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个性:“成长社区”活动的园本探索与实践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教育是追求“自由”“个性”的教育,我园承担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重点课题“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研究”,紧紧围绕“成长社区”这一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健康个性的“五大”因素,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内容上,注重与幼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和场域、共同构建多元活动、共同探索活动组织形式、共同参与活动效果评价;形式上,淡化班级、年级组界线,开展丰富多元的同龄混班游戏、混龄游戏,促进多元融合大社区、互动友爱小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研究上,采用个案研究、成长故事研究、案例研究,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健康个性。

一、“成长社区”的实践价值


  1.“成长社区”是可推广的
  “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的共同责任。”我园从已有研究基础和实际问题出发,以幼儿健康个性成长为研究目的,深入探索成长社区活动组织模式与内容,深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这条线脉,形成以孕育幼儿个性为目标的“梁幼”范式,为研究幼儿个性发展提供参考。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禾园、户外操场、小花园、小菜园等,打造有滋有味的“成长社区”体验场:绿野仙踪禾园探秘區、霹雳小将足球体验馆、爱书如蜜蜜园综合阅读馆、亲亲自然菜园体验馆、真人CS运动挑战区、涂鸦乐园创意花园体验区、奇妙之旅泥沙探索区……这些深受幼儿喜爱的“成长社区”体验场,吸引了幼儿的目光、丰富了他们的活动空间。“成长社区”活动来源于幼儿,又服务于幼儿,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2.“成长社区”是可持续的
  瑞吉欧教育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更加紧密。成长社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他们自由选择活动场地、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活动伙伴,形成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场域,是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新举措。课题组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走进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课题组研讨,定位有效资源并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成长社区”可持续开展的基础。成长社区活动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成长社区”活动的落脚点越来越多样,使幼儿体验的场所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调动教师、家庭、社区的积极性,共同为幼儿个性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这种具有创意与挑战性的活动模式是可持续的。

二、“成长社区”的组织要点


  1.自主选择,遵从意愿
  成长社区的打造是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合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开辟出若干个不同的功能区,有体能挑战社区、科学探索社区、艺术创意社区、沙水探究社区、种植体验社区等。这些社区活动的选择,完全根据幼儿的意愿。为了让幼儿了解各大功能社区的玩法与地点,教师制作户外游园活动区图表,中大班的幼儿在图表上进行选择,将自己的学号贴在相应的区域,并提前一天做好游戏活动计划。活动当天,戴好所选功能区的手环,在教师带领下到达相应场地开展活动。这完全打破了教师主导活动、幼儿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将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每天都能根据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与心理学家Larson对于“优良心智模式,发挥好品质”的研究不谋而合。
  2.自由探索,感知体验
  成长社区活动倡导幼儿同龄活动与混龄活动相结合,采用教师固定区域指导,幼儿流动体验各功能区。这样的活动摆脱了班级的限制,幼儿探索的自由度更高、体验的场域更广。幼儿在成长社区体验活动中,不仅能自由选择活动场地,还可以选择小伙伴一起活动;不仅可以邀请本班同伴,也可以邀请其他班的“兄弟姐妹”。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幼儿制定的计划而逐渐生成。如:“绿野仙踪”活动中,幼儿探究园子里的树,他们带上皮尺、放大镜、记号笔和小画板等工具,去探索树皮的秘密。通过细心观察,他们发现不同的树有着不同的树皮。有的树皮很光滑,有的树皮很粗糙,有的树皮上有洞洞,里面还躲着小蚂蚁。有的幼儿研究树的“腰围”,用皮尺量一量,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还和小树比高矮,站在树旁比一比,并做下标记……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充分感知、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自愿分享,表现表达
  成长社区活动后的分享,也是建立在幼儿自愿、自发的基础上。首先是幼儿所选区域内的小组式交流与分享,幼儿自由讲述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和真实的情境体验,分享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尝试解决的方法,活动中出现的纠纷以及化解的方式。教师及时给予记录,并向幼儿班级的教师反馈他们的活动情况。有时幼儿还会带着问题,回到自己的班级,继续这个话题,和班级里的教师和小伙伴们深入探讨。如:和园探索活动中“动物研究所”的幼儿发现了藏身在腐烂树叶和泥土中的西瓜虫,非常感兴趣,他们把“战利品”带回活动室继续研究,并且分享了找到西瓜虫的过程,介绍了抓西瓜虫的工具(捕虫器、镊子)以及对西瓜虫生活环境和爱吃食物的猜测,激发了同伴的兴趣,“西瓜虫的秘密”微课程诞生了。分享后,用绘画日记记录下自己发现西瓜虫、用工具捕捉等过程,教师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幼儿的想法。除此以外,幼儿带着绘画日记回家,向家长讲述捕捉西瓜虫的趣事,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实现了家园合作、携手互助的教育模式。渐渐地,幼儿实现了分享的愿望,教师和家长了解了幼儿的情况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更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成长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实现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成长社区的观察要领


