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t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有: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变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变革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给数学教学提供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探究环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开发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Z 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探索,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可以像“研究者”一样发现探索知识。
  2.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除了教师的演示之外,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整合的要求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整合中,我们关心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课程本身。
  1.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整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利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四、整合中常见的课型
  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功能,我们认为整合常见的课型包括:演示型、实验型和网络型。
  1.演示型课。
  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实验型课。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3.网络型课。
  它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创设情境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了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要帮助指导这个阶段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事实却是:当前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教师更是怕改作文。每一篇习作教师费心费神地“看、批、改、评”,可学生往往只轻描淡写地翻一翻,就放置一边。习作评价语的指导和帮助作用被忽略,很多学生甚至都不清楚老师在作文中做的眉批和尾批有什么作用。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Scytovirin(SVN)是2002年由H.R.Bokesch等人从Cyanobacterium Scytonema varium(伪枝蓝细菌属的蓝细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新的抗HIV的蛋白,并发现其具有抗HIV-1活性,它的EC_(50)在0.3-22 nmol/L之间。根据NCBI上公布的SVN基因编码序列合成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用PCR法克隆出SVN基因片段,然后将SVN基因分别
摘 要: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由于该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高等数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有目的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横向思维  知识间总有纵向、横向、多向或
数学是思维缜密的一门学科,逻辑思维是其核心所在.“做数学”成为当今数学教育一个重要而富有能动性的观念.它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时理解和联想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注重师生的共同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向老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现思维过程,从而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授课的主要阵地,如何在一节课上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