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将教材知识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答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果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也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望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字: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抽象、复杂的学科,这就导致学生降低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不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加以应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因此,初中教师应在对问题导学法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应用,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这将有利于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联系实际生活导入问题
想让学生能进一步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到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就近在咫尺,同时将问题导学法顺利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契合,在教师教授初中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入实际生活内容,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的重难点知识,以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包含的生活元素,让数学和生活就此保持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也变得不再抽象难懂,而是更贴切实际生活、更具趣味性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这也极大提高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鲁教版《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问题:有一只老鹰在6米高的柱子顶端盘踞着,这时老鹰突然发现在距离柱子下端18米处,有一条蛇游正游向柱子底端的蛇洞,如果老鹰看到蛇后立即扑下,若它们速度相等,问老鹰在离蛇洞多远处能抓到蛇?教师成功运用“动物世界”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出问题,学生立马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这样学生就能自主进行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也无须过多的讲解,仅是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给予指导,学生便能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让他们主观能动性得以不断强化。因此,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的情境,可以让枯燥、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的具体和形象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教学课堂上有效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充分结合教材知识关联教学目标及内容,所提出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自主研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设置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相去甚远,则导致问题导学法毫无效果可言。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上来,简单的问题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完成问题的设置,以确保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再次,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实际性的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尽可能的相联系,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彻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举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1.图形在平移前后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区别?2.你们认为图形的平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3.有些什么样的原理是图形平移应遵循的?像这样以难度递增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思考:1.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2.你们观察一下菱形有几条对称轴呢?3.在菱形中对称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也是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的由易到难的问题,这既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又让学生的思维都达到了活跃的状态。教师也可在后续习题部分的联系接着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已知、求证和证明的过程更清晰,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利用实践活动导入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实践活动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设计出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并将问题融入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因此,在用问题导学进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升,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到《中心对称》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中心对称图形还有哪些呢?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反向并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随即教师可挑选几名学生作答,此时,教师还可针对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的一些小工具来进行风车的制作,然后让学生旋转风车,并仔细观察风车在运动状态中的特点。开展好类似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心对称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观察完风车后,教师还可以接着提问: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思维就又都被调动起来,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回答。这样通过教师合理而巧妙的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降低原本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并以此促进初中生学习成绩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论:
总之,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又能让课堂整体效果大幅提高。在教师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设置教学问题,注重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并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提问方式,还要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并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07):195.
[2]胡清泉.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09):225+244.
关键字: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抽象、复杂的学科,这就导致学生降低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不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加以应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因此,初中教师应在对问题导学法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应用,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这将有利于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联系实际生活导入问题
想让学生能进一步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到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就近在咫尺,同时将问题导学法顺利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契合,在教师教授初中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入实际生活内容,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的重难点知识,以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包含的生活元素,让数学和生活就此保持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也变得不再抽象难懂,而是更贴切实际生活、更具趣味性的内容,进而让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这也极大提高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鲁教版《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问题:有一只老鹰在6米高的柱子顶端盘踞着,这时老鹰突然发现在距离柱子下端18米处,有一条蛇游正游向柱子底端的蛇洞,如果老鹰看到蛇后立即扑下,若它们速度相等,问老鹰在离蛇洞多远处能抓到蛇?教师成功运用“动物世界”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出问题,学生立马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这样学生就能自主进行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也无须过多的讲解,仅是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给予指导,学生便能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从而让他们主观能动性得以不断强化。因此,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的情境,可以让枯燥、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的具体和形象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教学课堂上有效应用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充分结合教材知识关联教学目标及内容,所提出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自主研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设置的问题与教材内容相去甚远,则导致问题导学法毫无效果可言。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上来,简单的问题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完成问题的设置,以确保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再次,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实际性的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尽可能的相联系,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彻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举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1.图形在平移前后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区别?2.你们认为图形的平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3.有些什么样的原理是图形平移应遵循的?像这样以难度递增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思考:1.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2.你们观察一下菱形有几条对称轴呢?3.在菱形中对称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也是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的由易到难的问题,这既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又让学生的思维都达到了活跃的状态。教师也可在后续习题部分的联系接着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已知、求证和证明的过程更清晰,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三、利用实践活动导入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实践活动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设计出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并将问题融入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因此,在用问题导学进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升,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到《中心对称》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中心对称图形还有哪些呢?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反向并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随即教师可挑选几名学生作答,此时,教师还可针对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的一些小工具来进行风车的制作,然后让学生旋转风车,并仔细观察风车在运动状态中的特点。开展好类似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心对称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观察完风车后,教师还可以接着提问: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思维就又都被调动起来,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回答。这样通过教师合理而巧妙的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降低原本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并以此促进初中生学习成绩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论:
总之,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又能让课堂整体效果大幅提高。在教师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设置教学问题,注重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并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提问方式,还要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并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臻.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07):195.
[2]胡清泉.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09):22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