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断制定完善的阅读策略,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分析,在有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語感,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应以读为主,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辅助,应以“读”为主导加以锻炼。这种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上促进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加深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情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此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积累语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文章中语言描述的内容,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字运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写作思想和框架,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感知,理解和发散思维的三个阶段。在感知阶段,即学生首次阅读课文的阶段,学生仅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并不了解课文到底说了什么。在理解阶段,学生们阅读了很多遍课文,反复地理解了上下文后,开始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并且对整体上下文有了新的认识。在发散思维阶段,学生开始与作者在理解水平上进行思考,试图通过发散思维来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并将探究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这个三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遵循整体性原则。从阅读全文到理解上下文上下文再到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三个阶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逐字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每个句子,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掌握作者的情感。实际上,这种教学理解是不科学的。这种固有的模式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并爱上阅读{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积极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例如按角色阅读、大声朗读、齐声朗读、充满情感等,试图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量
学习语文需要不断的积累。老师在教材中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很好地学习语文,很多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喜欢新奇和有趣的事物,可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的故事的读物,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量[4]。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此建议,以任务形式安排他们下课后阅读,或在教室里进行专项的教学,抓住学生的喜好并吸引他们的眼球。对学生的语言和行为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是看不见的精神支柱,以老师的鼓励为动力,拓展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探索和学习语文课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并不断创新和完善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优秀的祖国文字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符合新课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池灺.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1):78.
[2]胡宝娟.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71-72.
[3]王瑞青.浅论小学语文阅读课目标教学[J].学周刊,2020(12):144-145.
[4]朱玉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学周刊,2020(11):143-14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語感,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应以读为主,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辅助,应以“读”为主导加以锻炼。这种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上促进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加深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情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内心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此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积累语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文章中语言描述的内容,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字运用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写作思想和框架,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感知,理解和发散思维的三个阶段。在感知阶段,即学生首次阅读课文的阶段,学生仅了解了课文的字面意思,并不了解课文到底说了什么。在理解阶段,学生们阅读了很多遍课文,反复地理解了上下文后,开始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并且对整体上下文有了新的认识。在发散思维阶段,学生开始与作者在理解水平上进行思考,试图通过发散思维来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并将探究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2]。这个三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遵循整体性原则。从阅读全文到理解上下文上下文再到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三个阶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逐字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每个句子,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并掌握作者的情感。实际上,这种教学理解是不科学的。这种固有的模式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并爱上阅读{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能够积极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例如按角色阅读、大声朗读、齐声朗读、充满情感等,试图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量
学习语文需要不断的积累。老师在教材中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很好地学习语文,很多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喜欢新奇和有趣的事物,可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的故事的读物,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量[4]。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此建议,以任务形式安排他们下课后阅读,或在教室里进行专项的教学,抓住学生的喜好并吸引他们的眼球。对学生的语言和行为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是看不见的精神支柱,以老师的鼓励为动力,拓展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探索和学习语文课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并不断创新和完善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优秀的祖国文字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做到符合新课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池灺.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11):78.
[2]胡宝娟.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71-72.
[3]王瑞青.浅论小学语文阅读课目标教学[J].学周刊,2020(12):144-145.
[4]朱玉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学周刊,2020(1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