯是怎样排列,你也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提问2:像这样摆下去,第4组的第一盏是什么颜色?第9组的第一盏呢?加大难度:第85组第二盏是什么颜色?第109组的第三盏是什么颜色?
追问:你们也没数没画。究竟怎么知道的?说明:不管哪一组,排列的顺序都是一样的。
(3)说彩旗的排列规律。提问:彩旗又是怎样排列的?指出:像这样,事物每几个一组,并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数学上称为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
二、自主探究周期规律,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揭题: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观察与研究,继续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1)独立思考。图中摆了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大家有辦法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学生的方法:方法一:○●○●○●○●○●○●○●○(○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采用其他图形的、字母、文字都行)总结并板书:列举。
方法二:奇数为蓝花,偶数为红花,15是奇数→蓝花,总结并板书:分类。
方法三:15÷2=7(组)……1(盆)→蓝花,板书:算式15÷2=7(组)……1(盆)→蓝花。
指名讲解: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具体怎么想的?
结合媒体演示验证,并总结板书:计算。
小结:表扬学生能用画图、列举、计算的方法都找到答案,了不起。
三、独立尝试,在体验中优化解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提问: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彩灯,你们能找出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吗?自己试一试。
(1)学生汇报想法,并自主解说。板书:17÷3=5(组)……2(盏)
(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你是怎么想的?刚才除以2,为什么这次除以3?
追问:余2是什么意思?第17盏彩灯是第几组的第几盏?
了解:这次用计算法解决的请举手,为什么?
提问:你能计算找出第21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吗?(口答)板书:21÷3=7(组)——紫色
追问:得数没有余数,怎样确定彩灯的颜色呢?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1)谈话:最后再把目光看向彩旗。这两个问题,你们能独自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追问:余数是几的时候是红旗?当什么情况下是黄旗呢?
(3)小结: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都是先做什么,然后怎样思考的?
学生交流汇报时相机板书:余数是几,对应每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对应每组最后一个。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练一练第3题。
组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0页,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学生汇报方法“先圈一圈,找到规律,再算一算,最后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2.出示场景:小红在手工课上穿珠子,一起来看,她用红、黄两种珠子,按黄、黄、红这样的顺序穿。
(1)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口答)
(2)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引导:要保证第18颗是红色,就得先保证哪一颗是红色?
(3)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会怎样想?
3.练习十第1题。
组织:老师今年31岁属猪,你知道属猪的人还可能是多少岁吗?(学生推算43岁、55岁等)
提问:老师的女儿也属猪,猜猜她今年多少岁?
小结:看来,属相相同的人还可以相差几个12,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联系实际想一想。
4.智力大冲浪。课件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想法。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说到这,咱们一节课也将接近尾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延伸:今天我们一共挂了200盏彩灯,其中有多少盏红灯?这就是下节课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设计说明
数学是一种模型的科学,建模是构建数学与生活应用的桥梁。所谓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达某个目的,在作了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堂课,教者旨在突出学生自主建模的全过程,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了建模准备、自主建模、模型应用再到模型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
首先,建模学习也是需要准备的,得有相应的学习基础。为保证学生自主建模活动的高效开展,教者先引领学生建构现象模型,在轻松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认识周期现象,感知周期现象的外在特点。期间设计了三次观察,观察盆花学会数学的表达;观察彩灯,感知周期现象的特征;观察彩旗,认识周期现象的意义。从而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建模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的,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进入学生自主建模阶段时,教者只是向学生呈现了实际问题原型,而对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我们看到,学生从画图探索逐步向计算探索的优化过程;我们听到,学生自我阐述解答思路清晰而且简约;我们感受到,学生完成题组学习时在自觉对比并提炼模型。这一系列的数学化历程都是学生自主建模的过程。
第三,模型应用是对建模的检验,关键在于用模型思辨。学生通过上述数学活动,自主建构数学模型之后,教者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当学生看到“按规律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时”,不再茫然,更不是拿笔就画,而是变得冷静与理性。他们在思辨,他们不自觉地在观察并找出周期,通过计算关注结果,结合模型,最终找到问题答案。而这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建模是否成功,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第四,模型拓展实现分层的教学,让不同人各自有发展。如果说“按规律画图”是针对全体学生检验建模效果的话,那后面的“小芳串珠、生肖问题和国庆快乐”就是为提高学的生数学思维能力而设计的。小芳串珠问题的解决,让我们看到部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生肖问题的解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国庆快乐”问题让部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一维视角走向了二维视角。在此过程中,前面所建模型始终得以应用,但方式有所不同,思维的层次有所提升,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模型探究延向课外,让数学学习不因下课而终止。全课结束时再次回到“彩灯问题”,与课堂的开始交相呼应。但最后问题的提出又再一次打破了学生对周期问题模型的认知结构。这样,课虽结束,但学生对周期模型的探索之情还将延续。学生所建模型的层次也将不断上升。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经历完整的建模过程,使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建立模型,由此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从而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国庆,渲染气氛,人们摆出了鲜花、张挂了彩灯、树起了彩旗。
提问:大家请看,这些物品的摆放有规律吗?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先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的摆放规律。(板书:找规律)
2.观察分析。(1)说盆花的排列规律。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盆花,从左往右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指名2—3人说一说)简单地说就是:盆花2盆一组,依次是红花、蓝花。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2)说彩灯的排列规律。提问1:彩灯是怎样排列,你也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提问2:像这样摆下去,第4组的第一盏是什么颜色?第9组的第一盏呢?加大难度:第85组第二盏是什么颜色?第109组的第三盏是什么颜色?
