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外在有序的操作,会逐渐内化为大脑内部有序的思维,数学思维是高级思维,即有序的思维。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師就应引导小学生外在的操作活动——有序操作。从有序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有序的操作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规则两方面举例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有序操作;数学思维;计算规则
人的心理活动,首先是通过外部的物质或物质化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人的内部操作活动。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数学思维还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活动)作为支撑。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小学生物质或物质化的外部操作活动。思维是人解决问题的内心活动。要让小学生获得有效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时,就必须重视操作方法,具体包括操作的顺序和操作的过程。有序的操作将内化为小学生有序的思维。
一、有序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很多的数学概念,绝大多数是一些描述性的。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从操作开始建立这些数学概念,但也不是让学生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教师必须有严密的计划,因为,学生不同的操作顺序,可能形成略有区别的概念,也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或思维方式。
例如,长方形的周长,如果我们习惯于引导学生顺着一圈去观察或摸(不同的顶点或顺时针或逆时针),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长方形周长=长 宽 长 宽,或长方形周长=宽 长 宽 长。
如果我们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后,让学生观察或先摸一条长,再摸另一条长,并让学生关注两长的大小;然后,再引导学生摸一条宽,接着摸另一宽,同时让学生关注两条宽的长度,这样引导学生,可能会有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可能是:先算出两条长的和,两条宽的和,再将两个和加起来。
你看,如果学生只承认“长 宽 长 宽”是长方形的周长,而不接受“(长 长) (宽 宽)”或“长×2 宽×2”是长方形的周长,那么原因可能与我们引导学生的操作顺序有关,当然,也可能是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还没有牢固掌握等。
再如,在引导学生建立“百”的概念时,更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一年级学生最多也就是看过人民币100元,或听说过“百”这个字,或曾经在家长帮助下数数,数到一百。但这些都不是计数单位“百”的真正意义。我们应当从两个路径引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路径: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根,并要学生捆起来,让学生知道:“这1捆,是1个十”;再引导学生1捆1捆地数:1个十(捆)、2个十……10个十,让学生明白:这10个十,即10捆,也要把它们捆成一大捆,一大捆是1个“百”。
第二个路径: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操作:一根一根数,在个位上数:一、二、三……十,个位满10了,也要把它们“捆”起来(拨下10个珠子),“捆”成的一小捆,在十位上用1个珠子来表示;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就在十位上数。因为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小捆小棒:1个十、2个十……10个十,十位上满10了,也要把它们“捆”起来,而且是捆成一大“捆”(拨去十位上10个珠子),用百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大捆,即1个百。
第一个路径,是学生用实物操作,感知“百”到底有多大,同时知道“百”与“十”“一”的大小关系。
第二个路径,是让学生知道“百”与“一”“十”大小关系,以及“百”所占的具体位置,与“十”“一”位置关系。用计数器来计数,很显然比用小棒计数抽象一些,但比用数字表示又要具体一点,这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引导小学生有序操作,可以为学生建立完整而清晰的概念,而完整、清晰的概念,为学生利用概念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有序的操作,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就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必要的实物操作。
例如,教学一年级“9 4=□”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后,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凑十法”好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再共同操作:
左边9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从4根小棒取1根,然后放入9根中,问:“9变成多少了?”学生:“10根。”我们可以将10根怎样?学生:“捆成一小捆。”应当让每个学生将10根捆起来,然后,放回原地,问:“能看出一共是多少根吗?为什么?”……
试一试:9 2=□再让学生重复上面过程。
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过程,学生的这些重复操作活动,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等到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凑十法”后,他们会将这种方法迁移到今后的问题解决中。如,当学生今后遇到像“299 123”时,学生可能会创新出“凑百法”,从123取1给299,299变成300,123变成122,300加122就好计算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是小学生概念的建立,运算法则的获取,规律的探索,还是空间概念的形成等,教师都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以便让学生在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惠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 2015(08).
[2]华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6).
编辑 段丽君
关键词:有序操作;数学思维;计算规则
人的心理活动,首先是通过外部的物质或物质化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人的内部操作活动。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数学思维还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活动)作为支撑。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小学生物质或物质化的外部操作活动。思维是人解决问题的内心活动。要让小学生获得有效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操作活动时,就必须重视操作方法,具体包括操作的顺序和操作的过程。有序的操作将内化为小学生有序的思维。
一、有序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很多的数学概念,绝大多数是一些描述性的。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从操作开始建立这些数学概念,但也不是让学生想怎样做就怎样做!教师必须有严密的计划,因为,学生不同的操作顺序,可能形成略有区别的概念,也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或思维方式。
例如,长方形的周长,如果我们习惯于引导学生顺着一圈去观察或摸(不同的顶点或顺时针或逆时针),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长方形周长=长 宽 长 宽,或长方形周长=宽 长 宽 长。
如果我们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后,让学生观察或先摸一条长,再摸另一条长,并让学生关注两长的大小;然后,再引导学生摸一条宽,接着摸另一宽,同时让学生关注两条宽的长度,这样引导学生,可能会有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可能是:先算出两条长的和,两条宽的和,再将两个和加起来。
你看,如果学生只承认“长 宽 长 宽”是长方形的周长,而不接受“(长 长) (宽 宽)”或“长×2 宽×2”是长方形的周长,那么原因可能与我们引导学生的操作顺序有关,当然,也可能是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还没有牢固掌握等。
再如,在引导学生建立“百”的概念时,更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一年级学生最多也就是看过人民币100元,或听说过“百”这个字,或曾经在家长帮助下数数,数到一百。但这些都不是计数单位“百”的真正意义。我们应当从两个路径引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路径: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根,并要学生捆起来,让学生知道:“这1捆,是1个十”;再引导学生1捆1捆地数:1个十(捆)、2个十……10个十,让学生明白:这10个十,即10捆,也要把它们捆成一大捆,一大捆是1个“百”。
第二个路径: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操作:一根一根数,在个位上数:一、二、三……十,个位满10了,也要把它们“捆”起来(拨下10个珠子),“捆”成的一小捆,在十位上用1个珠子来表示;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就在十位上数。因为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小捆小棒:1个十、2个十……10个十,十位上满10了,也要把它们“捆”起来,而且是捆成一大“捆”(拨去十位上10个珠子),用百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大捆,即1个百。
第一个路径,是学生用实物操作,感知“百”到底有多大,同时知道“百”与“十”“一”的大小关系。
第二个路径,是让学生知道“百”与“一”“十”大小关系,以及“百”所占的具体位置,与“十”“一”位置关系。用计数器来计数,很显然比用小棒计数抽象一些,但比用数字表示又要具体一点,这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引导小学生有序操作,可以为学生建立完整而清晰的概念,而完整、清晰的概念,为学生利用概念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有序的操作,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就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必要的实物操作。
例如,教学一年级“9 4=□”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后,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凑十法”好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再共同操作:
左边9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从4根小棒取1根,然后放入9根中,问:“9变成多少了?”学生:“10根。”我们可以将10根怎样?学生:“捆成一小捆。”应当让每个学生将10根捆起来,然后,放回原地,问:“能看出一共是多少根吗?为什么?”……
试一试:9 2=□再让学生重复上面过程。
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过程,学生的这些重复操作活动,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等到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凑十法”后,他们会将这种方法迁移到今后的问题解决中。如,当学生今后遇到像“299 123”时,学生可能会创新出“凑百法”,从123取1给299,299变成300,123变成122,300加122就好计算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是小学生概念的建立,运算法则的获取,规律的探索,还是空间概念的形成等,教师都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以便让学生在有序操作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惠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内蒙古教育, 2015(08).
[2]华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6).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