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实验区推开之后,我作为一名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接受了培训并承担了教改年级的任务。新课程改革理念驱动着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使我深深的感悟到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生长。而儿童的生长依据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这正如一棵幼苗一样,适合的生长条件没有了或被压迫了,可想而知:这棵幼苗会扭曲而不能茁壮。为此,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与生长的空间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重新给教师定位
新的课程改革,首先从教师自身做好转变。“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一桶论”,“教师是人梯”等等。这些都是古往今来社会对教师的隐喻。大家不妨细细品味一下这几种比喻,“教师是蜡烛”,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然而,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另外,蜡烛终究会有熄灭的一天,对教师来说未免太悲壮了,与其把教师喻为蜡烛,不如喻为电灯,常给自己充电,对人对己都受益匪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体现了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然而,教师比作“工程师”,似乎学生是一块无生命的钢铁,任人摆布,任人切割,这就不难发现它似乎体现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规格标准,暗示着教师按着统一固定的模式教育学生。这与新的教改理念是相冲突的。“教师是园丁”这个比喻是一个农业模式,与以上比喻相比,赋予了生命,更重视了学生的生长性,体现了教师精心培育,辛勤劳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园丁却无法将一株刺梅培育成一棵牡丹,也就是比喻教师无法改变学生,他们能做到的就是顺其自然。“教师的一桶水”说的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要求教师有更高更多的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强调“给学生”使我们马上想到应试教育中的“灌输”。“教师是人梯”这个比喻体现了教师平凡而伟大的精神,试想每个人都按着这个梯子走,又让我们想到了一道题答案唯一的应试教育的固定要求,又想到了千人一面的教育结果。
以上分析了教师的角色比喻,那么在新课改下的教师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教师应该是多面手,我们不妨做一做天上的太阳,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的同龄人,在学生需要合作伙伴时,微笑地说一声:“算我一个好吗?”我们不妨做一做充满母爱的鞠萍姐姐,在学生伤心、难过、受到委屈时,给学生温暖的爱抚与坚定的信念;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探找真理;我们不妨做一做敢于向学生道歉的老师,使学生受伤的自尊心得到抚平。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才能给孩子松绑,才能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乐园。
二、沉闷的课堂成为鲜活的乐园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我结合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究,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回头再翻开以前的课本,感觉是那样的单调,枯燥乏味,简直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的黑色“圣经”,不怪学生们是那样的压抑、厌烦。这是我突然想起许多教师常反映的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怎么一批不如一批,素质越来越差,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眼前的老师教育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严格的说已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所以才产生上面的一种普遍现象。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贯穿学生的整个一生。新的课程改革,让学生走出束缚,走进色彩斑斓、无忧无虑的学习空间。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齐步走,教海无边,我们也找不到完全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在班级里有的孩子字识的特别多,刚开学就已经全部认识了识字表中、写字表中的字,但他书写起来却不是那么美观,我就抓其优点,表扬他鼓励他:“你比老师小的时候识的字都多,如果你再写一手好字,你就超过老师小的时候了,你想不想试试啊!”这样以优点促缺点,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学生的字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学生本身都在心里绽开了一朵小花。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这是课改与传统课堂教学十分明显的区别。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进行概括,最后应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1---5的加法时,由于教学条件环境有限,没有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我便精心设计了学生亲身表演,教室左面上三名同学、右面上两名同学,走到一起。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谁想发言?这是学生积极踊跃,有的说是一道加法算式,还有的同学根据这个表演讲个故事,编一道应用题等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讲故事中引出了加法含义,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了解了加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新课改下的一个知识点比作太阳,太阳发出的万条光线比作由这个知识引出的许多条思路、结果,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只要说的有道理,我都鼓励表扬,给予肯定。在学习方法上,我极力让自己退出表演的讲台,不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的机会。例如,在上语文课时,字与拼音单元的要求是认字母,、拼音节、识生字。由于新课标给拼音正确定了位,学会字母拼音不是目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这一工具来识字,所以我便设计了“一条龙”游戏,组成是;龙眼------龙头------龙身------龙脚四个部分,小组内四個同学合作,自主选择要识的字,一个同学说字(即龙眼),第二个同学组词(即龙头),第三个同学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即龙身),第四个同学围绕这句话讲个故事(即龙脚),如果不够四个人,老师也参加,在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商量合作,然后汇报。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增强了,使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缺一不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好处,也真正符合了课标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整合,是综合性教学,把听说读写综合在一起,不能单纯的分割的要求,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看到学生在开心中说,在快乐中做,在自由自在中获得知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看到了前进的希望,看到了孩子们已经拥有了自己自由成长的空间与实间。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实验区推开之后,我作为一名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接受了培训并承担了教改年级的任务。新课程改革理念驱动着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使我深深的感悟到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生长。而儿童的生长依据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需要、依赖性和可塑性。这正如一棵幼苗一样,适合的生长条件没有了或被压迫了,可想而知:这棵幼苗会扭曲而不能茁壮。为此,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与生长的空间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重新给教师定位
