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院英语课,尤其是视听说课历来不受重视,也没获得应有的课堂效果。本文就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从选材、教法、教学环节及评价系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视听说 课程设计
1.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高考的“遴选”,步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不理想。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在80分左右。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听说能力尤为欠佳。经过我对相关院校的走访和观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就是听力课。学生都是被动的听,参与环节太少。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听录音—讲解答案—再听录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完成练习,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低下。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看,听力部分的失分仍然是很严重的。
其中的原因很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定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出正确的答案,并且给出答案的信息支持点,缺乏视觉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有些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服务于“考级”这一终结性评价标准。据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半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英语教育和高中的没有太大区别。和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相比,“职业教育”这一特点也没能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彰显。再加上教材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学习环境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和兴趣。“哑巴英语”及“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象尤其明显。《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学生普遍对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期望值较高。但视听说课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很大。
本文就是旨在从视听说课现状分析入手,借助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从选材、教法、教学环节及评价系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效果。
2.建构主义与英语视听说课
2.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如老师或同学)帮助,通过建构认知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东西(张家进,2007)。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认知主体进行信息加工,对信息认知方式进行建构,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必须遵循可理解型输入即i 1原则,教学内容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设置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不少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的机会,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是相反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情境和时间上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策略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概括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反思。
2.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视听说课堂
本文作为校级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在应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时代需求的情况下的走向。下面我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How to get a good job”为案例来阐释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及学生中心地位凸显的一系列理念对增强英语视听说课堂效果的作用。
2.2.1教学内容选择
我选取了“Getting a good job”这个话题。相对于《新视野英语视听》中的其他话题(有些话题过于脱离时代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以适当地删补),这一话题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课堂效果及课后的学生反馈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学生渴望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英语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外界帮助自己构建了新的相关语言知识,能够在相应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就要创立相应的目的语情境。Lyon指出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梁春林,2005)。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文化被看成是与语言脱离的教育目标,解决交际中不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障碍。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直接载体,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知晓世界的一个平台。视频资料的放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其了解了背景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词汇。
在做听力练习时,不应再单纯地追求答案,要让学生弄明白对话发生的背景或语境,甚至要求学生把相关对话内容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锻炼了听力,而且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储备了语言知识。通过电影的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招聘时的常用短语、句型、涉及的问题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招聘的场景,进行相关练习,巩固了语言知识,获得了语言技能,在实际的招聘会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2.2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听说课上,学生既不能习惯母语说话者的语速,也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致听力无法有效进行。在这个前提下,背景知识的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视听说课的改革重点。
针对“How to get a good job”这一案例,在Lead-in环节,老师可先通过图片幻灯让学生Brainstorm出图片中工作的英文对应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尽量说出这些工作需要应聘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后面的听说打基础。
在听力环节之前,先介绍找工作的基本流程:先apply for a job,然后wait for response最终接受interview。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不强调学生选择答案,让他们通过听,记录下听力的内容,以同桌对话的形式展现出听力内容,在此基础上,答案的得出实属易事。在本课中,面试无疑成了重要环节。作为大一学生,面试终归会是他们在将来找工作中要经历的一环。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What should you prepare before interview?How should you behave in an interview?在学生经过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之后,总结出他们所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通过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面试的片段,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去听。这些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和电影内容相关,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关键词,从而有利于他们表演出电影中的面试情节。
在这一系列的环节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自己建构出一整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以小组的形式策划招聘、应聘、面试的相关英语表达的内容,并且相互面试、评价。
只要合理地安排英语的视听说课程的基本活动,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足、语音不全面,这些传统课堂上的学习和教学障碍都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听说的难点,使得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
2.2.3视听说课的评价体系
很多院校对英语学科的评价还停留于考试型的终结性评价,造成了师生在心态上不重视视听说课程。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形成性评价,把这一评价标准运用到视听说课上就是:不单纯追求听力的答案的选择,而是要从背景知识、文化层面去感受目的语环境,通过视听两种感官的刺激形成听说能力。如在“How to get a good job”一课上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于找工作的英语表达有没有形成内化,在日后能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用。
3.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其实,加强听说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前提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该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走“职业化”英语教学的路线。在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了试点英语教学改革,由外研社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新职业英语》也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个性化”理念出发,各校应朝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方向努力,使教学评估从对学生语言水平终结性考核转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和反馈。综合评估体系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方法,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对学生个体内差异的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艳,2008)。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春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更新教师教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金艳.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A].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报告[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
[5]余渭深,韩萍.大学体验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作用的问卷研究[J].中国外语,2009,(6).
