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中华经典 关注生命价值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问题,提出了德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人本教育思想。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从生命教育与生命价值两个维度展开,回归中华经典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路径。在分析中华经典的生命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具体提出“溯源使生命有依据,关注使生命有价值,感悟使生命有意思”等三方面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德育改革中华经典生命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10-0018-03
  
  生命是可以用来体会的人生经历,对于生命的关注是一切教育的尺度和归宿。回归经典是一种探寻智者人生足迹,借以获得人生启迪的活动,教育就应该激发人去感悟人生智慧,体验人生的幸福。所以,破解学校德育工作难题必须在生命教育视域里去思考和谋划,要回归人的本质,启发人去开启智慧的天窗,积极面向人生幸福,孜孜以求之。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思考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可以回归中华经典,进一步弘扬生命的价值和真谛。
  当下国学进入校园似乎成为一股热潮,对于其中“形式多于内容”等一些不足现象,专家学者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进校园是民族反思的必然,关键是要思考“进什么”和“如何进”两大问题。生命教育与生命价值尺度应该成为思考这些问题的坐标轴。
  一
  关于生命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有经典的阐述,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889~1976年)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生命,须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他曾与中国台湾学者肖师毅试译过《道德经》,经日本铃木大拙介绍并涉猎过禅宗学说,他企图借东方智慧之光,跳出西方传统逻辑思维的套路。这为我们德育工作者提示了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回归中华经典,守望生命历程,改进学校德育。
  教育是指向人生幸福的事业。学校德育首先是让孩子感受幸福并教会他追求幸福。个体的生命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生的幸福感,生命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幸福指数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个体对于生命自我、生命的社会要求是否符合主观需求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个体对待生命及其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反映出个体的基本的生活追求、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应培育生命感悟能力,指导生命过程,提升人生幸福指数。关注生命价值,实施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新方向。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系统性的“稀缺”,教育的急功近利却令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生活、社会与学校教育充满隔膜与屏障,生命教育资源因为各种原因被教育系统整体屏蔽。生命教育资源,尤其是生命价值观教育资源的稀缺成为一种整体性缺失。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无数圣贤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生命价值理念。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分析,我们会发现,回归中华经典,可以找寻到可资利用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达到浸润文化,感化心灵的作用。这就是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含义。
  基于上述分析,学校德育改革,必须回归中华经典,选择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教育。因此,甄别和筛选内容是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做的事情。
  二
  学校德育工作者每天要问孩子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你今天过得怎样?快乐吗?幸福吗?有意义吗?”这是教育回归人本,回归生活的要求。
   人类有别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类有自己的生命经验和代代传承的文化,新生命因为有了实践和传统的依托才日臻完善。我们必须借助经典回应生命。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留存于世的经典。那么,何谓经典?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中华经典则是指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历史上典型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经典往往通过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传世著述、警世语录等形式表现出来,是学校教育最基础的、不可缺少的资源。中华经典以儒家文化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多种文化形态。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如何认识和选择呢?对此,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正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一样,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等,儒家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泉,而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社会上不乏有许多热门与新潮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往往随时间而流逝,而《论语》《老子》《孟子》及《道德经》《庄子》等经典,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它们已深深融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蕴含其中的许多德育范例今天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典。所以,中华经典中与生命价值相关联的内容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重点把握的源泉性、基础性教育资源,因为它呼应了教育活动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规律。
  学校德育回归经典,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德育经典,体现着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追求。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修身和做人。继承和发扬中华德育经典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审视和感悟中华文化经典,其博大、内敛、感悟、修炼等精髓理念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引领和提示。
  中国传统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理念与教育素材,这是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和加以充分利用的。对照西方非理性哲学思潮,许多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理性学说是一剂良药。因为理性是人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充满理性智慧的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在支配人的思维和行为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理性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为我们重构学校生命观教育体系提供的重要智慧养分。理性智慧应该成为生命观价值教育内容重要的理论支撑。在找寻生命教育資源的道路上,回归中华经典,回归理性智慧应该成为必由路径。
  三
  中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笔者只选取了与生命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儒家思想片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获得一些启示。中华经典中蕴含的如下三方面的主题值得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发掘和利用:
  追溯生命的本源意义。学校德育工作要让孩子的人生过得“有依据”。中华文化经典中有许多思想是关于生命的尊严和意义的。其中,孔子的生命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生命最大的不安在于不知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意义的根源。孔子勉励人们应努力追求此“生命之道”,让生命能够及早得到真正的安心、满足与喜悦。透过孟子所叙述的“仁”之思想,可以挖掘出其终极的精神,即孟子尊重生命,保护人的生存权利以及要求实现人的生存价值的生命伦理。他们说表达的核心理念就是:生命对于一个人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我们要选择有尊严的生活,而有尊严的生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本源意义。