新的课程改革,首先从教师自身做好转变。“教师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教师一桶论”,“教师是人梯”等等。这些都是古往今来社会对教师的隐喻。大家不妨细细品味一下这几种比喻,“教师是蜡烛”,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然而,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另外,蜡烛终究会有熄灭的一天,对教师来说未免太悲壮了,与其把教师喻为蜡烛,不如喻为电灯,常给自己充电,对人对己都受益匪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体现了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然而,教师比作“工程师”,似乎学生是一块无生命的钢铁,任人摆布,任人切割,这就不难发现它似乎体现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规格标准,暗示着教师按着统一固定的模式教育学生。这与新的教改理念是相冲突的。“教师是园丁”这个比喻是一个农业模式,与以上比喻相比,赋予了生命,更重视了学生的生长性,体现了教师精心培育,辛勤劳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园丁却无法将一株刺梅培育成一棵牡丹,也就是比喻教师无法改变学生,他们能做到的就是顺其自然。“教师的一桶水”说的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要求教师有更高更多的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强调“给学生”使我们马上想到应试教育中的“灌输”。“教师是人梯”这个比喻体现了教师平凡而伟大的精神,试想每个人都按着这个梯子走,又让我们想到了一道题答案唯一的应试教育的固定要求,又想到了千人一面的教育结果。
以上分析了教师的角色比喻,那么在新课改下的教师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教师应该是多面手,我们不妨做一做天上的太阳,为学生的发展播下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的朋友,在学生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的同龄人,在学生需要合作伙伴时,微笑地说一声:“算我一个好吗?”我们不妨做一做充满母爱的鞠萍姐姐,在学生伤心、难过、受到委屈时,给学生温暖的爱抚与坚定的信念;我们不妨做一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探找真理;我们不妨做一做敢于向学生道歉的老师,使学生受伤的自尊心得到抚平。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才能给孩子松绑,才能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乐园。
二、沉闷的课堂成为鲜活的乐园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我结合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究,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回头再翻开以前的课本,感觉是那样的单调,枯燥乏味,简直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的黑色“圣经”,不怪学生们是那样的压抑、厌烦。这是我突然想起许多教师常反映的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怎么一批不如一批,素质越来越差,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眼前的老师教育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严格的说已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所以才产生上面的一种普遍现象。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贯穿学生的整个一生。新的课程改革,让学生走出束缚,走进色彩斑斓、无忧无虑的学习空间。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齐步走,教海无边,我们也找不到完全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在班级里有的孩子字识的特别多,刚开学就已经全部认识了识字表中、写字表中的字,但他书写起来却不是那么美观,我就抓其优点,表扬他鼓励他:“你比老师小的时候识的字都多,如果你再写一手好字,你就超过老师小的时候了,你想不想试试啊!”这样以优点促缺点,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个学生的字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学生本身都在心里绽开了一朵小花。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这是课改与传统课堂教学十分明显的区别。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进行概括,最后应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1---5的加法时,由于教学条件环境有限,没有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我便精心设计了学生亲身表演,教室左面上三名同学、右面上两名同学,走到一起。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谁想发言?这是学生积极踊跃,有的说是一道加法算式,还有的同学根据这个表演讲个故事,编一道应用题等等。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讲故事中引出了加法含义,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了解了加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新课改下的一个知识点比作太阳,太阳发出的万条光线比作由这个知识引出的许多条思路、结果,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只要说的有道理,我都鼓励表扬,给予肯定。在学习方法上,我极力让自己退出表演的讲台,不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自主的机会。例如,在上语文课时,字与拼音单元的要求是认字母,、拼音节、识生字。由于新课标给拼音正确定了位,学会字母拼音不是目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这一工具来识字,所以我便设计了“一条龙”游戏,组成是;龙眼------龙头------龙身------龙脚四个部分,小组内四個同学合作,自主选择要识的字,一个同学说字(即龙眼),第二个同学组词(即龙头),第三个同学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即龙身),第四个同学围绕这句话讲个故事(即龙脚),如果不够四个人,老师也参加,在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商量合作,然后汇报。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增强了,使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缺一不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好处,也真正符合了课标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整合,是综合性教学,把听说读写综合在一起,不能单纯的分割的要求,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看到学生在开心中说,在快乐中做,在自由自在中获得知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看到了前进的希望,看到了孩子们已经拥有了自己自由成长的空间与实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