  成长社区活动的不断深入与推进,除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外,教师的观察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幼儿个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执行力、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体现在,教师留心观察幼儿在成长社区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观察记录,撰写成长故事、课程微故事等,时刻追寻幼儿成长的脚步,教师真正做到了“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是幼儿成长的玩伴、朋友。   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没有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看不到幼儿的需求,听不到幼儿的心声,更别说是走进他們的内心世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故事式、量表式、案例式的观察记录能较全面、有效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1.“成长故事”——用一双巧手描摹幼儿
  推行“成长故事”这种观察记录形式,是源于学习新西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园本化的提升,我们的成长故事分为“观察与注意”“识别与鼓励”“支持与回应”“跟进与记录”“体悟与回顾”五个环节。“观察与注意”环节关注发生了什么。“识别与鼓励”环节,判断活动中能引发幼儿发展的生长点,体现对生命的悦纳、呵护与尊重。“支持与回应”环节,关注原有经验,提升新经验,思考如何培植生长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架。“跟进与记录”环节,精彩与收获,记录支架提供后的故事,关注并记录幼儿的健康个性发展。“体悟与回顾”环节对故事整体回顾,说说教师自身的感想与收获。“成长故事”帮助教师用一双巧手描摹幼儿,用相机、用笔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
  2.“观察量表”——用一双慧眼观察幼儿
  观察量表能有效帮助教师观察、分析、了解幼儿,并根据量表情况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实现教师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手段。为课题研究量身定制的观察量表以“便于教师观察记录”为出发点,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用白描的方式记录活动情况,如:与同伴的对话、动作等,客观地进行现状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量表中融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关键经验、幼儿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内容,是课题研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记录方法,能较及时、有效地记录与研究。
  3.“案例研究”——用一颗真心感悟幼儿
  案例研究记录法是一个持续观察、分析、反思,再观察、分析、反思的过程。“成长社区”活动为幼儿个性化成长打开了多通道的大门,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如游园户外体育活动中,通过幼儿自由建构活动材料、自主布置活动场地、同伴合作或小组合作,充分展现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蜜园活动中大带小绘本阅读、多种感官感知绘本故事,在宽松、自由的空间里成长,都是个性健康成长的良好载体或途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始终围绕同龄活动、同龄混班活动、混龄活动,关注幼儿个性成长的故事与生动案例,记录下幼儿成长的点滴,让科研的美在活动中不断发生。
  “成长社区”是幼儿成长的乐园,陪伴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无限地生长,真正实现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使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更是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精神。一、创设区域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环境是幼儿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场。因此在空间划分上,不仅要有利于幼儿活动,还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根据
期刊
童趣浓厚的民间传统游戏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既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相助,又有相应的各种动作让幼儿活动起来,是幼儿极易掌握的游戏活动。它能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选择以此作为扩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又一创新。  經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以发展幼儿创造力为目标,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创新游戏的组织与
期刊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天性”“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此,将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探索适宜的课程生长点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一直努力推进的方向。基于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依靠得天独厚的园林式户
期刊
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同时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一、民间传統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创新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保持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更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所谓创
期刊
奖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班级管理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让班级积极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促进班级文化有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奖励行为是有效、科学的呢?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为幼教工作者实施有效奖励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一、奖励的伦理推敲和案例分析  社会交换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在20世纪提出的。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
期刊
培养幼儿交往互助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之初,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当合作遇到困难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合作能力。在经历合作体验之后,多元化的快乐体验,带领幼儿感受合作乐趣,则可以激励幼儿以后的合作尝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期刊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
期刊
在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研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阅读已成为教师获得理论提升、专业进阶的重要学
期刊
学前特殊儿童一般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学龄前儿童。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肢体和其他障碍等类型。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保教服务。要求是应当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与保育、康复相结合实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