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作为英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这个时期的英国物质侧面高度繁荣,但华丽外表下却暗含危机。许多有识之士试图以最大的力量化解这场社会危机,马修阿诺德就是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位。本文将结合《多佛海滩》作品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和阿诺德在这首诗中的情感立场。这对深入了解这个特定时代下的文学和阿诺德个人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多佛海滩》;马修·阿诺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44
维多利亚时期作为认识和研究英国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在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下,物质世界迅速膨胀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严重的精神危机和信仰缺失。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代价值观甚至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一直以来的传统社会秩序开始漏洞百出走上瓦解的道路,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就在繁荣的背后慢慢崩塌。
作为“统领英国文学批评界那片荒芜之地的、最出色的批评家”以及“英国文学学术批评的奠基人”[1],马修·阿诺德生活在英国的这个特殊时期,这双非同寻常的敏锐眼睛很快就看见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和危机,因此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视角下,马修·阿诺德创建了英国人文批评传统,关注道德人生和道德社会,他代表着“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个文化伟人——既非学者亦非以文谋利者,而是存在于诗歌、批评、杂志和社会评论之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发自于公众领域内部的声音 [2]”。
《多佛海滩》是马修·阿诺德经典哲理思考的代表作。阿诺德整体的文学风格更多时候似乎也更偏向于悲剧的宿命论。纵观他的诗作,他的诗更多地显示出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民信仰缺失的思虑和担忧。在这些诗作中,我们发现他常用的经典意象一般包括海洋、海滩、海峡、峡谷、洞穴、滨海、坟墓以及月等,而这些意象所呈现的共同特点都表达出了他在这个繁荣又空虚时代下的孤独和愤懑。这些特定的意向之所以能作为阿诺德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象,是因为这些意象正是他平日里在最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下的所见及所闻。作为一个把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紧紧置于心中的人,他犀利目光所及之处其实鲜有灿烂与光明。
以《多佛海滩》为例:
今夜 大海如此平静 灯火明灭英格兰绝壁高耸 隔着安静的海湾隐约而浩瀚 临窗吹来晚风里甜味的空气 只有当海水漫过被月光漂白的沙滩 才会激起一道浪花的长线 听,你听,某处的波涛来来回回 拍打着礁石,发出刺耳的轰鸣 它们去而复返,冲上高高的海岸 此起彼伏,永不停息
在往昔,诗人索福克勒斯 曾听到爱琴海发出同样的声音 内心深受震撼 混浊的潮汐隐喻人间悲苦 我们甚至洞察远古的幽思 自遥远的北冰洋传来 信仰的大海 也曾这般丰满,拥抱着地球之濱 像一个明亮的腰带卷起褶皱 可是现在我只听出 它忧郁,长久的,退缩的咆哮 迎着暗夜的风,声嘶力竭 在死一般寂寥而苍茫的天际 掀动砾石般冷硬的土地
呵,愿我们彼此真诚相爱 因为前方虽有一个梦境般的理想国 如此多姿,如此绚丽,如此新奇 其实生而无趣,没有爱与光明 麻木虚幻,没有和平,痛苦无助 犹如置身一片黑暗荒原之中 慌乱闪挪着,飞翔搏击着 像无知的军队冲撞着夜的铁幕
在这篇经典诗作中阿诺德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客观的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下英国的高度繁荣以及这繁华外壳下存在的致命危机,“以他低沉的歌声和忧郁的情调抒发出内心的郁闷和悲哀,写出了刚跨入现代社会的人所经历的精神上的孤独和异化的倾向”[3]。若要更进一步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与内容输出,首先需要我们对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包含着希腊主义和希伯来主义”[4]。这两种文化精神的源头都以追求人类的至善完美为初衷,但从两者的文化起源和追求方式上来看它们又大相径庭。希腊精神中首要关键的理念是客观清醒的认知事物本相,它所倡导的主导准则是意识的自发性,积极追求思维的自由发挥和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希伯来精神中则更加注重行为与服从,其主导倡导的主导准则是严正的良知、克己自制和坚固律法。“两大精神准绳 ,一个注重智慧,另一个注重驯服;一个慎之又慎,确保不将黑暗当成了光,另一个看到大的光就奋力前行”[4]。在正确理解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阿诺德自身的文化观点和道德文化立场,我们不难看出,阿诺德用一生的努力和追求不断探索时代下的科学精神,力求如实还原事物之本相;同时又倡导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要求追寻人性里与生俱来的全面和发展的潜能。
当敏锐深刻的阿诺德从经典之作《多佛海滩》中那种由信仰毁灭而导致的精神危机中解救出来后,在整个思想历程的变化中,阿诺德始终秉持主义情怀,冷静客观的视角用文学作品记下属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辉煌与残缺。阿诺德这样总结他自己信守的精神信仰:“诗歌是人类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一块纯净精神沃土,在尽可能客观的反映一个时代真实诉求的前提下,还需存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之精神”。在《多佛海滩》这部堪称经典的作品中,作为读者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和阿诺德倾尽毕生所展现出对文学道德信仰的无限追求。
参考文献
[1]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M].韩敏中,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2.
[2] Eagleton,Terry. S weetness and Light for All: Matthew Amold and the Search for a Common Moral Ground to Replace Religion [J].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2000(1): 14-16.
