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生成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当下科学课堂中的学生提问环节,有的是由老师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有的是让学生从信息中比较、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判断哪一种方法有效,标准是能否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键是看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能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出“真实”问题。对于科学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一、利用矛盾冲突,于大惑不解处发现问题。
  在《电磁铁》(苏教版小学科学五上)一课的导入中,教者这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出示电磁铁装置,但不告诉学生这叫电磁铁;然后演示铁钉吸起铁片(作神秘状),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上来试一试(教师事先断开电源),学生不能吸起小铁片,从而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激发求知探究欲望。接下来的提出问题环节,学生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会相对集中,科学性会更强,提问过程也必然会兴趣盎然,主动积极。
  二、创设生活情境,于新旧联系处生成问题。
  科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对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认识,如何将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发展成统一的科学概念,必然要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杠杆》一课的导入中,教师让各组同学首先相互介绍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工具,然后组内合作,比赛拔钉子,再进行交流小结。孩子们在动手做中发现,用起钉锤拔钉子又快又省力。这时候,大家就会关注起自己平时生活中虽然已经注意到但忽视了的问题,从而会产生出“为什么起钉锤拔钉子就又快又省力”的问题。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研究杠杆的科学问题上来,激发学生探究杠杆奥秘的兴趣。从生活入手,于无形中让学生产生研究科学的兴趣,教师润物无声,学生情趣盎然。
  三、利用“悬疑语言”,于教学过渡处激发问题。
  1、语言力避简单化、模式化,切忌“告诉”式语言。
  “这节课我们研究吸水性与透明度,老师还想研究纸的结实程度,好吗?”“这节课我们上××课,我们研究××问题,大家愿不愿意?”这样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吗?这样的“告诉”只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换来的是言不由衷与“学生从师”的表面喧嚣。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切切不可直接将答案或结果告诉学生,要善于利用儿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点,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暗盒里有什么》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孩子们建立模型解暗盒的科学思想,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反复猜测,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的结论,然后请各组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充分交流后,教师对答案一一表示肯定。但究竟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学生纷纷要求打开盒子进行验证。课堂上那种急切的气氛,令每一个听课者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那么的强烈。但教者却又做出了让孩子们出乎意料的决定:“今天就是不许打开盒子。”孩子们几乎是要央求老师了。老师这才说:“盒子是肯定不许打开的,假如给你一个空盒子,你会怎么做?”这样,就导出了建立模型解暗盒的科学思想,孩子们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
  2、在活动的过渡处,引领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构建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科学课的最大特点。这些活动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用简洁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排序》(四上)一课教学中,教师用这样的语言来引领活动,激发新问题。“刚才我们利用观察的技能进行了排序,可有时仅仅依据观察,能不能对物体进行排序呢?这里有5支铅笔,怎样进行排序(实物投影仪出示5支铅笔)?”这时,仅仅凭观察已不能给5支长短、精细相同的铅笔进行排序,必须动手实践。教师暗示性的语言,促使学生在产生新问题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必然能产生如章鼎儿老师所说的“1+1>2”的教学效应。
  四、发挥“引领者”角色,引导学生生成“真实问题”。
  在《纸》和《声音的产生》两节课的教学伊始,学生都提出了大量的想研究、想知道的问题,如何面对铺天盖地、漫天撒網式的提问,如何科学地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当前研究活动中来,产生“真实问题”,值得每一个科学教师关注。在“真实问题”产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的角色,通过谈话交流、创设情境等手段,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精心筛选出符合学生实际、他们能直接参与研究的问题。只要是符合学生实际,能引起他们兴趣、能直接参与的问题就是“真实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重视这一环节的研究,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然会营造出充盈科学之美的科学课堂,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真实提升。
  【作者单位: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其他文献
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教学“年、月、日”时,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不能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宽容的魅力课堂。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作用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6、5、4、3、2加几”时,创设“小兔子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对于承载着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公开课,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  一、集网络之大成  笔者两年内在各级公开课中听过《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不下10人次,其中有5节课都出现了这样一题,先说说成语的意思,再用百分数表示
一、追本溯源:数学考试价值单一化的原因分析数学考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也应该是互相联系,不可
清澈透明、谐和均衡的童声合唱,是人声中最纯净、最动听的声音,它能把人们带入真善美的境界,同时能提高儿童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般从小学中年级起,歌曲教学已逐步接触到二声部合唱,而二声部合唱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有难度,除了两个声部音准把握的要求较高外,主要还有学生有低声部音准难以控制而带来的心理障碍。在长期的合唱教学中,笔者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了一些
一、课堂的现状  “交流展示”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势在必行的,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并适应社会现代教育需要的。但是这种模式在我们农村设施有如何呢?据我们调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认识误区。认为就是备课几大环节。在每个学习活动中,交流展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就不能灵动地循环进行。(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上是因地制宜就近组合,按前后座位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向来是众多教师与学生都倍感艰辛而沉重的一个话题。这源于教师花费了众多的精力与心血,却难以领略作文百花园的万紫干红;学生也是绞尽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问题。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我认为改善数学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切入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的方式多样化,教学范围多面化,教学内容多元化呢?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并未健全的阶段,但是情感表达欲望却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更加迅速与灵敏。他们是社会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将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加以好好培养与引导,加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职责,也是在今天感情越发淡漠的人情社会的重要课题。而作文是启发一个学生对事物的情感与逻辑的重要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稍微弱一点,表达方式不太明确,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方能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产生“厌作” 、“怕作”心理,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已经成为作文教学刻不容缓的问题,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谈谈几点措施、体会。     一、激发写作的欲望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