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时无处不在强调团队精神,因为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优秀的团队精神才是一个集体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必将无所作为。而优秀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更能体会到先奉献再索取的真正内涵。不要先问团队能为你做什么,先问一问你能为团队做些什么,这种完全超越了自我意识的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然而在我们当代中学生中,由于独生子女较多,人与人之间交往冷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在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堂小组活动这一有利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施团队教育,使班风和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起色。
一、小组成员自愿组合,营造和谐气氛,形成团队的良好人际关系
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
要活动形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然后通过布置活动作业,开展组际竞赛,达到学习的良好效果。因此分组时,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实行组长监督制度。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寓意的组名,如“小不点组”、“F4组”……问题讨论时,只需要报出组名,每个小组自由推荐一名代表参加发言或比赛等,每次小组讨论课都将结果统计一次,算出积分,一章结束作一次总结,对前三名的小组实施一定的奖励,学期结束大总结并民主评优,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因为每个学生要代表自己所在组参加比赛,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了一分压力,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同学间的合作更多,团结更紧,学习效果也好了很多。
二、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养成“责任到此,请勿推迟”的良好习惯
课堂讨论的时候,我首先强调的是要各小组组长把任务落实到人。小组成员间能力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大家自由组合的,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谁的点子多与少、对与错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在于参与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位学生基础比较差,一次考试时一道中等偏上的难度题他居然做得丝毫不差。我表扬他时,他说以前课堂上这题已经讨论过了,我才知道他所在的小组多让他做记录工作,他也做得很认真,大多讨论题目印象都还比较深。因此,小组分工要量力而行,小组成员应乐于接受尽力做好,并能有所收获,这样就避免了“和稀泥”、“做样子”。
三、展示组员个性才能,培养团队的竞争意识
我认为课堂小组活动既是合作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在小班级中展示自我才能的大平台。我们的合作并不意味着是一潭死水,没有争论。而应该有争论,用争论来激活学习的气氛,激发组员的竞争意识。我常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大胆做,通过部分学生的质疑争论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力。许多次都是几位同学的质疑争论使全班学生把一个问题的解法演绎到多种情形,颇感受益非浅。这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当然,我们需要这种竞争意识的同时要注意课堂调控。这种争论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有收有放,否者就变成了“一锅粥”,毫无意义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了。因此,我们应切实地让这种竞争成为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每一个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在最合适的角色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的威力。
四、组与组互帮互助,人人学会沟通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共同发展的氛围。组员之间的合作也延伸到组与组之间,并让他们明白班级整体发展了每位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我特别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信任。现在部分学生因为从小受父母溺爱,个人意识特别强,还有依赖性,总爱指使别人,为自己和自己小组想得多。在课堂小组讨论总结的时候,个别学生爱打断别人的发言,想为自己的组拉分,我在默认他们良好动机的同时,也委婉的教育他们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平时也注意收集学生们对教学的建议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们沟通,大家积极性非常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能够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形成了民主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确实是“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啊!也只有这样的集体才更有战斗力。
试想,在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每一位成员都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充满竞争力,这样的团队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伴随他们的,一定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成功。实践证明,在教学或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团队精神的熏陶,更能促进活动的有序、有趣、有效的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团队精神尤显重要,为了我们的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让我们一起合作、努力、从点滴做起吧!
然而在我们当代中学生中,由于独生子女较多,人与人之间交往冷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在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堂小组活动这一有利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施团队教育,使班风和同学们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起色。
一、小组成员自愿组合,营造和谐气氛,形成团队的良好人际关系
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
要活动形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然后通过布置活动作业,开展组际竞赛,达到学习的良好效果。因此分组时,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实行组长监督制度。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寓意的组名,如“小不点组”、“F4组”……问题讨论时,只需要报出组名,每个小组自由推荐一名代表参加发言或比赛等,每次小组讨论课都将结果统计一次,算出积分,一章结束作一次总结,对前三名的小组实施一定的奖励,学期结束大总结并民主评优,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因为每个学生要代表自己所在组参加比赛,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了一分压力,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同学间的合作更多,团结更紧,学习效果也好了很多。
二、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养成“责任到此,请勿推迟”的良好习惯
课堂讨论的时候,我首先强调的是要各小组组长把任务落实到人。小组成员间能力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大家自由组合的,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谁的点子多与少、对与错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在于参与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位学生基础比较差,一次考试时一道中等偏上的难度题他居然做得丝毫不差。我表扬他时,他说以前课堂上这题已经讨论过了,我才知道他所在的小组多让他做记录工作,他也做得很认真,大多讨论题目印象都还比较深。因此,小组分工要量力而行,小组成员应乐于接受尽力做好,并能有所收获,这样就避免了“和稀泥”、“做样子”。
三、展示组员个性才能,培养团队的竞争意识
我认为课堂小组活动既是合作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在小班级中展示自我才能的大平台。我们的合作并不意味着是一潭死水,没有争论。而应该有争论,用争论来激活学习的气氛,激发组员的竞争意识。我常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大胆说大胆做,通过部分学生的质疑争论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力。许多次都是几位同学的质疑争论使全班学生把一个问题的解法演绎到多种情形,颇感受益非浅。这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当然,我们需要这种竞争意识的同时要注意课堂调控。这种争论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有收有放,否者就变成了“一锅粥”,毫无意义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了。因此,我们应切实地让这种竞争成为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每一个人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在最合适的角色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的威力。
四、组与组互帮互助,人人学会沟通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共同发展的氛围。组员之间的合作也延伸到组与组之间,并让他们明白班级整体发展了每位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我特别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和信任。现在部分学生因为从小受父母溺爱,个人意识特别强,还有依赖性,总爱指使别人,为自己和自己小组想得多。在课堂小组讨论总结的时候,个别学生爱打断别人的发言,想为自己的组拉分,我在默认他们良好动机的同时,也委婉的教育他们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平时也注意收集学生们对教学的建议和想法,并及时和学生们沟通,大家积极性非常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能够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形成了民主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确实是“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啊!也只有这样的集体才更有战斗力。
试想,在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每一位成员都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充满竞争力,这样的团队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伴随他们的,一定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不断成功。实践证明,在教学或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团队精神的熏陶,更能促进活动的有序、有趣、有效的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团队精神尤显重要,为了我们的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让我们一起合作、努力、从点滴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