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是一个过程。静态的文字,通过读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如何使低年级孩子在课内外爱读、会读、乐读,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呢?本文拟结合实例论述从“品读文本”中,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独特体验去感受心灵之美、感受语言之美,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关键词:品读文本 个性解读 启迪智慧
记得梅子涵先生在他的《阅读儿童文学》中说道:“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我们教师荣幸地担当起点灯人,在照亮孩子的时候,不经意也也照亮了自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离开社会和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读,是一个过程。静态的文字,通过读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能力。它与听、说、写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语文综合能力。
一、品读文本—感受心灵之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只有學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孩子们对课文的体验和情感才是最真切的。
二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纸船和风筝》,写的是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开始谁都不好意思放纸船或,后来松鼠心里实在受不了,就先放了船,后来他们又和好了。在学习这篇课文8-11自然段的时候,松鼠和小熊这一对好朋友为一点小事吵架了。突然,班上的子谦给他的同桌扔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他骂人的话,我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我又重新组织同学们读书时,发现子谦低着头,一脸倔强不服气的样子,不读书,也不看书。莫非,子谦扔给同桌的纸条,是他模仿松鼠写的“信”?该总结课文了,我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都为小熊和松鼠的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尤其你们读最后一句时,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松鼠给别人送去了快乐,自己也非常幸福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吵架了,大家都会很难过!”“因为松鼠想继续和小熊做朋友,一个人太孤单了!”“小熊也很难过的,所以他们马上就和好了!”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争相表达着自己的心声。看着沉默不语的子谦,我轻轻地对他说:“子谦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啊,给别人送去快乐,一定是你最大的心愿。你愿意这样做么?”子谦点点头,一丝晶莹的泪光在眼睛中一闪而过。
就这样,班中书声朗朗,孩子们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子谦通过自己的体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与书交上朋友,爱上阅读,让书中的人物走进他们纯洁的世界。
二、个性解读—感受语言之美
有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那就是阅读。”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博大的世界。
1、让学生精读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
2、让学生多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孩子内心的深处总会有一种渴望,那就是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赏识。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亦或是一个赞许的眼神,往往会让孩子倍感自信。
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请同学们选自己体会最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把能理解到的东西读出来。”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呀?”我问。
一位同学给了他这样的评价:“我觉得他读得流利,也有感情,在课下一定认真读过,值得我学习。但‘快长啊,快长啊’这个词组语气要加强些,我来读给大家听。”说着又范读了一遍。
……
“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
“他的读,让我体会主人只要葫芦,不听别人好心的劝告。”
学生们又读了一遍。
看!这些评价来自学生内心,用着最质朴的语言评价他人。学生看到了他们的长处,他们不断吸取他人之长来完善自我。让孩子们在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时,多读,多多呈现自己。
三、启迪智慧—课内外延伸
1、班级读书角
鲁迅说:“读书犹如密封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鲁迅先生意在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不应局限于教材,让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班级开设的图书角,正应验了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学校为班级配备了50本课外书,孩子们还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置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一起阅览。午休时间,让孩子自由挑选。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看在期间,乐在其中。 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捧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和伙伴讲讲书中的故事,遇到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一同交流,一同分享。
2、同步阅读延伸
作为老师,我们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脑、动手、动情的时间。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多说结合起来,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阅读《丑小鸭》一文后,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给学生阅读。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后,让学生看《雷锋日记》。学了《蜜蜂引路》后,让学生读《昆虫记》。学完古诗后,可选读《唐诗三百首》等。这样,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帮孩子选择好他们喜欢看的书。
3.创设环境
一个科学、健康的阅读环境,是阅读的必备的环境,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它能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还经常有意识地、有计划带学生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方,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书,还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
我想:在孩子心里播下一粒种子,精心灌溉,以后便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须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去读,扩大阅读面学生阅读,,作一位智慧的“读”者。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语文教学参考》,北京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