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对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的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jewe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7—01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后循环缺血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病之一,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是笔者总结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86例病人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中风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病人符合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46~80岁;病程1年~16年,平均8年;空腹血糖6.2~18.1 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ADA (美国糖尿病协会) 标准; 后循环缺血参照《临床神经病学》中有关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眩晕。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②明确诊断的脑动脉硬化患者;③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头如裹、失眠、耳鸣、健忘等症状;④不属于排除病例者;⑤知情同意过程符合GCP规定。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②有过敏史者;③合并有心、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不能按要求完成者。
  1.2 治疗方法
  86例病人均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服温,日两次,每次200ml,期间忌生冷、油腻,基础治疗(降糖治疗)同实验前。8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月。
  1.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根据得分评价疗效。评分项目包括主症(眩晕、头痛)和次症(急躁易怒、头如裹、失眠、耳鸣、健忘)。每个观察项目分为4个等级,按症状权重的不同给予不同计分,其中主症分别计6、4、2、0分;次症分别计3、2、1、0分〔2〕。采用尼莫地平法将治疗前后的評分值进行对比,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90%为临床痊愈,即症状体征基本消失;60%~90%为显效,即症状体征明显改善;30%~60%为有效,即症状体征有所改善;<30%为无效,即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
  1.4 后循环缺血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TCD检查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TCD复查供血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内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有效:TCD复查供血略有改善,随访3个月内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下;无效:TCD复查供血无改善,随访3个月内发作频率无减少。
  2 结果
  2.1 证候疗效
  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眩晕、头痛改善最为明显。
  2.2 症状积分比较
  眩晕和头痛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躁易怒、头重如裹、失眠、耳鸣、健忘等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TCD结果
  治疗后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主要是不可调节的因素和可调节的因素。不可调节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等、可调节的因素有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较快。而后循环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机械性压迫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从而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脑组织灌注减少,使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脑供血不足之临床表现。
  本病属中医“眩晕”之范畴,多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病因病机: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经多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由黄芪、当归尾、赤芍 、地龙、川芎、红花 、桃仁等七味中药组成,具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属标本兼治之剂。其中君药用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臣药用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药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使药用甘草调和诸药。
  本观察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加减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合并后循环缺血的各项症状,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补阳还五汤加减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比较理想、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3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7—02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为人体正气虚损后,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而成积块。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则是一个收敛过程,即不断调整身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使带病机体逐渐向平衡状态差异缩减方向进行的过程。  经收集调查发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讨论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等在妇科疾病当中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疏肝解郁等木郁达之方法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结果:临床运用过程中医师辩证准确,用药精准,治疗得当,疾病痊愈。结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等导致的妇科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可以使用“木郁达之”的治疗方法使得疾病得到缓解并痊愈。  【关键词】木郁达之;妇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8—02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消化病中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是保护因子和损害因子失调所致,此病病程长,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治愈,严重者可发展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和胃癌。笔者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用自拟黄氏消溃汤配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188例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中药辨证施治附加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三个组,每组100人,其中A组:仅接受针灸治疗,B组:仅接受中药辩证治疗,C组:中药辨证施治附加针灸治疗。结果:中药辨证疗法附加针灸疗法治愈例数为85,好转例数为13,无效例数为2,仅接受针灸治疗的例数分别为70,22,8,单纯中药疗法的例数分别为71,20,9,中药辨证疗法附加针灸疗法相对于其他两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5—01  肾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博采诸家之长,广泛吸取现代药理研究之精华,在清热利湿法无效的情况下,应用补肾升降汤治疗肾结石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7—01  寒邪直中厥阴,此类病例虽少,但在门诊中亦能遇到。我在翻阅我院已故金西林老中医临床医案时,发现有这方面记载,特供大家参考。病因病机为房事受寒以致直中厥阴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临床表现见带脉穴向会阴部吊筋疼痛,形寒、面色无华,患者常因腹痛而呈背屈,双手捧腹之痛苦状。  方药:天台乌药散加减: 
期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清热祛瘀汤;临床观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6—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底部酸痛,于劳累、性交后月经期加重为主要表现。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几年来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65—02  《内经》“治未病”思想作为超越时代的医学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医疗实践,并给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新的启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将“治未病”的医生称为圣人,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为时己晚。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后血脂水平及其他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50例经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76例,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mg,阿托伐他汀组74例,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mg,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肝肾功能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肠功能障碍患者70例,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率为6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