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车”自主游戏中教师导引策略的研究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pis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说起中班幼儿“轨道车”游戏区角的创设,有这样一段渊源。小班时开展的主题教学“轱辘轱辘”里有开玩具车的活动,幼儿天性中对汽车执着的喜爱感染了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让幼儿玩得更加刺激,我们提供了由展开的纸盒拼接起来的轨道,于是一辆辆小赛车便能够驰骋在高低不同的“道路”上。由于纸盒易破且不易消毒,我们开始寻找新的轨道材料。终于,在家长的协助下,我们锁定了PPC管,因为PPC管不仅内、外壁清洁光滑,类似于赛车的轨道,而且材质牢固,易于拼接。于是,我们将PPC管对半分开,露出内槽,并逐步添加了一些用于垫高的辅助材料以改变“道路”坡度。为便于反复观察,我们拍摄了视频,并把游戏场所挪至户外塑胶操场。
  围绕截取的10分钟游戏视频,教师确定了观察目标后,进行了深度的观察与解读。
  观察目标一:幼儿使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游戏中,教师提供了主材PPC管及各类玩具汽车,辅助材料五种,分别是跳栏、拱门、羽毛球桶、小椅子和半圆托架。五种辅助材料的使用频率不一(见图1),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小椅子,小椅子方便叠高,作为支架最稳定,幼儿很快明白了这一点,因此将提供的13张小椅子都派上用场。使用最少的是半圆托架,只用了一个,最后还是被废弃了。
  观察目标二:幼儿游戏中的情绪变化情况
  游戏中,幼儿试图把”U”型PPC管的两头架在高高的辅助材料上,但在架高轨道中,”U”型PPC管道多次滑落,每一次都牵动着幼儿的情绪起伏(见图2)。这中间,有快乐、兴奋、欢呼,有懊恼、着急、求助,更有坚持到底的冷静。这些暗藏的情绪变化,通过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告诉了同伴,也外显给了观察者。

二、时机确定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尊重幼儿玩自己的“真游戏”,让幼儿的感觉主宰游戏。作为教师,应把握自己的观察身份,“睁大眼睛,闭上嘴巴,管住手脚”,还幼儿一个清静、自主、自由的空间;支持幼儿在反复游戏中尝试、辨别、分析、判断,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最适宜的架高材料、架高方式以及行车路线。通过观察分析游戏,我们发现两处导引的切入口,而这也是教师游戏导引的时机。
  導引时机一:游戏过程中悄悄增加小椅子
  幼儿对辅助材料的选择带有鲜明的一致性,最牢固、最好用的小椅子被选用最多,直至13张椅子全部用完。小椅子既已用完,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悄悄地增加数量。
  导引时机二:游戏后让幼儿讲述轨道滑落的心情与原因
  在轨道车游戏中,随着轨道滑落次数的增加,幼儿的情绪起伏势必会变得频繁。这个鲜明的感受已牢牢抓住了我们的心。我们认为幼儿情绪起伏的背后也需要教师注入一些支撑的力量。可在游戏后安排评价环节,让幼儿在此环节释放那些紧张、焦虑、懊恼的负面情绪,并在同伴与教师的认同中得以宣泄与释怀。