  关注生命的社会价值。学校德育工作要让孩子的人生过得“有目标”。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统一体。在生命个体价值的追求上,当今许多人只是重视自身的物质价值或是将物质价值凌驾于精神价值之上。中华经典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答的呢?在人生的存在状态上,儒家追求“孔颜乐处”的有道德的人生价值。儒家十分强调在贫困中乐观对待人生,并能乐于行道。所谓“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即为儒家所提倡之“孔颜乐处”。孟子高度关注现实的人生,他将人的生命分为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两方面,只追求低层次的生存和物质利益并不能算是完整的生命,只有精神层次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算是有意义和完整的人生。“舍生取义”是孟子对生命伦理的深刻思考。儒家告诉我们生命的个体价值最重要的在于追求“道”,即凡事秉持道德良知,不做不义的事,则不论生活境遇如何,总能长保心安理得、自在快乐。对于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儒家学说强调承担生命的责任。人生的价值如何实现?在这个生命观的核心问题上,儒家给出了“积极入世”的回答。孔子一生都在为实现其治国的抱负而努力。尽管最终孔子的政治生涯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仍然给出了“出世”与“入世”的回答。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具有积极意义。
  感悟生命的过程体验。学校德育工作要让孩子的人生过得“有意思”。中华经典主张在生命实践中积极体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成就。在具体主张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今天充分借鉴和利用的:
  一是提倡过健康的生活。孔子提供了三种有益身心的追求心灵喜乐的方法,即所谓“益者三乐”。同时,也提醒我们有三种人们所追求的快乐实际上是有害身心的,即所谓“损者三乐”。什么是孔子认为有害身心的快乐追求呢?一是“以骄傲放肆为乐”,二是“以纵情游荡为乐”。今日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牺牲了睡眠、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宝贵的年华。第三个有害身心的快乐追求是“以酒食欢宴为乐”。孔子认为这种快乐也只是一时的感官之乐,终非恒久的心灵喜乐之道。
  二是昭示生命的满足与喜悦之道。《论语》中记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通读《论语》之后,就会了解到孔子所谓的“学”的最终目的都是通向德性人格的成就与人伦关系的完善。这些生命的学问即孔子所谓的“道”。学道让我们了解为人的根本和生命的价值所在,藉由对“生命之道”付诸实践。学习《论语》可以使我们获得让生命能真正感到满足与喜悦的方法:追求人人所必需的生命学问,并透过生命实践,体现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30072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430074湖北武汉)
  责任编辑王清平
其他文献
在刚过去的二十一世纪头十年,我们的生活似乎无时无刻不跟网络挂钩。未来的十年内,我们的生活将依旧与网络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家长的严峻问题之一。那么,欧美国家是如何应对这一严峻问题的?    1.芬兰  政府:屏蔽不良网站,电信运营商有责。芬兰政府及青少年保护组织从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多管齐下,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给予积极引导,并严厉打击网络色情和暴力。2007年1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英语作业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巩固和完善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人往往重设计轻批改,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这使英语作业失去了有效性。当前,核心素养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并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本论文根据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观察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谈谈
执教:段红国评析:胡勤楠      活动目标  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认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通过资料的收集,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生难免有挫折;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成功例子;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挫折”  (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概要写作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和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陈心舟,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
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教学目标都应始终作为“核心”而存在,始终导引着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开展。没有教学目标的导引,教学设计将无从着手,教学过程将成为一盘散沙,教学评议也只能是“点”的堆积。因此,我们提倡要用“教学目标”引领教学的全程。下面,结合《话说赞美》(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浙江省青田县第二中学裘肖洪老师执教)课例,分析基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设计的要素。  一、聚焦核心
编者按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至今已整整46年。雷锋这个名字,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精神,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然而,雷锋——这个本来生动而平凡的平民形象,在年复一年的推崇效仿热潮中日渐被幻化为英雄乃至伟人,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与普通人的生活渐行渐远。最终,“学雷锋”成了落实和响
导师制诞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研究生教育中所效仿。我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同样采用了这一育人模式。近几年,一些高校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许多中小学也相继展开了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地处青岛西海岸的胶南市自2007年开始,在中小学试行导师制。实践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导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及时排除学生诸多思想困惑,有效
同学们: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回忆过去的一年,我们心潮激荡。在这一年里,我们一起欢乐过、一起憧憬过,也一起努力过。我们为自己没有虚度这一年的光阴而欣慰,为我们在这一年里健康地成长而感到高兴。也许会有一些遗憾,但我们会把这些遗憾作为我们人生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静静聆听新年的脚步,我们仿佛已感受到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作
执教:赖晓晴 评析:林 湛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  2. 运用不同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美景的资料。  3. 与同学交流,分享收集的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活动,发现和了解家乡美景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
教育部:制定应急预案,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校    针对4月份发生的几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教育部表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经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部署开展有关工作,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建设好中小学安全防控体系。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制定专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值班和信息通报制度,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