追问:你们也没数没画。究竟怎么知道的?说明:不管哪一组,排列的顺序都是一样的。
(3)说彩旗的排列规律。提问:彩旗又是怎样排列的?指出:像这样,事物每几个一组,并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数学上称为周期现象。(板书:周期现象)
二、自主探究周期规律,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揭题: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观察与研究,继续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1)独立思考。图中摆了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大家有辦法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学生的方法:方法一:○●○●○●○●○●○●○●○(○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采用其他图形的、字母、文字都行)总结并板书:列举。
方法二:奇数为蓝花,偶数为红花,15是奇数→蓝花,总结并板书:分类。
方法三:15÷2=7(组)……1(盆)→蓝花,板书:算式15÷2=7(组)……1(盆)→蓝花。
指名讲解: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具体怎么想的?
结合媒体演示验证,并总结板书:计算。
小结:表扬学生能用画图、列举、计算的方法都找到答案,了不起。
三、独立尝试,在体验中优化解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提问: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彩灯,你们能找出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吗?自己试一试。
(1)学生汇报想法,并自主解说。板书:17÷3=5(组)……2(盏)
(2)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你是怎么想的?刚才除以2,为什么这次除以3?
追问:余2是什么意思?第17盏彩灯是第几组的第几盏?
了解:这次用计算法解决的请举手,为什么?
提问:你能计算找出第21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吗?(口答)板书:21÷3=7(组)——紫色
追问:得数没有余数,怎样确定彩灯的颜色呢?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1)谈话:最后再把目光看向彩旗。这两个问题,你们能独自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追问:余数是几的时候是红旗?当什么情况下是黄旗呢?
(3)小结: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都是先做什么,然后怎样思考的?
学生交流汇报时相机板书:余数是几,对应每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对应每组最后一个。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练一练第3题。
组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0页,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独立完成后学生汇报方法“先圈一圈,找到规律,再算一算,最后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2.出示场景:小红在手工课上穿珠子,一起来看,她用红、黄两种珠子,按黄、黄、红这样的顺序穿。
(1)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口答)
(2)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引导:要保证第18颗是红色,就得先保证哪一颗是红色?
(3)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会怎样想?
3.练习十第1题。
组织:老师今年31岁属猪,你知道属猪的人还可能是多少岁吗?(学生推算43岁、55岁等)
提问:老师的女儿也属猪,猜猜她今年多少岁?
小结:看来,属相相同的人还可以相差几个12,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联系实际想一想。
4.智力大冲浪。课件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想法。
五、总结延伸
1.总结:说到这,咱们一节课也将接近尾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延伸:今天我们一共挂了200盏彩灯,其中有多少盏红灯?这就是下节课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设计说明
数学是一种模型的科学,建模是构建数学与生活应用的桥梁。所谓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达某个目的,在作了必要的简化和假设之后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堂课,教者旨在突出学生自主建模的全过程,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了建模准备、自主建模、模型应用再到模型拓展的数学学习模式。
首先,建模学习也是需要准备的,得有相应的学习基础。为保证学生自主建模活动的高效开展,教者先引领学生建构现象模型,在轻松的观察与分析过程中,认识周期现象,感知周期现象的外在特点。期间设计了三次观察,观察盆花学会数学的表达;观察彩灯,感知周期现象的特征;观察彩旗,认识周期现象的意义。从而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建模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的,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进入学生自主建模阶段时,教者只是向学生呈现了实际问题原型,而对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我们看到,学生从画图探索逐步向计算探索的优化过程;我们听到,学生自我阐述解答思路清晰而且简约;我们感受到,学生完成题组学习时在自觉对比并提炼模型。这一系列的数学化历程都是学生自主建模的过程。
第三,模型应用是对建模的检验,关键在于用模型思辨。学生通过上述数学活动,自主建构数学模型之后,教者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当学生看到“按规律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时”,不再茫然,更不是拿笔就画,而是变得冷静与理性。他们在思辨,他们不自觉地在观察并找出周期,通过计算关注结果,结合模型,最终找到问题答案。而这组问题的解决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建模是否成功,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第四,模型拓展实现分层的教学,让不同人各自有发展。如果说“按规律画图”是针对全体学生检验建模效果的话,那后面的“小芳串珠、生肖问题和国庆快乐”就是为提高学的生数学思维能力而设计的。小芳串珠问题的解决,让我们看到部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生肖问题的解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国庆快乐”问题让部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从一维视角走向了二维视角。在此过程中,前面所建模型始终得以应用,但方式有所不同,思维的层次有所提升,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模型探究延向课外,让数学学习不因下课而终止。全课结束时再次回到“彩灯问题”,与课堂的开始交相呼应。但最后问题的提出又再一次打破了学生对周期问题模型的认知结构。这样,课虽结束,但学生对周期模型的探索之情还将延续。学生所建模型的层次也将不断上升。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经历完整的建模过程,使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建立模型,由此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从而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