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晒亲情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和老公都秉承着这样的观念:对父母的关爱,是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说给他人听的,为父母做任何事情,那都是应该的。至于其他亲人在尽孝上,做得好不好,我们不好评说,对父母我们要做到问心无愧。
  老公家兄弟姐妹5人,各自成家立业。公婆年迈体弱,且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老公的奶奶)要人照顾。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时间久了,逐渐发现诸多问题。就拿大哥来说吧,他很早就开始做生意,经济条件是几个兄弟里最好的。可是,他却常年奔波在外,很少回父母家,即使回来,也一般是回自己的小家陪老婆、孩子,或和朋友联络。对父母的问候,仅限于偶尔打个电话,过年回家,花上三五百的,就算表孝心了。对弟、妹的关心,就更别说了。我和老公结婚10年,他至今连我家的门是朝哪个方向的都不知道,平日,与我们也几乎没联络。彼此之间境况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一年一次过年,大家聚在一起知道的。这让我觉得,这个家的兄弟感情淡漠,缺少别人家手足之间的那种亲密。
  多年来,我和老公一有空,就带上孩子回公婆家,干家务活,帮老人按摩,倾听他们唠叨家庭琐事,他们内心的喜和忧都愿意向我们倾诉。我们的经济条件虽不能让我们给公婆一次买上几百元的东西,但一把青菜、两条鱼,却似乎能换来千金难买的家庭欢乐。每逢父亲节、母亲节,我们会领着老人也时髦一回,带他们逛街买双打折的品牌鞋,或购套实惠大方的衣服,让两位老人过过洋节,乐呵乐呵。我们就想尽我们的努力给他们寂寞的心带来更多温暖的慰藉。
  时间一长,婆婆就爱把我们对他们的点点孝心,讲给她其他几个儿女听。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婆婆和公公居然还准备了“孝心记录本”,几个儿女几年来,为他们买了什么东西,来看了他们几次,做了什么事,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儿女们回来,二老就拿出来,让大家看。
  二老的行为终于让儿女们开始反思自己。去年年三十的年夜饭上,兄弟姐妹几人掏心窝地真诚交流,检点自己对父母的疏忽,都说要向我们学习。这之后,公婆家的电话多了起来,不是今天这个嘘寒,就是明天那个问暖。兄弟姐妹之间电话联系也开始多了起来。婆婆家开始热闹起来,除了过年,平日里也常能听到一家人团聚的笑声了。
  我终于明白了公婆的苦心。原来,亲情是需要晾晒的,让每一个儿女都知道,彼此为父母做了什么,你是我的镜子,我也是你的镜子,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一家人和谐亲密的影子。
其他文献
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林区公路上的冰霜,我们来到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溪县马头山林场。在该场的杨树坑山场,笔者采访了年过古稀的退休工人赵宝信。   老人今年72岁,55岁那年因特繁工种提前退休后,在县城置了一套住房,供儿女读中学用。后儿女考上大学外出,房子就长期空着。赵宝信和老伴17年来一直在这大山窝里义务造林护林不辍。林场张副场长告诉我们,老人这么多年共造林1000多亩。   握着赵宝信满是厚茧
期刊
公公去世后,82岁的婆婆搬到城里来和我们同住。婆婆小脚,不识字,82年从来没有走出过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想儿子的时候,她会到村头等待,踮着脚张望,却从来没有提过来我们家看看。   婆婆来了。尽管她内心有千种不愿。   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丈夫把主卧让出来,特意换了新的被褥,加厚了床垫。   为了让婆婆过得省心,丈夫给儿子约法三章,一个宗旨就是以婆婆为主。   为了让婆婆过得放心,丈夫特意为我“缝制”
期刊