[6]张家进.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语视听说 课程设计
1.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高考的“遴选”,步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不理想。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在80分左右。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听说能力尤为欠佳。经过我对相关院校的走访和观察,高职英语视听说课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就是听力课。学生都是被动的听,参与环节太少。听力教学的传统模式为听录音—讲解答案—再听录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完成练习,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其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操作手。教学活动简单枯燥,教学效果低下。这种费时低效的现象多年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看,听力部分的失分仍然是很严重的。
其中的原因很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定学生根据所听内容选出正确的答案,并且给出答案的信息支持点,缺乏视觉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有些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服务于“考级”这一终结性评价标准。据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半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英语教育和高中的没有太大区别。和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相比,“职业教育”这一特点也没能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彰显。再加上教材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学习环境不足,学生缺乏自信和兴趣。“哑巴英语”及“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象尤其明显。《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学生普遍对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期望值较高。但视听说课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很大。
本文就是旨在从视听说课现状分析入手,借助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从选材、教法、教学环节及评价系统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效果。
2.建构主义与英语视听说课
2.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如老师或同学)帮助,通过建构认知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东西(张家进,2007)。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认知主体进行信息加工,对信息认知方式进行建构,而教师则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必须遵循可理解型输入即i 1原则,教学内容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而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设置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考虑到不少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的机会,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是相反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环境、情境和时间上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策略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概括如下: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评价反思。
2.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视听说课堂
本文作为校级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在应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时代需求的情况下的走向。下面我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How to get a good job”为案例来阐释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及学生中心地位凸显的一系列理念对增强英语视听说课堂效果的作用。
2.2.1教学内容选择
我选取了“Getting a good job”这个话题。相对于《新视野英语视听》中的其他话题(有些话题过于脱离时代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以适当地删补),这一话题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课堂效果及课后的学生反馈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学生渴望生动形象、实用性强的英语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外界帮助自己构建了新的相关语言知识,能够在相应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就要创立相应的目的语情境。Lyon指出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梁春林,2005)。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文化被看成是与语言脱离的教育目标,解决交际中不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障碍。电影作为一个文化的直接载体,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知晓世界的一个平台。视频资料的放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其了解了背景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词汇。
在做听力练习时,不应再单纯地追求答案,要让学生弄明白对话发生的背景或语境,甚至要求学生把相关对话内容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锻炼了听力,而且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储备了语言知识。通过电影的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招聘时的常用短语、句型、涉及的问题等。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招聘的场景,进行相关练习,巩固了语言知识,获得了语言技能,在实际的招聘会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2.2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听说课上,学生既不能习惯母语说话者的语速,也不能完全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导致听力无法有效进行。在这个前提下,背景知识的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改进教学方法,倡导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任务为中心,用开放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视听说课的改革重点。
针对“How to get a good job”这一案例,在Lead-in环节,老师可先通过图片幻灯让学生Brainstorm出图片中工作的英文对应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尽量说出这些工作需要应聘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为后面的听说打基础。
在听力环节之前,先介绍找工作的基本流程:先apply for a job,然后wait for response最终接受interview。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不强调学生选择答案,让他们通过听,记录下听力的内容,以同桌对话的形式展现出听力内容,在此基础上,答案的得出实属易事。在本课中,面试无疑成了重要环节。作为大一学生,面试终归会是他们在将来找工作中要经历的一环。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What should you prepare before interview?How should you behave in an interview?在学生经过了一系列的激烈讨论之后,总结出他们所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通过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中面试的片段,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去听。这些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和电影内容相关,可以鼓励学生记录关键词,从而有利于他们表演出电影中的面试情节。
在这一系列的环节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自己建构出一整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以小组的形式策划招聘、应聘、面试的相关英语表达的内容,并且相互面试、评价。
只要合理地安排英语的视听说课程的基本活动,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足、语音不全面,这些传统课堂上的学习和教学障碍都不再成为影响学生听说的难点,使得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
2.2.3视听说课的评价体系
很多院校对英语学科的评价还停留于考试型的终结性评价,造成了师生在心态上不重视视听说课程。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倡形成性评价,把这一评价标准运用到视听说课上就是:不单纯追求听力的答案的选择,而是要从背景知识、文化层面去感受目的语环境,通过视听两种感官的刺激形成听说能力。如在“How to get a good job”一课上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于找工作的英语表达有没有形成内化,在日后能不能进行熟练的运用。
3.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提出来的。其实,加强听说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前提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分层次的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该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走“职业化”英语教学的路线。在一些院校已经开始了试点英语教学改革,由外研社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的《新职业英语》也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从“个性化”理念出发,各校应朝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方向努力,使教学评估从对学生语言水平终结性考核转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养过程的跟踪、诊断和反馈。综合评估体系需“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方法,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对学生个体内差异的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金艳,2008)。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春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更新教师教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金艳.大学英语教学综合评估体系[A].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报告[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
[5]余渭深,韩萍.大学体验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作用的问卷研究[J].中国外语,2009,(6).
[6]张家进.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