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读书中他们会自然地懂得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高尚的品质及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为实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阅读教学三部曲”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兴趣引路,让学生爱上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
要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可以从推荐“美丽的书”开始,那些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绘本是首选,像《獾的礼物》《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石头汤》等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推荐书目,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通过浅显的文字展开美妙的遐想,阅读就会逐渐变得现实而浪漫起来,阅读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还要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学生带入阅读的王国,可以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可以讲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还可以把值得阅读的书籍以讲故事梗概的方法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如,为了引领学生开启《木偶奇遇记》阅读之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语:“从前,有一个小木偶,和你们的年龄相仿,他叫匹诺曹,他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他的生活中发生了太多曲折而离奇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带着一个个这样的悬念,怀着一份份好奇心,学生就会亲近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要想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观看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好办法,如观看《白雪公主》《狮子王》等,那美妙的画面,跌宕的故事情节,他们一定喜欢,观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分享会,教师适时再把书籍推荐给学生,有了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做铺垫,学生读起书来一定有滋有味。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逐渐放手,实现“自由阅读”。
1.自由读: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要求发音正确而清楚,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不填字、不丢字、不颠倒、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发音要清楚响亮。自由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先从阅读小而精美的片段开始,如挑选写景文中的片段,挑选精彩对话的片段,还有诗歌的片段等。教师不必过严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自由阅读。
2.想象读:想象是阅读的翅膀,想象力有多丰富,阅读就会有多灵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凭空的想象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可以借助美妙的音乐和画面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每当阅读,音乐、文字、画面融为一体,置身其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往往会产生更深的体悟。长此以往,想象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笔者在执教《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一张张夏夜的美景,轻声诵读课文内容,真是一种静谧、和谐弥漫在课堂上,让人心驰神往。还有《秋天的图画》《静夜思》等也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读的好素材。
3.思考读:学生经历了自由读和想象读的浪漫期,到了二年级就要学会边读边思考。阅读时,除了要注意语调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进一步读出声音的强弱、轻重、快慢、长短外,还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做简单的“圈点勾画”,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痕迹。
除了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用问题引导学生: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它借到尾巴了吗?带着问题学生就会更加用心地读课文,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将小壁虎和小鱼、老牛、燕子的几次对话用“ ”和“”画出来,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生动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品味读: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读者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它需要细细体味,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品读文本,才能有效进入文本境界,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情感的共鸣,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读读、划划、品品、议议”是比较好的品读方法。其中,“读读、划划”是“品”的前提,没有充分的读,“品”就无从谈起。“品品”是读者自身的理解行为,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为“议议”提供了真实的内容。而“议议”是“品”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思想和理解能力上的升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个体的认识就会更完整、更充实、更丰满。笔者在平时引导学生品味读的过程中,还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提出问题:课文中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为什么说春雨的颜色各不相同呢?它们的依据是什么?你又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仅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学会了从事物的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三、创设环境,让学生坚持阅读
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并能专心阅读,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不阅读的学生也有可能爱上阅读。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小小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经常性地开展“成语故事会”“好书推介会”“古诗词诵读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定期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利用课前五分钟、阅读课等时间,为学生诵读经典读物的精彩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班级网站、黑板报等阵地定期向学生发布“读书推荐目录”,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3.发动学生建立“个人小书柜”。现代的家长都能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购书方面,并不一定有经验。因此,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如何购书,购什么书,如何在家陪学生阅读,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只有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下,小学生才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而这种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
编辑 刘青梅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为实现“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阅读教学三部曲”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兴趣引路,让学生爱上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
要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可以从推荐“美丽的书”开始,那些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绘本是首选,像《獾的礼物》《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石头汤》等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推荐书目,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通过浅显的文字展开美妙的遐想,阅读就会逐渐变得现实而浪漫起来,阅读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还要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学生带入阅读的王国,可以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可以讲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还可以把值得阅读的书籍以讲故事梗概的方法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如,为了引领学生开启《木偶奇遇记》阅读之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语:“从前,有一个小木偶,和你们的年龄相仿,他叫匹诺曹,他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他的生活中发生了太多曲折而离奇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带着一个个这样的悬念,怀着一份份好奇心,学生就会亲近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要想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观看电影和电视剧也是好办法,如观看《白雪公主》《狮子王》等,那美妙的画面,跌宕的故事情节,他们一定喜欢,观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分享会,教师适时再把书籍推荐给学生,有了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做铺垫,学生读起书来一定有滋有味。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进一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逐渐放手,实现“自由阅读”。
1.自由读: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要求发音正确而清楚,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不填字、不丢字、不颠倒、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发音要清楚响亮。自由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先从阅读小而精美的片段开始,如挑选写景文中的片段,挑选精彩对话的片段,还有诗歌的片段等。教师不必过严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自由阅读。
2.想象读:想象是阅读的翅膀,想象力有多丰富,阅读就会有多灵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凭空的想象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可以借助美妙的音乐和画面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每当阅读,音乐、文字、画面融为一体,置身其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往往会产生更深的体悟。长此以往,想象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笔者在执教《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一张张夏夜的美景,轻声诵读课文内容,真是一种静谧、和谐弥漫在课堂上,让人心驰神往。还有《秋天的图画》《静夜思》等也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读的好素材。
3.思考读:学生经历了自由读和想象读的浪漫期,到了二年级就要学会边读边思考。阅读时,除了要注意语调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进一步读出声音的强弱、轻重、快慢、长短外,还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或是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做简单的“圈点勾画”,在字里行间留下自己阅读和思考的痕迹。
除了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用问题引导学生: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它借到尾巴了吗?带着问题学生就会更加用心地读课文,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将小壁虎和小鱼、老牛、燕子的几次对话用“ ”和“”画出来,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生动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品味读: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读者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它需要细细体味,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品读文本,才能有效进入文本境界,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情感的共鸣,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读读、划划、品品、议议”是比较好的品读方法。其中,“读读、划划”是“品”的前提,没有充分的读,“品”就无从谈起。“品品”是读者自身的理解行为,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为“议议”提供了真实的内容。而“议议”是“品”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思想和理解能力上的升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个体的认识就会更完整、更充实、更丰满。笔者在平时引导学生品味读的过程中,还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时,提出问题:课文中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为什么说春雨的颜色各不相同呢?它们的依据是什么?你又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仅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也学会了从事物的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三、创设环境,让学生坚持阅读
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读物,并能专心阅读,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不阅读的学生也有可能爱上阅读。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小小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经常性地开展“成语故事会”“好书推介会”“古诗词诵读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定期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利用课前五分钟、阅读课等时间,为学生诵读经典读物的精彩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班级网站、黑板报等阵地定期向学生发布“读书推荐目录”,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3.发动学生建立“个人小书柜”。现代的家长都能充分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购书方面,并不一定有经验。因此,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如何购书,购什么书,如何在家陪学生阅读,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只有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下,小学生才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而这种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
编辑 刘青梅阅读;兴趣;方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