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织单元,在进行主题拓展教学时,根据主题的价值性、适用性和梯度性筛选确定主题,多向整合拓展,搭建实践平台,多维度优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主题拓展;实践平台;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织单元。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主要体现在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有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发展梯度;横向联系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内部各板块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主题拓展时,结合教科书内容,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筛选确定主题
教科书中有的单元可以提炼出多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主题拓展教学必须根据教科书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编排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筛选,确定适合的主题。拓展的主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主题的价值性
教学的任务在于“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语文学科是学科育人的主要阵地。因此,主题拓展教学确定的“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主题的适用性
不同学段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不同,所选的拓展主题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因此,所选的拓展主题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素养发展需求,而且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主题的梯度性
教科书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每个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组织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还在册次与册次、单元和单元之间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复述课文”这一主题,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作了不同梯度的编排。
二年级上册“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句子讲故事,二年级下册不仅继续落实这一训练要求,而且在这基础上,发展到学习利用单幅图复述课文,这就对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能力训练上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在第七单元中,教科书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训练,例如,利用关键句、利用示意图、利用词句结合的提示图等,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复述课文。到了第八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利用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学生在这样系统的训练中,既学习到复述课文的方法,也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为中高年级简要地复述课文和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注意主题的梯度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二、多向整合拓展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进行主题拓展设计时,需要设计教师站在学习者的心态、视角、方法和行为去创新设计主题拓展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和教学行动。
(一)纵深式拓展
主题拓展往往不是直线式的、“一次性”的,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提供的信息,去推衍、生成背景的、附加的、隐含的、深层的其他信息,从而得到更深入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尽可能获取认知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
(二)横向式拓展
列举法是横向式主题拓展常用的方法。列举法通常借助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罗列出来。引用到语文主题拓展中,就是根据主题,列举相关文本知识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鲁迅的作品和其他人写鲁迅的作品。在进行主题拓展时,可以拓展鲁迅的其它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
(三)互补式拓展
互补式拓展指向多元互补的层面,通过反差、对比,激活学生的情感或思维,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刻画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在进行主题拓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前后对比,让学生感受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判若两人,中年闰土非常贫困,饱经忧患,整日在痛苦磨难中挣扎。这样可以巧妙地拉近学生与鲁迅先生作品之间的距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辐射式拓展
辐射式拓展将文本学习链接到其它信息与情景之中,学生获得泛化的认知和共鸣。这些辐射的信息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可以是跨学科的。作为辐射的中介也是多维的,网络、图书、影视等,都可以为学生的主题拓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搭建实践平台
主题拓展教学要先构建项目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自我或合作建构和实践,最后根据项目的作品或成果。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展示的空间,教师必须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主题拓展支持性平台。
在课内,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设计开放性题目,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互动中提高语言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有关主题故事会、朗诵会、制作手抄报、读书笔记评比、专题展览等活动。还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活动平台,开展亲子共读、小记者采风、参观游览等活动。
四、优化评价体系
主题拓展的关键与核心是把作品展示设计为“互评互学”过程,让学生在互评中产生知识碰撞,碰撞中教师引导反思,激发创新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利用主题拓展过程的学生实践与展示能力的反馈数据,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
(一)重视发展性评价
主题拓展环节要采集学生表现性数据,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不能把评价只放在主题拓展学习的结束阶段,只对学生的学习作结论性判断,而应放眼主题拓展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二)重视自我评价
主题拓展环节要通过综合性的作业驱动学生自我和互动式思考,发现问题,反思不足,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共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和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问题学会反思,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学会评价,进而不断提升问题的辨析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
(三)重视以展代评
在评价中要让学生和合作团队充分地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学生展示成果时,要注重激励性、成功性评价,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孙兴红.研读课后练习,落实语文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2).
[2]江新锋.优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摭谈[J].语文学刊,2011(4).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主题拓展;实践平台;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织单元。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主要体现在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有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发展梯度;横向联系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内部各板块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主题拓展时,结合教科书内容,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筛选确定主题
教科书中有的单元可以提炼出多个“语文要素”训练点,主题拓展教学必须根据教科书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编排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筛选,确定适合的主题。拓展的主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主题的价值性
教学的任务在于“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语文学科是学科育人的主要阵地。因此,主题拓展教学确定的“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主题的适用性
不同学段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感知视角、思维方式、言语储备不同,所选的拓展主题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差异性。因此,所选的拓展主题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素养发展需求,而且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主题的梯度性
教科书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每个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组织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还在册次与册次、单元和单元之间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如,“复述课文”这一主题,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作了不同梯度的编排。
二年级上册“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句子讲故事,二年级下册不仅继续落实这一训练要求,而且在这基础上,发展到学习利用单幅图复述课文,这就对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能力训练上呈螺旋上升的态势。在第七单元中,教科书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训练,例如,利用关键句、利用示意图、利用词句结合的提示图等,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复述课文。到了第八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利用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学生在这样系统的训练中,既学习到复述课文的方法,也进一步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为中高年级简要地复述课文和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注意主题的梯度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二、多向整合拓展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进行主题拓展设计时,需要设计教师站在学习者的心态、视角、方法和行为去创新设计主题拓展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和教学行动。
(一)纵深式拓展
主题拓展往往不是直线式的、“一次性”的,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提供的信息,去推衍、生成背景的、附加的、隐含的、深层的其他信息,从而得到更深入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尽可能获取认知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
(二)横向式拓展
列举法是横向式主题拓展常用的方法。列举法通常借助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罗列出来。引用到语文主题拓展中,就是根据主题,列举相关文本知识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鲁迅的作品和其他人写鲁迅的作品。在进行主题拓展时,可以拓展鲁迅的其它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
(三)互补式拓展
互补式拓展指向多元互补的层面,通过反差、对比,激活学生的情感或思维,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刻画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在进行主题拓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前后对比,让学生感受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判若两人,中年闰土非常贫困,饱经忧患,整日在痛苦磨难中挣扎。这样可以巧妙地拉近学生与鲁迅先生作品之间的距离,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辐射式拓展
辐射式拓展将文本学习链接到其它信息与情景之中,学生获得泛化的认知和共鸣。这些辐射的信息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可以是跨学科的。作为辐射的中介也是多维的,网络、图书、影视等,都可以为学生的主题拓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三、搭建实践平台
主题拓展教学要先构建项目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自我或合作建构和实践,最后根据项目的作品或成果。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提供个性展示的空间,教师必须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主题拓展支持性平台。
在课内,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设计开放性题目,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互动中提高语言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有关主题故事会、朗诵会、制作手抄报、读书笔记评比、专题展览等活动。还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活动平台,开展亲子共读、小记者采风、参观游览等活动。
四、优化评价体系
主题拓展的关键与核心是把作品展示设计为“互评互学”过程,让学生在互评中产生知识碰撞,碰撞中教师引导反思,激发创新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利用主题拓展过程的学生实践与展示能力的反馈数据,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
(一)重视发展性评价
主题拓展环节要采集学生表现性数据,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教师不能把评价只放在主题拓展学习的结束阶段,只对学生的学习作结论性判断,而应放眼主题拓展学习的全过程,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二)重视自我评价
主题拓展环节要通过综合性的作业驱动学生自我和互动式思考,发现问题,反思不足,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共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和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问题学会反思,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学会评价,进而不断提升问题的辨析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
(三)重视以展代评
在评价中要让学生和合作团队充分地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学生展示成果时,要注重激励性、成功性评价,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孙兴红.研读课后练习,落实语文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2).
[2]江新锋.优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摭谈[J].语文学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