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探究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游戏是在民间各地流传着的具有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是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它具有区域文化气息浓厚、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等特点。在优秀的民间儿童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价值,涉及身体、智力、思维等多领域的核心经验,能够浸润幼儿的精神世界,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中,民间体育游戏作为能够引领幼儿生长发育、满足他们玩的天性的重要活动形式,受到当前幼儿园的广泛重视。但在应用于园所系统化、目标化的体育活动或课程中时,又出现了材料准备困难、难以常态化开展、时间或空间不足、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整体性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沙包”游戏为例,探索民间游戏融入我园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策略,让民间游戏被更高程度地接纳和推广,真正使幼儿接触其内涵、享受其乐趣,收获经验、有所提升。

一、挖掘材料特点,发散多维目标


  提到“沙包”,我们能想到很多种游戏,极具地域特色的“跑圈”、踢沙包、丢沙包等,小小的沙包能玩转出不同的花样。如何能一物多用,发挥小材料的大价值,这是我们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时面临的重要问题。沙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小、轻、软,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是可操作性极强的材料,身体的多部位都可以与之进行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到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目标包括平衡、协调、灵敏、力量、耐力等,这为体育活动的目标设置提供了方向。我园在阳光体育课程的目标架构基础上,对沙包材料及幼儿的身体动作核心经验进行了多角度的条理性分析,部分游戏举例见下表:

  通过分析材料特征与核心经验,建立起材料与幼儿的联系,发散多条路径,发挥小沙包的多重价值,陪伴和带动幼儿的多维发展。

二、分析幼儿需求,灵活调整规则


  传统的民间沙包游戏,主要有“跑圈”、踢沙包等形式,将其融入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时便不难发现,由于其玩法、规则的设定与幼儿年龄特征的局限性相冲突,有些游戏便无法组织实施。
  以传统沙包“跑圈”游戏为例,游戏玩法是: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圆圈外,保证幼儿之间有50厘米以上间隔,另一组站在圆圈内,圆圈外的幼儿持1个(或2个)小沙包。游戏开始后圆圈外的幼儿用沙包投击圆圈内的幼儿,圈内幼儿可以跑动躲闪,被击中暂时退场等候,如果场内幼儿都被击中,两组交换位置,重新游戏。更复杂的跑圈游戏还包括抛接包计分等规则。这种玩法对幼儿的身体移动速度、反应能力及腿脚灵活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足够理解游戏规则。由此可见,只有大班幼儿可以采用这种玩法,它无法同时满足三个年龄段幼儿的需要。
  为了使游戏适应幼儿的不同水平,就要在分析游戏、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本园幼儿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创设适宜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民间体育游戏。调整游戏玩法可遵循以下原则:
  1.最大程度保留游戏特色与核心经验
  对于“跑圈”游戏,分析其主要特色是自由跑、躲闪、手眼协调、投掷技巧等,幼儿的核心经验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灵活性、手眼协调性、手臂力量、规则理解等。在创新游戏玩法时需要保证游戏还能够在这些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2.分析幼儿特点及需求
  根据游戏核心经验的方向,参考《指南》,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

  3.多角度调整游戏设计
  (1)改变环境设置
  在“跑圈”游戏中,“圆圈”的大小影响了沙包的投掷距离,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目标,为小班幼儿设计的圆圈直径是4米、中班幼儿设计为6米、大班幼儿则为8米,通过很简单的圆圈大小的设定,实现了各年龄梯度目标的调整。
  (2)改变材料特性
  例如,为使游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协调、灵敏”的目标,改变游戏玩法为:圆圈直径4米,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圆圈外,保证幼儿之间有50厘米以上间隔,另一组站在圆圈内。圆圈内有固定位置的“靶子”,圈内的幼儿分散在靶子周圍,圆圈外幼儿持1个或2个小沙包。游戏开始后用沙包投击“靶子”,圈内幼儿围绕靶子跑动躲闪,被击中暂时退场等候,如果场内幼儿都被击中或“靶子”都被击中,两组交换位置,重新游戏。
  通过将圆圈内不定点的幼儿换为定点的靶子,降低了“可移动性”,既给投掷沙包的幼儿以明确方向,也让圈内的幼儿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对身体动作“协调灵敏性”的挑战难度降低了很多,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民间传统游戏特点,还可以通过调整游戏的材料投放顺序、规则难易程度、人员(师幼)安排等等因素,使游戏充分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在已有水平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弘扬地域文化,实现领域融合


