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教学中极其普遍的学习消极被动现象,分别从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反思,并通过对戴·冯塔纳教育思想的介绍分析,提出教育工作者的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儿童的发展为核心,提出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科学的学生观 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标贯彻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有效转变。这是所有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最应重视,同时也是很多教师最感头疼的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在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仍然是一如既往,消极被动的学习(或者叫接受)。如果说有变化,只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大量使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热闹气氛而已。
那么,对于学生的这些消极被动表现,教师又是怎样认识理解的呢?教师最常说的、又是最冠冕堂皇的一句话是:学生缺乏进取心,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至于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却很少有人深入的思索追寻,而是简单的归结为:是社会环境对学生们产生的影响!这种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认识,毫无疑问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教育界是说教者众、思想者寡。
结合近二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我个人认为,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原因,至少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过于注重求同,从而轻视甚至压抑异端。当反映于思维领域则表现为思维方式太僵化,思维结果求统一。以至于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受潜在的甚至是明确的规则限制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只有循规蹈矩才合乎社会规范。而这种文化特征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与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少了民主,多重于专制。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幼年时天真活泼、想象力无比丰富多彩的孩子进入学校,尤其幼儿园教育之后,有多少就会变得老成持重、乖觉听话?原有的各种奇思妙想在学业完成之后又会有多少还存留着呢?在学校里孩子们玩得多吗?是怎样玩的呢?他们充分享受到了童年的乐趣了吗?他们大多时候心情愉快吗?……谁替他们想过这些呢?可以说很少、很少!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更多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业成绩,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再者,我们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教师,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教育学尤其心理学知识多有欠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能做到民主、平等、宽松、理解,学生常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下而不是轻松愉快之中,得到的引导交流少而受到的指责说教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激情越来越少了,而任务与压力却越来越大了,学习方式也多局限于机械地听讲背记,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方式,既跟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有关,也与师范教育落后陈腐不无关系,同时更受现行教育评价指导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的左右。
我曾看到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刚上一年级不久,就说出一句令人难以释怀的话:我一提起上学就头痛!为什么?为什么本应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竟会是这样?究竟是谁有问题?我不禁想起了一句中国人都很熟习的话:救救孩子!
因此,就总体而言,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质上在于教育观念所决定的学生观!虽然这里的教育观念并不仅仅指的是教师,也包括政府、家长以及社会公众,但就目前而言,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们的老师。而教师不一样的学生观就必然会造就出不一样的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学生观?这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教师已算不上什么问题。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为什么这样的学生观才是科学的?这本来应该是由我们的师范教育早就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师范教育的陈腐与机械,给予未来教师的人文精神与人本意识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师范教育的教育学,尤其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大脑中灌输了无数的概念和理论,却很少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戴·冯塔纳,英国著名教育家,其实终其一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他的《教师心理学》给了我心灵上巨大的冲击与震撼,虽已细读三五遍,但仍不能全面吸收这本巨著的精华。它不仅直接涉及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它也处理有关儿童的校外背景以及他们的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问题。它启示我们教师的任务只有在将儿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时才能明确,而不能只看到儿童从早到晚在学校中所发生的事。必须仔细深入研究儿童的人格、学习能力、动机、社会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应十分清楚他们怎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并十分清楚作为教师,你也在部分程度上对这些行为施加了压力,知道你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儿童从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中有所收获。知道自己的职业行为对所发生的具体问题是否有所帮助,认识到要充分理解儿童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与儿童有关的人,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无意中打击了儿童的自信。知道了个体差异来源及方方面面,并能认识到教育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是有限度的……
这本书自始至终将问题的核心指向儿童,帮助教师如何认识儿童和他们的环境,如何给儿童以帮助。几乎在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上,作者都会引申到个体的权利,人的平等与尊严内容上。儿童本身独特的观察、模仿和创造性能力是怎么被压抑和扼制的?成人的经验和认识总是合理与正确的吗?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有时不正是教师导致的吗?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又如何帮助学生,也就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到此为止,我认为,科学的学生观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理解尊重、热爱宽容之上的发展观、差异观、多面观、情知交融观。
