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这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通过数学生活情景,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而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呢?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他们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他们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发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与途径。巴西著名教育家费莱雷曾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在此,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往的基础上,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上,使教育、知识、学习真正地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使教师在与学生的真诚交往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我—你”对话式关系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教师平等的“人”,“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
  建立“我—你”式的对话,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校内外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人生信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这是师生交往与对话中赋予教师的道德品质,也是教师教育的智慧所在;第三,教师要学会宽容和期待,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和成长性,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认同与帮助学生。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新课一开始,如果教师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课程教学就会轻松很多。在导入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就会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感兴趣。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设置学生到超市去购物的场景。教师问:“小朋友,你们到超市里去买过东西吗?”学生齐声答道:“去过!”教师问:“到超市里去购物要用到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到超市去购物要用到钱。”“对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超市购物,一起来了解有关‘钱’的知识。”接下来整堂课就围绕着模拟买卖货物的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学得高兴、轻松、兴趣盎然。到超市去购物,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情,他们常常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物,对于这一情境,学生有着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这样的情境感到十分熟悉,因而在新课的一开始就充满了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来,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数学课堂依托教材
  在课改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图形的对称性”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圆规画出优美的各种图案。经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认真画图,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美的图案,教师再加以整理,在学习园地上加以展出,并让学生共同评论,评出谁的图案最美,谁的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而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同时课后还布置了课外实践性作业,针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案。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训练是思维、交际、肢体语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对话”和“独自”两种语言方式。在语言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关键是要创设情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
一、要巧妙设计讨论的问题  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把文中难于理解、思维空间大、包含矛盾因素的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讨论。一是讨论内容要聚焦能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是能提供一定的分歧点,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三是除了讲究科学性、启发性之外,还应该注意有适当的坡度。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顾及并能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讨论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过程。这样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大量运用于教学之中,给各科教学带来了现代化的新气象。近年来,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色香味”俱全  (一)在“色”字上做文章,营造教学氛围  像《桂林山水》这类主要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果单靠教师讲解的话,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讲,恐
A new one-dimensional phenomenological model based on the dynamic strain aging mechanism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elastic shrinkage induced by
期刊
We present a new filter scheme for magnetocardiogram (MCG) signal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quasi-period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gnals. The key points of this s
期刊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善教者,必善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对此值得探讨。  一、课堂教学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很短,容易分
Bianchi type-Ⅲ string cosmological models with bulk viscous fluid for massive string a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determinate model of the universe, we assu
期刊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etection of N2O around 2.1 μm is demonstrated by using a homemade InGaAsSb/AlGaAsSb MQW laser diode and an InGaA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