是卷尽黄沙后的洁净,是直逼视线的沧桑,是历史沉淀的厚重,是一生的诉说。   已经老了,满是深凹的洞穴,看不见底了。然而泛在面上的岁月怎么也挡不住干涩的滋味,松了,将要落下来的屑片已经分成不同层次的黑褐色,等候结束。   如何能直面这一种生存?就像我们预想自己的暮年,那时的血液不再澎湃,那时的声音不再洪亮,那时的肤色不再润泽,还有思想,还有情感,都将不复有现在的敏锐和热烈。   的确是老了,许多的根
期刊
在我的一本陈旧的日记本中,珍藏着一张江西红都糖厂生产的苹果硬糖包装纸。这张极为普通的糖纸,伴随我度过了40多个春秋。每当我欣赏它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回到那遥远的抗美援越战场。   那是1966年春节期间,中央军委派出由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组成的慰问团来到越南,代表全军指战员和祖国人民慰问援越抗美的将士。慰问团不仅带来东方歌舞团为我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还送给我们每人一袋(1市斤)水果糖。在
期刊
“鹤发童心在,花甲莫谓迟。修史扬正气,撰文颂今时。恒心集旧报,妙手编新诗。笔耕永不止,朋辈赞为师。”这是一位好友赠予我的诗,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退休后的工作与生活。2005年我退休后,仍然过着忙碌充实的日子,或收藏报纸,或撰文编书,并参与了《横峰县民政志》的编撰工作。有人说我的一生以书报为友,与笔墨结缘,堪称“文字人生”。   集报藏报   说起集报,我完全是出于爱好。由于投稿的需要(以便掌握报社
期刊
外婆家住在上饶县朝阳乡一个两面皆山的夹皮沟里,我的童年,有3年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那时我最感兴趣的有两件事:一是过年时吃年夜饭,守岁,吃汤圆,放鞭炮;二是县里的电影队每到春秋时节都到外婆家的山村来放电影,什么《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地道战》。影片的故事我虽然说不上来,但山村露天放映的情趣却是那样使我记忆犹新,印象深深。   大约在1962年农历九月的一天,生产队长在外婆家门口敲了几声长长的铜锣
期刊
编辑同志:   因为我退休得早,退休前企业没给我们办医疗保险,看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我们都要凭医药费收据到单位核销。这几年企业效益不好,我们退休职工手上积攒的许多药费收据都不能及时核销。去年年底,企业领导让财会科把我们的医药费收据都收了上去,并按核销数额给每人开了一张欠据,并承诺等企业经济状况一有好转,就把药费支付给我们。但最近企业进行了人员调整,老领导退居二线,新领导态度迥然不同,退休职工一去找他谈
期刊
原料:黑芝麻100克,花生米150克,橄榄油1勺, 蜂蜜或盐适量(依个人口味或情况而定)。   步骤:   1.将黑芝麻用水洗干净后,用小火稍炒,炒出香味,装盘待用。   2.把花生米炒熟,待其凉后去红皮,再与炒好的芝麻拌匀。   3.用搅拌机把花生米与芝麻的混合物磨成酱状,装在大碗里。   4.在磨好的酱里放入1勺橄榄油和适量蜂蜜或盐,拌匀即可装入干净、干燥的容器。   吃法任选:   1.每日
期刊
我国城镇化和社会老龄化来得真快,一栋栋六七层楼高的现代房舍仿佛一夜之间崛起,在纵横交错、布局有致的大街小巷和花园小区,我们随处都能瞧见老人在散步、健身。而且我还发现近些年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身场所、老年棋牌室似乎比前些年建的幼儿园还多,大有夕阳之下,余晖闪烁,尽显桑榆美景。   我是去年退休的,遵循自然法则,我走进了老年人的行列。奔波忙碌了几十年,骤然缓下来,闲来无事时,我常到街上溜达溜达。有一次
期刊
城市,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素有“来了就不想走”之称的四川成都锦江区以建设“和谐锦江”为导向,在其辖下的锦江社区、绿野社区、莲新街道社区、海椒市社区、莲桂社区大力开展“一站式”为老服务,同时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创新地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一站式”服务便捷为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人的退休管理……一想到这些事,就让从深圳回成都定居的李文英老人感到头疼,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