[3] 刘守兰. 英美名诗解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80.
[4] Amold,Matthew,etal. Culture and Anarchy and other Writings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多佛海滩》;马修·阿诺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244
维多利亚时期作为认识和研究英国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在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下,物质世界迅速膨胀的同时带来的却是严重的精神危机和信仰缺失。科学精神的不断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代价值观甚至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一直以来的传统社会秩序开始漏洞百出走上瓦解的道路,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就在繁荣的背后慢慢崩塌。
作为“统领英国文学批评界那片荒芜之地的、最出色的批评家”以及“英国文学学术批评的奠基人”[1],马修·阿诺德生活在英国的这个特殊时期,这双非同寻常的敏锐眼睛很快就看见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和危机,因此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视角下,马修·阿诺德创建了英国人文批评传统,关注道德人生和道德社会,他代表着“维多利亚时代最后一个文化伟人——既非学者亦非以文谋利者,而是存在于诗歌、批评、杂志和社会评论之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发自于公众领域内部的声音 [2]”。
《多佛海滩》是马修·阿诺德经典哲理思考的代表作。阿诺德整体的文学风格更多时候似乎也更偏向于悲剧的宿命论。纵观他的诗作,他的诗更多地显示出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民信仰缺失的思虑和担忧。在这些诗作中,我们发现他常用的经典意象一般包括海洋、海滩、海峡、峡谷、洞穴、滨海、坟墓以及月等,而这些意象所呈现的共同特点都表达出了他在这个繁荣又空虚时代下的孤独和愤懑。这些特定的意向之所以能作为阿诺德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象,是因为这些意象正是他平日里在最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下的所见及所闻。作为一个把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紧紧置于心中的人,他犀利目光所及之处其实鲜有灿烂与光明。
以《多佛海滩》为例:
今夜 大海如此平静 灯火明灭英格兰绝壁高耸 隔着安静的海湾隐约而浩瀚 临窗吹来晚风里甜味的空气 只有当海水漫过被月光漂白的沙滩 才会激起一道浪花的长线 听,你听,某处的波涛来来回回 拍打着礁石,发出刺耳的轰鸣 它们去而复返,冲上高高的海岸 此起彼伏,永不停息
在往昔,诗人索福克勒斯 曾听到爱琴海发出同样的声音 内心深受震撼 混浊的潮汐隐喻人间悲苦 我们甚至洞察远古的幽思 自遥远的北冰洋传来 信仰的大海 也曾这般丰满,拥抱着地球之濱 像一个明亮的腰带卷起褶皱 可是现在我只听出 它忧郁,长久的,退缩的咆哮 迎着暗夜的风,声嘶力竭 在死一般寂寥而苍茫的天际 掀动砾石般冷硬的土地
呵,愿我们彼此真诚相爱 因为前方虽有一个梦境般的理想国 如此多姿,如此绚丽,如此新奇 其实生而无趣,没有爱与光明 麻木虚幻,没有和平,痛苦无助 犹如置身一片黑暗荒原之中 慌乱闪挪着,飞翔搏击着 像无知的军队冲撞着夜的铁幕
在这篇经典诗作中阿诺德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客观的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下英国的高度繁荣以及这繁华外壳下存在的致命危机,“以他低沉的歌声和忧郁的情调抒发出内心的郁闷和悲哀,写出了刚跨入现代社会的人所经历的精神上的孤独和异化的倾向”[3]。若要更进一步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与内容输出,首先需要我们对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包含着希腊主义和希伯来主义”[4]。这两种文化精神的源头都以追求人类的至善完美为初衷,但从两者的文化起源和追求方式上来看它们又大相径庭。希腊精神中首要关键的理念是客观清醒的认知事物本相,它所倡导的主导准则是意识的自发性,积极追求思维的自由发挥和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希伯来精神中则更加注重行为与服从,其主导倡导的主导准则是严正的良知、克己自制和坚固律法。“两大精神准绳 ,一个注重智慧,另一个注重驯服;一个慎之又慎,确保不将黑暗当成了光,另一个看到大的光就奋力前行”[4]。在正确理解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阿诺德自身的文化观点和道德文化立场,我们不难看出,阿诺德用一生的努力和追求不断探索时代下的科学精神,力求如实还原事物之本相;同时又倡导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要求追寻人性里与生俱来的全面和发展的潜能。
当敏锐深刻的阿诺德从经典之作《多佛海滩》中那种由信仰毁灭而导致的精神危机中解救出来后,在整个思想历程的变化中,阿诺德始终秉持主义情怀,冷静客观的视角用文学作品记下属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辉煌与残缺。阿诺德这样总结他自己信守的精神信仰:“诗歌是人类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一块纯净精神沃土,在尽可能客观的反映一个时代真实诉求的前提下,还需存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之精神”。在《多佛海滩》这部堪称经典的作品中,作为读者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维多利亚时代和阿诺德倾尽毕生所展现出对文学道德信仰的无限追求。
参考文献
[1] 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M].韩敏中,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2.
[2] Eagleton,Terry. S weetness and Light for All: Matthew Amold and the Search for a Common Moral Ground to Replace Religion [J].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2000(1): 14-16.
[3] 刘守兰. 英美名诗解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80.
[4] Amold,Matthew,etal. Culture and Anarchy and other Writings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