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黑骏马》是张承志早年力作,描述了一个在草原长大的青年在九年后重返草原寻找自己昔日恋人的故事。本文将分析小说中的叙述顺序的转变和叙述时间的流转对小说情节和小说结构的积极影响。
【关键字】黑骏马;叙述顺序;叙述时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0-01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小说以草原上长大,接受汉文化熏陶的白音宝力格为主人公,骑着黑骏马,一路寻找自己九年前爱人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在途中回忆了昔日爱情破裂的过程,从而引发了对草原文化与汉文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的思索。
1逆时序与顺时序的流转
顺时序是指叙述的前后顺序就是故事内容的前后顺序。逆时序指文本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之间还存在种种不一致的形式。《黑骏马》一文成功地运用逆时序和顺时序的流转,在不同时序中让故事变得富有张力。
小说从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来到草原后,骑着马寻找索米娅这一情节为线索,在寻找索米娅的路途上不断回忆过去的事,以倒序的方式将过去的日子和两人的感情深动地展现出来,当回忆结束,白音宝力格找到索米娅的家时,小说又以顺时序的方式将两人再次见面的经历向读者叙述。
开始,小说从顺时序转到逆时序是通过主人公发现所骑的黑马是钢嘎•哈拉时,回忆起儿时被父亲送到奶奶家时的情景,直到黑骏马来到奶奶家,将它取名为“钢嘎•哈拉”的时候,回忆才被牧人的问话打断。
此后,小说的叙述顺序就不断流转在倒序与顺序之间,直到主人公见到了索米娅的女儿——其其格,自此开始,小说就转到了单纯的顺时序,此后,以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为主要线索,将主人公在索米娅生活的地方的情景和她的生活方式向读者一一道来。
这种叙述方法既符合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使文章不显单调,文章从一开始就以独特的叙述顺序引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以一首独具民族特色的古歌《钢嘎•哈拉》放在每一段章节的开端处,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人的草原爱情故事,还有一首与之相映衬的草原爱情古歌,使文章极具音乐感和节奏感。
2三个时段的不同叙事时间与情节的疏密程度息息相关
文学叙事的时间指的是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也就是故事时间。文学叙事的时间速度,是与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的,情节越密,时间速度越慢;反之,情节越疏,时间速度越快。叙述时间速度,在本质上是人对世界和历史感觉的折射,是一种“主观时间”的展示。与主人公的主观感受紧密相连,在《黑骏马》中,依据主人公的回忆和对现状的叙述,小说可分为三部分:定情、破列、重逢,在这三部分中,由于主人公个人感受的差异,叙事时间也有很大的不同。
2.1定情
这是小说最开始的阶段,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从初识到定情,至少有八年的时间。但是,在小说中这漫长的八年叙事时间并没有占据很多的写作篇幅,也就是说,小说在这个时期的叙述时间流转的速度是很快的,只是将这一时期的事情以框架式展示出来,虽是寥寥几笔,却都是关键情节。
叙事时间的流转却在索米娅送白音宝力格上学去的途中变得缓慢了,仅仅是从凌晨三点钟开始到日出结束的一段旅途就用了四页的纸张,足见在叙述者白音宝力格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夜晚。而原先那快乐的童年及少年的时间对白音宝力格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却因为那些日子太过快乐而显得时间飞逝。而在那个重要的夜晚,小说将叙事时间放慢到每一个感受每一句话语及每一个动作,使读者沉浸在这一种温暖甜蜜的氛围之中,此时最为甜蜜的感受加重了小说悲剧式的结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力。
2.2破裂
这一阶段小说是从白音宝力格学成回来到离家出走的一段时间,将两人之间,或者可以称之为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观念,以激烈的冲突展现出来。
这段叙述时间是相对缓慢的,在原本不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小说用七页多的纸张来描述这个破裂的过程,不仅将白音宝力格绝望的痛苦真实详细地描写出来了,还将两种文化冲突时代表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奶奶和我,之间的差距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同时,索米娅则为了维护胎儿不住地防备白音宝力格。于是,白音宝力格只有通过离家来摆脱和忘却这种种的痛苦。这是汉文化与草原文化冲击时产生的巨大的矛盾。