【关键词】科学的学生观 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标贯彻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有效转变。这是所有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最应重视,同时也是很多教师最感头疼的一个问题。而实际上,在目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仍然是一如既往,消极被动的学习(或者叫接受)。如果说有变化,只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大量使用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热闹气氛而已。
那么,对于学生的这些消极被动表现,教师又是怎样认识理解的呢?教师最常说的、又是最冠冕堂皇的一句话是:学生缺乏进取心,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至于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却很少有人深入的思索追寻,而是简单的归结为:是社会环境对学生们产生的影响!这种肤浅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认识,毫无疑问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教育界是说教者众、思想者寡。
结合近二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思,我个人认为,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原因,至少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的传统文化过于注重求同,从而轻视甚至压抑异端。当反映于思维领域则表现为思维方式太僵化,思维结果求统一。以至于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受潜在的甚至是明确的规则限制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只有循规蹈矩才合乎社会规范。而这种文化特征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与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少了民主,多重于专制。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幼年时天真活泼、想象力无比丰富多彩的孩子进入学校,尤其幼儿园教育之后,有多少就会变得老成持重、乖觉听话?原有的各种奇思妙想在学业完成之后又会有多少还存留着呢?在学校里孩子们玩得多吗?是怎样玩的呢?他们充分享受到了童年的乐趣了吗?他们大多时候心情愉快吗?……谁替他们想过这些呢?可以说很少、很少!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更多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业成绩,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再者,我们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教师,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教育学尤其心理学知识多有欠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能做到民主、平等、宽松、理解,学生常处于紧张与压力之下而不是轻松愉快之中,得到的引导交流少而受到的指责说教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激情越来越少了,而任务与压力却越来越大了,学习方式也多局限于机械地听讲背记,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方式,既跟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有关,也与师范教育落后陈腐不无关系,同时更受现行教育评价指导思想、教育评价体系的左右。
我曾看到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刚上一年级不久,就说出一句令人难以释怀的话:我一提起上学就头痛!为什么?为什么本应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竟会是这样?究竟是谁有问题?我不禁想起了一句中国人都很熟习的话:救救孩子!
因此,就总体而言,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质上在于教育观念所决定的学生观!虽然这里的教育观念并不仅仅指的是教师,也包括政府、家长以及社会公众,但就目前而言,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们的老师。而教师不一样的学生观就必然会造就出不一样的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学生观?这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教师已算不上什么问题。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为什么这样的学生观才是科学的?这本来应该是由我们的师范教育早就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师范教育的陈腐与机械,给予未来教师的人文精神与人本意识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师范教育的教育学,尤其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大脑中灌输了无数的概念和理论,却很少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戴·冯塔纳,英国著名教育家,其实终其一生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他的《教师心理学》给了我心灵上巨大的冲击与震撼,虽已细读三五遍,但仍不能全面吸收这本巨著的精华。它不仅直接涉及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它也处理有关儿童的校外背景以及他们的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问题。它启示我们教师的任务只有在将儿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时才能明确,而不能只看到儿童从早到晚在学校中所发生的事。必须仔细深入研究儿童的人格、学习能力、动机、社会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应十分清楚他们怎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并十分清楚作为教师,你也在部分程度上对这些行为施加了压力,知道你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儿童从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中有所收获。知道自己的职业行为对所发生的具体问题是否有所帮助,认识到要充分理解儿童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与儿童有关的人,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无意中打击了儿童的自信。知道了个体差异来源及方方面面,并能认识到教育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是有限度的……
这本书自始至终将问题的核心指向儿童,帮助教师如何认识儿童和他们的环境,如何给儿童以帮助。几乎在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上,作者都会引申到个体的权利,人的平等与尊严内容上。儿童本身独特的观察、模仿和创造性能力是怎么被压抑和扼制的?成人的经验和认识总是合理与正确的吗?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有时不正是教师导致的吗?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又如何帮助学生,也就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到此为止,我认为,科学的学生观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理解尊重、热爱宽容之上的发展观、差异观、多面观、情知交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