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制宜,让作业更轻松有效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33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从知识到技能过渡的重要手段。而传统数学作业布置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作业量大,应用意识不高,学生厌倦而没有实际效果。在新课改下,减负增效逐渐成为趋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改变作业形式而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呢?这还要结合传统数学作业布置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传统数学作业布置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在形式上较单一,内容枯燥。原因是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学科的规范性,于是课堂教学后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更多是从学科本位出发着想,忽视了数学学习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这表现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后练习或教辅为主。
  其次,数学作业的应用意识不强。从当前的数学作业布置情况来看,更多是从知识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练习,而没有对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尤其是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解决中,教师更多是带领学生对数学学科问题进行分析,而没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对于问题中出现的数据,没有考证其来源。这样的练习虽然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性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最后,作业量过大。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是通过“题海战术”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教师看来,学生只有通过多做题,在做题中才能跟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知识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需求,因作业量过多,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应付”的心理,从而出现手在写但没有思考的现象。
  分析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能让教师们更好地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解决的策略。
  二、新课改下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問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生,是让学生从知识到技能过渡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下,数学作业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样化地进行。
  1.分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指让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即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技能、经验等方面有所提高或进步。而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兴趣、智力、知识基础、习惯等都客观地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教学后的作业设计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而层次性地进行。
  一般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分层设计可按上中下三层进行。即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中上层次、中等层次、中下层次三个层次,中上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方面较强,作业主要以技能性为主;中等层次学生在理解能力上稍差,课堂中能叫较好地掌握相应的概念、定义、算理等进出基础知识,但运用技能不强。对此类学生的作业主要以知识应用为主,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到应用转变;而中下层学生一般为班级中基础较差学生,作业设计主要以基础性知识为主,让学生在掌握相应概念、公式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应用。以“方程的意义”的作业设计,因教学目标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重点。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对中下层学生而言,可通过判断方程、看图列方程等作业来引导其理解方程的含义;而对中等层次学生,可用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其列出方程,然后对方程的意义进行讨论;对中上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可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题来引导其列出相应的方程。
  2.多样化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多样发展。在传统数学作业设计中,基本是书面练习为主,操行性不强、实践性作业少之又少。而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提倡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需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摆脱传统书面练习的方式,让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动脑向动手动脑结合过渡。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以实践性作业来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统计知识学习后就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家庭的收入、支出等进行实际调查,然后统计就是不错的办法。再如通过办数学手抄报、墙报等也可成为作业形式。
  其次,要注重作业的实用性设计。小学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练习,在数学教学后,教师要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应用、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以任务“小小装修师”让学生对自家的地面、墙面进行测量,为父母提出装修意见。但在这个任务中,房间的长和宽,每间房间的面积如何计算,地面面积、墙面面积如何计算?如果遇到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如何计算?在材料的选择上如何考虑家庭经济和材料的价格等问题都值得学生去思考,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
  总之,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只有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能力培养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开放性地设计作业,才能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他文献
常听人说水墨作画便是人家,墨在纸上渲染的那一刻,烟笼人家,载着一世的繁华。  墨,像画卷里走出的翩跹女子,极尽妍姿,翩然而舞,遗留千年,仍有墨的香。香气氤氲在落雨的古巷,带着沧桑,隔世飘香。  在那个盛极而衰的时代,自然会有盛极而衰的人。时光抛世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们漫擎纸伞,走过青墙黛瓦,走过秀河锦园,旧物染相思,花事多轻艳。道不尽的,都是他们深深浅浅的愁,他们的眉头,载着一世忧。  伴着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购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消费习惯,网购方式的快速渗透,使人们对这种快捷的购物方式需求不断增大。与之紧密相关的快递业也快速发展。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收货快递占比约为全国总量的6%,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大学生作为网购的重要群体,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居住集中等特点,使高校快递业
音乐作品的赏析,是欣赏者通过听觉的接受(主观)和对作品构成知识(客观)的掌握来共同完成的。通过欣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学生初步领会作品中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通过欣赏教学,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发展他们音乐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而另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功用,则是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推进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和提高。  一、音乐欣赏
秦岭山下,渭水之滨,关中平原,天府之国。十五年前,在杨凌这块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宣告成立。十年前,在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文明沃土的孕育下,燕君芳创办的本香集团呱呱坠地,应运而生。  1998年燕君芳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留校的机会,凭着非凡的毅力,筹借了3万元自主创业,学以致用。她以创业的激情和改变西部农村农民致富的梦想,用自己学到的技术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带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2015、2016年的江苏作文考题在其面纱揭开之后,都是颇受诟病。2015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在难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被誉为“地狱级”难度。2016年的高考作文披露之后,有人说引起了一片“
盼望中,我家一年一度的家庭美食节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厨房里到处弥漫着香味,惹得我垂涎三尺。妈妈这“家庭一把手”的代表作是“鲤鱼跃龙门”,一只鲤鱼躺在精美的盘子上,周围还镶了一层花圈,光着样子就吸引人,更不用说吃起来了!接着是爸爸的杰作“菜上之虾”,虾先蒸熟再炸一会儿,然后放在软软的菜叶上。望着那虾舒服的样子,我心里的馋虫都被引出来了,平日里的懒爸爸果真有一手啊!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不信,
古希腊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科学家,成为有思想的人、有理想的人、真正的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
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现行的减负增效的形势下,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除了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必要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在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学习基础与能力等方面,每个学生都不相同,这些差异无疑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呢?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分析学习状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8.7%  据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刘铮 周英峰)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分季度看,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
《最大的麦穗》这篇思考说理性极强的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文本所承载的道理外,究竟还能赋予它哪些语文化的东西,如何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情味,最终我确立这样的课堂实施方案。  首先,整合教材,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风采和智慧引出《最大的麦穗》中他向弟子摘出摘穗的要求,交流、质疑,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懂要求”、“读进弟子”、“读出自己”逐层深入品读和相关的语言训练,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