  民间游戏之所以具有独特的价值,追其源头就是它独具文化韵味,蕴含着特定民族、地域的文化记忆,这是最需要重视和传承的部分。在幼儿园实施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保留好民间游戏或改良游戏的文化标签,让游戏不单单在身体动作方面发挥作用,还能够向民族语言与艺术、地域科学与社会风俗等方向迁移。
  例如在以“我是小小八路军”为主题的沙包体育游戏中,做了如下设计:
  1.设置游戏情境
  以历史上山西地域内的著名战役“平型关大捷”为文化背景,在游戏过程中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精神贯穿其中,鼓励幼儿要向八路军战士一样,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
  2.设计游戏具体内容
  游戏包含小小游击战(“跑圈”)和巧运地雷(接力抛接沙包)游戏,在情境中通过给沙包赋予“地雷”“手榴弹”等不同的名字,来丰富游戏特色,提升幼儿兴趣。
  3.活动延伸,建构完整的主题课程体系
  除体育游戏之外,还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等形式,反复强调游戏的红色文化背景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内涵,形成多种教育活动之间的互相支持与补充。例如社会领域活动中带领幼儿了解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其间涌现的英雄人物故事等,在“我是小小八路军”体育游戏活动中就能够利用历史故事带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发幼儿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心。
  民间沙包游戏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充分融合,能让幼儿不仅获得身体协调灵敏性、手臂的力量和耐力等运动健康技能,增强社会性规则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山西本土的红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洗礼。通过领域交融,借助民间游戏,实现主题课程的深入建构。
  民间游戏作为民族地域的宝贵文化资源,作为代代相传的独特精神血脉,作为幼儿成长的坚实发展桥梁,幼教人应当充分重视、合理利用,让传统文化的韵味历久弥香,在幼儿园绽放别样光彩,为培养幼儿优秀的学习品质与打造快乐的童年铺就崭新的阶梯!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童趣浓厚的民间传统游戏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既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相助,又有相应的各种动作让幼儿活动起来,是幼儿极易掌握的游戏活动。它能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选择以此作为扩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又一创新。  經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以发展幼儿创造力为目标,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创新游戏的组织与
期刊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天性”“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此,将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探索适宜的课程生长点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一直努力推进的方向。基于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依靠得天独厚的园林式户
期刊
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同时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一、民间传統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创新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保持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更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所谓创
期刊
奖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班级管理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让班级积极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促进班级文化有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奖励行为是有效、科学的呢?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为幼教工作者实施有效奖励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一、奖励的伦理推敲和案例分析  社会交换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在20世纪提出的。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
期刊
培养幼儿交往互助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之初,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当合作遇到困难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合作能力。在经历合作体验之后,多元化的快乐体验,带领幼儿感受合作乐趣,则可以激励幼儿以后的合作尝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期刊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
期刊
在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研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阅读已成为教师获得理论提升、专业进阶的重要学
期刊
学前特殊儿童一般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学龄前儿童。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肢体和其他障碍等类型。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保教服务。要求是应当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与保育、康复相结合实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
期刊
当今的教育是追求“自由”“个性”的教育,我园承担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重点课题“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研究”,紧紧围绕“成长社区”这一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健康个性的“五大”因素,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内容上,注重与幼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和场域、共同构建多元活动、共同探索活动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