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符合社会、学生及教育的实际,它应是有灵魂的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照顾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实现是通过历次教育改革来达成的,因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耐心的去完成。
关键词: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时起便有了教育。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而不断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则是来自于古今中外在教育史上留下过光辉足迹的教育先驱们所拥有的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是引导教育向前发展的领路人,是孕育先进教育思想的母体。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理想,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目标,更有理性。
我们不断的追求教育理想,其最终的归宿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是教育理想这颗种子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长发展的过程体现,即是一个实施方案、计划;同时理想的教育也是教育理想在教育中所结出的果实,即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一、概念界定
1、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的含义并没有定论,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人为对象,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因此教育理想是指人们对教育发展的一种预期或期望。教育理想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现实的超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向往,对理想教育的憧憬。
2、理想的教育
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在教育理想的引导下所达到的一种应然的状态,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肖川老师对理想的教育描述如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1]按照肖川老师的理解,理想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能够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勤奋顽强、全面发展的个体的一种良好教育。
3、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间的关系
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之间是一种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首先,我们展望、追求教育理想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是实现理想的教育的条件和前提。历史上,许多教育先驱都是因为有了教育理想的支持,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例如孔子抱着“兴礼强邦”的治国理想,用尽一生倡导和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至今仍被我们视为教学的准则;苏霍姆林斯基高举人文教育、个性培养、和谐发展等教育理想的旗帜,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经典献给了人类……[2]。
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有了理想才会更有凝聚力;同样,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的教育,只有具备了教育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的教育。
其次,理想的教育的实现是追求教育理想的最终结果。在教育理想的引领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教育理想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理想的教育的到来。
再次我们还要意识到,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而发展,因此,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进过创新,我们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
二、理想的教育的内涵
理想的教育必然是向着教育理想前进的,它必然是符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和教育实际的教育。
1、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
有灵魂的教育是相对与没有灵魂的教育而言的。现如今的教育不缺少物质基础,也不缺少教育思想、著作,唯独缺少的是灵魂。在这种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群只会死读书的人,缺乏创造力,缺乏独自生存的能力。
理想的教育应该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应是应是充满人文关怀、有信仰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灵魂、有信仰的人,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正如蒋梦麟先生当年曾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2、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生存教育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考分,为了应付考试不惜把体育、音乐、美术改上语文、数学、英语,扼杀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盲目自大,不暗自菲薄;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改造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因此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3、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即是一种能够照顾每个人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统一的、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过去家长、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种不符合规律的教育方法。
理想的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此教育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通过这种理想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主动的去自我实现的人。
4、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平等、充满人性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在人格上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教育。
这种理想的教育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评价中就是教师评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而是给于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体现在师生关系中就是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在人格上充分的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伙伴,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种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
我们只有坚持这种民主、平等、充满人性的教育观才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尽情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5、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抱残守阙、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想法都是不合适的。教育也是如此。理想的教育只是针对某一时间段内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理想的教育总有过时的一天,因此教育也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
首先,理想的教育要发展,要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是不进则退的,徘徊、停滞就意味着落后,我们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理想的教育。
其次,理想的教育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仅有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应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健康的创新意识,不断开辟教育新天地。
三、理想的教育实现途径——课程改革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教育工作者提出自己的教育理想,力图为理想的教育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想实现理想的教育,我们应该以教育理想为指示,逐步改革我们现存的教育,使现存的教育最终转变为理想的教育。成锦平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可以以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认识:高中新课改是让教育的理想有机会转化为理想的教育的一个契机。”[3]他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我们原本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教育的理想不再只是空中楼阁,我们从而能够有机会按照教育的理想去勾画希冀已久的理想的教育。
虽然我们掌握了理想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内涵,也了解了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但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即理想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本次课改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近60年的时间中我们进行了八次课改,这充分的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说明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艰难。课程改革是一项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尽早的实现课程改革,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四、结语
总之,理想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指引,教育理想就意味着对教育现实的超越。因此追求理想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展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有人认为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但是教育就是要有乌托邦的精神,只有敢于进行合理的设想,教育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的将这些设想转变为现实,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接近理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
[2]四川教育期刊编辑部.用教育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J].四川教育,2002.9.
[3]田园.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N].江苏成长导报,2006-11-06.
[4]李春玲.一个概念——教育理想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5]刘裕权.让教育回归理想[EB/OL].[2007-4-8].http://www.shineblog.com/user3/jysxzsy/archives/2007/779910.shtml.
[6]冉铁星.教育理想初探[J].教育评论,1996(2).