2.3重逢
在小说的最后阶段,也是作者花最大笔墨描写的部分,从遇见林老师,见到其其格,赶马车人达瓦仓和他的儿子们,直到最后见到索米娅,叙述时间放慢,每一个人的见面都写得很详细,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叙述视角,将其其格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全面却又细致地了解索米娅在这九年中的生活。而这一段的叙述时间相对于与索米娅交谈的那一晚来说却还是不够慢。
九年后与索米娅共度的第一个夜晚,小说的叙述时间变得更缓慢,总共用了五页来记述这一晚的经历。当孩子们都沉沉睡去后,我终于与索米娅谈起了过去的事。
索米娅的叙述给白音宝力格和读者的震撼是很大的。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带着一个小猫般大小的婴儿要在大雨中运走一具老人的尸体,车子又坏了,这中间得有多大的困难,在那种情况下,她的巴帕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不会也无法与她共同承担这一切。此时,白音宝力格的心是无比地伤痛,后悔当时的离家出走,深深的自责与愧疚是无法弥补索米娅所受的苦难的,但是时间无法再倒转,索米娅已经坚强地挺过了生活给她的一道道关卡,剩下的只是宽恕。
可见在叙述时间上,小说以同样缓慢的叙述时间记录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夜晚。在十七岁的那个夜晚,他们是快乐的,而九年后的那个夜晚却是他们爱情终结的夜晚。
同时,《黑骏马》通过叙述顺序和叙述时间之间的流换,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有了更好的阅读效果,对小说情感的把握有了更大的准确性。用缓慢的叙述时间着重了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的对比,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震撼。
总之,小说通过叙述顺序的转变使情节更富有张力,使小说的结构不显单调;同时,叙述时间的流转使叙述更具生动性和精妙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深化了两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强烈的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52—254页
[2]王敦《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审美追求——以<黑骏马>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10) 146-149页
【关键字】黑骏马;叙述顺序;叙述时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0-01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小说以草原上长大,接受汉文化熏陶的白音宝力格为主人公,骑着黑骏马,一路寻找自己九年前爱人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在途中回忆了昔日爱情破裂的过程,从而引发了对草原文化与汉文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的思索。
1逆时序与顺时序的流转
顺时序是指叙述的前后顺序就是故事内容的前后顺序。逆时序指文本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之间还存在种种不一致的形式。《黑骏马》一文成功地运用逆时序和顺时序的流转,在不同时序中让故事变得富有张力。
小说从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来到草原后,骑着马寻找索米娅这一情节为线索,在寻找索米娅的路途上不断回忆过去的事,以倒序的方式将过去的日子和两人的感情深动地展现出来,当回忆结束,白音宝力格找到索米娅的家时,小说又以顺时序的方式将两人再次见面的经历向读者叙述。
开始,小说从顺时序转到逆时序是通过主人公发现所骑的黑马是钢嘎•哈拉时,回忆起儿时被父亲送到奶奶家时的情景,直到黑骏马来到奶奶家,将它取名为“钢嘎•哈拉”的时候,回忆才被牧人的问话打断。
此后,小说的叙述顺序就不断流转在倒序与顺序之间,直到主人公见到了索米娅的女儿——其其格,自此开始,小说就转到了单纯的顺时序,此后,以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为主要线索,将主人公在索米娅生活的地方的情景和她的生活方式向读者一一道来。
这种叙述方法既符合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使文章不显单调,文章从一开始就以独特的叙述顺序引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以一首独具民族特色的古歌《钢嘎•哈拉》放在每一段章节的开端处,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人的草原爱情故事,还有一首与之相映衬的草原爱情古歌,使文章极具音乐感和节奏感。
