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价值尺度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让每一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尊重选择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自觉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在课堂上多給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以读为主,引导感悟积累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呈现阅读体验
朗读不只是见字读文,而是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过程。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那么学生的理解必定真切深刻。如《孔子游春》一文教学,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春天泗水河边迷人的景色,然后抓住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把鲜活的人物个性读出来:孔子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弟子乐于助人、志向远大。
2.学生用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引导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辩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八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确定角色,再仔细地研读课文,进行角色表演。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热情高涨,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
二、以人为本,让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他们的自主探究中,我们要珍视其独特感受,鼓励他们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这样方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呢?
1.放下尊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像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教师要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尊重选择,让学生尽情展现
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
3.创设情境,激发灵性
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彰显个性,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结合,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并表演出来。有的小组表演的是狼叼起小羊奔向树林,有的是就在狼扑向小羊的瞬间,突然一只大狼狗闯了出来,狼吓得仓皇而逃。有的是羊妈妈扑了出来和狼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救下了小羊。还有的是刚才追杀狼的猎人赶到了,打死了狼,救下了小羊……可见学生很有主见,也很有个性。
4.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二是必须要有某种诱因。教学过程中运用联想,就是要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为诱因,启发学生勾起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从而发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由联想到想象,从认识的角度看,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如:在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讲到“也许,小钱和那位青年永远都不会相见,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时,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发表不同的感受。一时间掀起了课堂的一个高潮。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导放结合,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那么,如何增强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呢?
1.创设情境,是学生“想”合作探究
在合作探究前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兴致盎然,进而交流合作。
2.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探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习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3.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探究
教师是学生合作探究中的一份子,是“平等中的首席”,做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参与者。
4.积极评价,使学生“乐于”合作探究
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应取长补短,互相合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是复杂的,改革的渠道是多样的,但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尊重选择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自觉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在课堂上多給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以读为主,引导感悟积累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呈现阅读体验
朗读不只是见字读文,而是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过程。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那么学生的理解必定真切深刻。如《孔子游春》一文教学,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春天泗水河边迷人的景色,然后抓住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把鲜活的人物个性读出来:孔子博学多才、循循善诱;弟子乐于助人、志向远大。
2.学生用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引导体验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辩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八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确定角色,再仔细地研读课文,进行角色表演。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热情高涨,学习潜能被充分激发。
二、以人为本,让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自然不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他们的自主探究中,我们要珍视其独特感受,鼓励他们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这样方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呢?
1.放下尊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像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教师要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尊重选择,让学生尽情展现
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
3.创设情境,激发灵性
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彰显个性,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结合,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并表演出来。有的小组表演的是狼叼起小羊奔向树林,有的是就在狼扑向小羊的瞬间,突然一只大狼狗闯了出来,狼吓得仓皇而逃。有的是羊妈妈扑了出来和狼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救下了小羊。还有的是刚才追杀狼的猎人赶到了,打死了狼,救下了小羊……可见学生很有主见,也很有个性。
4.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二是必须要有某种诱因。教学过程中运用联想,就是要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为诱因,启发学生勾起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从而发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由联想到想象,从认识的角度看,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如:在讲《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讲到“也许,小钱和那位青年永远都不会相见,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时,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发表不同的感受。一时间掀起了课堂的一个高潮。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导放结合,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那么,如何增强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呢?
1.创设情境,是学生“想”合作探究
在合作探究前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该情境中兴致盎然,进而交流合作。
2.开放时空,使学生“能”合作探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让学习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3.适当介入,使学生“会”合作探究
教师是学生合作探究中的一份子,是“平等中的首席”,做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参与者。
4.积极评价,使学生“乐于”合作探究
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应取长补短,互相合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是复杂的,改革的渠道是多样的,但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