三、操作方法


  根据对游戏的观察、分析及解读后所确定的导引时机,我们假设在实践层面的操作中,围绕“增加辅助材料”“以助手方式陪伴”与“游戏后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作为导引的主攻方向。也就是说,在幼儿游戏中通过关注材料与情绪,促进幼儿的技能与情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建构。
  (一)小步递增材料,让辅助材料“架”之有道
  随着游戏渐渐深入以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熟练度和掌控度,他们对“支架”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他们利用活动室里的玩具筐、小凳子等材料进行尝试,就连教师的凳子也成了他们的支架。在一次次尝试中,他们也体验着不同速度带来的不同刺激感。为追求游戏的刺激感,通过观看视频得知,幼儿最想达成的游戏目的应该是把PPC管道架得高高的,让小车子驰骋起来。因此,教师需巧妙投放辅助材料,才能让幼儿更畅快地在辅助材料中进行尝试、辨析、判断、选择与架构。
  1.在游戏过程中悄增椅子
  通过反复观察教师发现,椅子在五种辅助材料中的使用率最高,因此可再投放一部分椅子供幼儿备用。教师无需言语告之,其搬放椅子的行为就在告诉幼儿,椅子又有了,可以继续选用。
  2.添置新颖实用的辅助材料
  在充分了解了幼儿千方百计想要架高PPC管道以获取最大的坡度,让小汽车充满速度这一愿望后,教师可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幼儿投放更多实用又新颖的辅助材料。除了小椅子外,还可提供高椅子、中型的双面梯子、高高的桌子、中型玩具等,甚至幼儿、教师的肩膀、手臂都可以用来当支架,将PPC管道垫高、架高、抬高。
  3.适当增加PPC管道的长度
  在不断的架高中,主材PPC管道的长度已无法满足幼儿架高的需求,所以需要逐渐增加PPC管道的长度或是PPC管的数量,让班级内小区角升格成为全班的户外自主建构游戏。
  4.游戏后分享材料使用心得
  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教师可引导甲乙两组幼儿围绕“五种辅助材料中你最喜欢用哪些材料?为什么”进行讨论,比较五种辅助材料在架高时的优缺点。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能想出哪些更好的架高材料”,通过分享材料使用心得,提升幼儿对材料的认知、选用与操控能力。
  (二)扮演“游戏助手”,低姿态甘被借力
  教师“导引”有时也应甘当幼儿的“绿叶”,让幼儿明白,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既是陪伴者,也是自己的游戏助手。
  1.询问式的语言试探
  视频中,当幼儿在反复架设轨道出入口时,教师可以试探的方式进行询问:“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还需要我帮忙吗?”这种方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自主选择是否借用他人力量的主动权,以此协助幼儿拓展思维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让游戏顺利行进下去。   2.建议式的材料试探
  视频中,当幼儿反复架构轨道却反复滑落时,教师可以边递材料边试探:“这个需要吗?”“这种要试试吗?”“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这些建议性的材料试探,犹如一块“垫脚石”,让幼儿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正在开展游戏过程中的材料使用问题,或许尝试改变或替换一些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可使幼儿既接受了教师的协助,又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
  3.邀请式的伙伴试探
  对初入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游戏视频中,一名幼儿有许多次都是凭一己之力在架构轨道。此时,教师可用建议式的语言提出增加合作伙伴的试探——“你需要邀请其他小朋友吗”,激发幼儿开展伙伴联合的游戏兴趣和行为。
  (三)重视游戏后分享,让情绪流畅灵动
  游戏中,为了获取更快的行车速度,幼儿不断挑战架高轨道,但是种种因素的出现使得架高的轨道滑落多达10次,这一次次的滑落牵引着幼儿情绪的起伏。如何让看不见的情绪暗流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宣泄呢?游戏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让幼儿的情绪从自我讲述到自我认知、再到逐渐主动宣泄,以此培养幼儿健康和谐的身心。
  1.在讲述中释放负面情绪
  往往在轰轰烈烈的游戏过后,会来一个草草收场,再来一个严肃的常规培养“批斗会”,这种传统的游戏评价组织方式常常让幼儿兴奋的、难过的、焦虑的、迷茫的、开心的情绪不能顺畅流动。久而久之,负面情绪“淤积”到一定量,会损害幼兒灵动的心智。因此,教师可在游戏后组织分享环节,让幼儿讲述“把轨道架起来的时候,什么情况发生了,你特别高兴/特别难过/特别着急”。与此同时,当幼儿通过回忆游戏经过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回应、认同和接纳。
  2.让幼儿画一画玩游戏的事情
  除了讲述,还可以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游戏故事。中班幼儿的语言所能表达出的感觉仍是有限的,教师可让幼儿通过画画来回溯游戏时的各种情绪,用勾勒图画的方式去回应自己的内在情绪,会起到很好的自我抒泻作用。
  3.接纳与拥抱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表现
  游戏结束后,无论是讲述分享还是绘画自主感受,接纳与拥抱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与同伴在积极地回应他/她的情绪表现,使得幼儿的情绪流淌更明亮、更顺畅。

四、效果预测


  通过“增加辅助材料”“助手式陪伴”与“游戏后分享”这三种方式进行导引,相信游戏也会遵从幼儿的意愿自然发展,可能延伸,也可能“转弯”,但一定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与游戏情节。
  1.“小步递辅材”有助于游戏朝幼儿意愿方向发展
  自主性游戏需要教师学会发现幼儿的真实意愿、玩法走向、互动策略与扮演体验,支持真游戏。在观察解读“轨道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架高轨道的辅助材料有了更多的分析、判断与选用,在各种看似“笨拙”的摆弄中,幼儿始终以自己的感觉为主导,以自己的兴趣为牵引,以自己的内心呼应为智慧,真正做自己当下游戏的主人。
  2.“助手式陪伴”有助于让幼儿因需向教师“借力”
  让幼儿向教师借力,正是出于不打扰到幼儿的游戏意愿与思路。今天教师主动询问幼儿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帮助,以后幼儿就会逐步主动向教师请求支援,这种善于“借力”的意识正是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意识与能力。
  3.“游戏后分享”有助于幼儿建构积极的情绪认知
  完整的游戏观察解读不只是学会“看什么”以及明白“为什么”,还包含“知道要干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寻求并提出支持和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策略。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获得更多的是对幼儿游戏完全放手后的解读,似乎更加懂得幼儿,也更加懂得什么是幼儿游戏了。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天性”“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此,将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探索适宜的课程生长点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一直努力推进的方向。基于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依靠得天独厚的园林式户
期刊
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同时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一、民间传統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创新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保持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更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所谓创
期刊
奖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班级管理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让班级积极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促进班级文化有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奖励行为是有效、科学的呢?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为幼教工作者实施有效奖励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一、奖励的伦理推敲和案例分析  社会交换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在20世纪提出的。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
期刊
培养幼儿交往互助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之初,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当合作遇到困难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合作能力。在经历合作体验之后,多元化的快乐体验,带领幼儿感受合作乐趣,则可以激励幼儿以后的合作尝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期刊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
期刊
在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研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阅读已成为教师获得理论提升、专业进阶的重要学
期刊
学前特殊儿童一般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学龄前儿童。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肢体和其他障碍等类型。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保教服务。要求是应当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与保育、康复相结合实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
期刊
当今的教育是追求“自由”“个性”的教育,我园承担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重点课题“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研究”,紧紧围绕“成长社区”这一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健康个性的“五大”因素,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内容上,注重与幼儿共同创设活动环境和场域、共同构建多元活动、共同探索活动组织
期刊
民间游戏是在民间各地流传着的具有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是以口头形式传授、以直接参与为目的的竞技和演示活动。它具有区域文化气息浓厚、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等特点。在优秀的民间儿童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价值,涉及身体、智力、思维等多领域的核心经验,能够浸润幼儿的精神世界,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中,民间体育游戏作为能够引领幼儿生长发育、满足他们玩的天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