2三个时段的不同叙事时间与情节的疏密程度息息相关
文学叙事的时间指的是故事中虚构的时间关系,也就是故事时间。文学叙事的时间速度,是与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的,情节越密,时间速度越慢;反之,情节越疏,时间速度越快。叙述时间速度,在本质上是人对世界和历史感觉的折射,是一种“主观时间”的展示。与主人公的主观感受紧密相连,在《黑骏马》中,依据主人公的回忆和对现状的叙述,小说可分为三部分:定情、破列、重逢,在这三部分中,由于主人公个人感受的差异,叙事时间也有很大的不同。
2.1定情
这是小说最开始的阶段,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从初识到定情,至少有八年的时间。但是,在小说中这漫长的八年叙事时间并没有占据很多的写作篇幅,也就是说,小说在这个时期的叙述时间流转的速度是很快的,只是将这一时期的事情以框架式展示出来,虽是寥寥几笔,却都是关键情节。
叙事时间的流转却在索米娅送白音宝力格上学去的途中变得缓慢了,仅仅是从凌晨三点钟开始到日出结束的一段旅途就用了四页的纸张,足见在叙述者白音宝力格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夜晚。而原先那快乐的童年及少年的时间对白音宝力格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却因为那些日子太过快乐而显得时间飞逝。而在那个重要的夜晚,小说将叙事时间放慢到每一个感受每一句话语及每一个动作,使读者沉浸在这一种温暖甜蜜的氛围之中,此时最为甜蜜的感受加重了小说悲剧式的结尾给读者带来的震撼力。
2.2破裂
这一阶段小说是从白音宝力格学成回来到离家出走的一段时间,将两人之间,或者可以称之为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观念,以激烈的冲突展现出来。
这段叙述时间是相对缓慢的,在原本不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小说用七页多的纸张来描述这个破裂的过程,不仅将白音宝力格绝望的痛苦真实详细地描写出来了,还将两种文化冲突时代表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奶奶和我,之间的差距鲜明地展现了出来。同时,索米娅则为了维护胎儿不住地防备白音宝力格。于是,白音宝力格只有通过离家来摆脱和忘却这种种的痛苦。这是汉文化与草原文化冲击时产生的巨大的矛盾。
2.3重逢
在小说的最后阶段,也是作者花最大笔墨描写的部分,从遇见林老师,见到其其格,赶马车人达瓦仓和他的儿子们,直到最后见到索米娅,叙述时间放慢,每一个人的见面都写得很详细,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叙述视角,将其其格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全面却又细致地了解索米娅在这九年中的生活。而这一段的叙述时间相对于与索米娅交谈的那一晚来说却还是不够慢。
九年后与索米娅共度的第一个夜晚,小说的叙述时间变得更缓慢,总共用了五页来记述这一晚的经历。当孩子们都沉沉睡去后,我终于与索米娅谈起了过去的事。
索米娅的叙述给白音宝力格和读者的震撼是很大的。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带着一个小猫般大小的婴儿要在大雨中运走一具老人的尸体,车子又坏了,这中间得有多大的困难,在那种情况下,她的巴帕却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不会也无法与她共同承担这一切。此时,白音宝力格的心是无比地伤痛,后悔当时的离家出走,深深的自责与愧疚是无法弥补索米娅所受的苦难的,但是时间无法再倒转,索米娅已经坚强地挺过了生活给她的一道道关卡,剩下的只是宽恕。
可见在叙述时间上,小说以同样缓慢的叙述时间记录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夜晚。在十七岁的那个夜晚,他们是快乐的,而九年后的那个夜晚却是他们爱情终结的夜晚。
同时,《黑骏马》通过叙述顺序和叙述时间之间的流换,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有了更好的阅读效果,对小说情感的把握有了更大的准确性。用缓慢的叙述时间着重了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的对比,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震撼。
总之,小说通过叙述顺序的转变使情节更富有张力,使小说的结构不显单调;同时,叙述时间的流转使叙述更具生动性和精妙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深化了两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强烈的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52—254页
[2]王敦《张承志草原小说的审美追求——以<黑骏马>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10) 146-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