[7]尹艳秋.试析教育理想的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8]李镇西.让我们重建教育理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
关键词: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时起便有了教育。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而不断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则是来自于古今中外在教育史上留下过光辉足迹的教育先驱们所拥有的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是引导教育向前发展的领路人,是孕育先进教育思想的母体。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理想,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目标,更有理性。
我们不断的追求教育理想,其最终的归宿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是教育理想这颗种子在教育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长发展的过程体现,即是一个实施方案、计划;同时理想的教育也是教育理想在教育中所结出的果实,即是教育的最终结果。
一、概念界定
1、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的含义并没有定论,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人为对象,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因此教育理想是指人们对教育发展的一种预期或期望。教育理想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现实的超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向往,对理想教育的憧憬。
2、理想的教育
所谓理想的教育就是教育在教育理想的引导下所达到的一种应然的状态,是一种良好的教育。
肖川老师对理想的教育描述如下:“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教育。”[1]按照肖川老师的理解,理想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能够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勤奋顽强、全面发展的个体的一种良好教育。
3、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间的关系
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之间是一种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首先,我们展望、追求教育理想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是实现理想的教育的条件和前提。历史上,许多教育先驱都是因为有了教育理想的支持,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例如孔子抱着“兴礼强邦”的治国理想,用尽一生倡导和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至今仍被我们视为教学的准则;苏霍姆林斯基高举人文教育、个性培养、和谐发展等教育理想的旗帜,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经典献给了人类……[2]。
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有了理想才会更有凝聚力;同样,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的教育,只有具备了教育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的教育。
其次,理想的教育的实现是追求教育理想的最终结果。在教育理想的引领下,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教育理想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理想的教育的到来。
再次我们还要意识到,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而发展,因此,教育理想与理想的教育都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进过创新,我们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
二、理想的教育的内涵
理想的教育必然是向着教育理想前进的,它必然是符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和教育实际的教育。
1、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
有灵魂的教育是相对与没有灵魂的教育而言的。现如今的教育不缺少物质基础,也不缺少教育思想、著作,唯独缺少的是灵魂。在这种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群只会死读书的人,缺乏创造力,缺乏独自生存的能力。
理想的教育应该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应是应是充满人文关怀、有信仰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灵魂、有信仰的人,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正如蒋梦麟先生当年曾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2、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生存教育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考分,为了应付考试不惜把体育、音乐、美术改上语文、数学、英语,扼杀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盲目自大,不暗自菲薄;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改造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因此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3、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即是一种能够照顾每个人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统一的、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过去家长、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种不符合规律的教育方法。
理想的教育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可变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此教育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通过这种理想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主动的去自我实现的人。
4、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平等、充满人性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在人格上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教育。
这种理想的教育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评价中就是教师评价学生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而是给于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体现在师生关系中就是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在人格上充分的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伙伴,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种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
我们只有坚持这种民主、平等、充满人性的教育观才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尽情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5、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教育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抱残守阙、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想法都是不合适的。教育也是如此。理想的教育只是针对某一时间段内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理想的教育总有过时的一天,因此教育也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
首先,理想的教育要发展,要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是不进则退的,徘徊、停滞就意味着落后,我们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理想的教育。
其次,理想的教育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仅有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应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健康的创新意识,不断开辟教育新天地。
三、理想的教育实现途径——课程改革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教育工作者提出自己的教育理想,力图为理想的教育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想实现理想的教育,我们应该以教育理想为指示,逐步改革我们现存的教育,使现存的教育最终转变为理想的教育。成锦平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可以以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认识:高中新课改是让教育的理想有机会转化为理想的教育的一个契机。”[3]他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我们原本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教育的理想不再只是空中楼阁,我们从而能够有机会按照教育的理想去勾画希冀已久的理想的教育。
虽然我们掌握了理想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内涵,也了解了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但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即理想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本次课改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近60年的时间中我们进行了八次课改,这充分的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说明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艰难。课程改革是一项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尽早的实现课程改革,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教育。
四、结语
总之,理想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指引,教育理想就意味着对教育现实的超越。因此追求理想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展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有人认为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但是教育就是要有乌托邦的精神,只有敢于进行合理的设想,教育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的将这些设想转变为现实,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接近理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
[2]四川教育期刊编辑部.用教育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J].四川教育,2002.9.
[3]田园.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N].江苏成长导报,2006-11-06.
[4]李春玲.一个概念——教育理想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5]刘裕权.让教育回归理想[EB/OL].[2007-4-8].http://www.shineblog.com/user3/jysxzsy/archives/2007/779910.shtml.
[6]冉铁星.教育理想初探[J].教育评论,1996(2).
[7]尹艳秋.试析教育理想的内涵[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8]李镇西.让我们重建教育理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