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德育为首,诸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显得更加必要,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教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中关键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和规范良好行为大有脾益,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辨别是非的思维。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刻,道德境界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教师应该负起责任,通过积极配合学校、家长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时间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 德育教育 道德修养
一、我国小学生德育现状
- 过分重视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在当前高考选拔制度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还是有许多的学校把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绩效的唯一标准,对于德育教育根本不放在心上。广大家长也偏向于重视孩子的成绩,成绩考得好一切都是对的,考的不好一切都是错的。教育管理者眼中明确区分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这样划分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德育教育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春风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根本性的以学生成绩为重要参考标准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 德育手段不科学。德育教育是在日常行为中不断形成和培养而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快活。笔者发现有的学校虽然也有德育课程但是基本都是走马观花似的形式主义作祟,比如每月一次简单强制某个班升国旗就算进行了德育教育,随便让学生写一篇孝敬父母的作为就算是进行了孝道教育。这些徒有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德育教育与其有还不如选择无。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原则
(一)教师要身体力行,课堂德育不可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孔子这句经典的名言就是对教师道德行为做的最好的诠释,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教师行为不能够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反过来却要求孩子们去遵守道德,终究是一场空。教师也应该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规则和礼仪等方面的要求给孩子们树立光彩鲜明的榜样,让孩子们能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教书者必先行为人师,育人者必先德为世范。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教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爱国、爱家、爱父母和老师等方面的说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这些规范,最终变化为自己的行动。比如教师把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看到后会心里佩服老师的行为,自己也会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教师对同事的帮助及时表达感激之情,学生就会知道别人帮助自己要感谢这样的道理。可以适时的播放一些历史纪录片,教育孩子要尊重历史,通过历史珍惜现在生活和宝贵时间。对于优秀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达到效果最大化。也可以在班级精心挑选一些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充当“小雷锋”,让同龄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班级其他学生,这样的效果并不差。总之,教师要真正负责起来,用自己行动感化学生,在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说教,两者相结合才能保证德育效果最大化。
(二)校内德育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
小学生由于受到思维限制和社会经验的影响,对某些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同时辨别能力较差,因此他们生活环境的行为对象就成为他们积极模仿的对象,校内老师、同学的行为对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群体生活更容易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学生的行为变化,时刻对于不良行为有着较高的警惕性,对于染有恶习的学生要积极配合家长进行纠正工作的开展。在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伟大和珍贵,教师用真心对待学生,学生能够感受到并不断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育实践证明,凡是师德好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多是热情、友好、感情丰富的人,相反那些本身行为不端的教师,做人方面也不会成功。除了注意校内德育教育之外还应该注意和家庭教育相配合。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会直接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意识之上,家教的重要性超过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作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自己的美好品德行为影响孩子身心。父母和小学生呆在一起时间较多,因此应该积极和他们谈心,通过潜移默化的说教来影响孩子的道德水平。家長的品德素质,他的政治观点、思想觉悟、道德情操都直接影响着的孩子人格面貌,同时还决定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家长的教育指导。要求家长应该热爱生活,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他人满腔热情,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自己的形象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感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转变观念,主动参与教育,孩子也从中体验到父母的爱同时也培养了爱父母的情感。
(三)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积极领导学生进入社会大实践环境,让学生身体力行,感受社会环境对自己的洗礼,比如学校组织小学生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就会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重要性,比如积极组建少先队员,每周择日进行升国旗仪式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形成规范统一的良好意识。另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和他人在集体中不断互动,可以感受到集体活动带给一个人的各方面的影响,比如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定期举办文艺联欢会和文艺比赛等活动,可以极大的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为集体争光,在这些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和荣誉感。通过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娱乐自我,陶冶情操,健全身心,激发学生才智,锻炼学生品格。
总而言之,小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倡导,坚持科学引导,严格规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课堂教学和课下,校内与家庭联动工作,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相统一的工作步骤,不断把德育工作具体内化为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最终培养道德素质较高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