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et_li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可以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老师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发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使教师的教发挥重大的作用,也使学生的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初中生处于一个由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如果在他们阅读知识时能够把知识用符号、文字、图像等形象地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话,会让对他们对文章的知识脉络和线索的理解、记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思维导图则具有这种能量。
  思维导图可以成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运用自主设问策略获取关键信息,能促进其内化并自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语篇结构和意义的把握能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词汇的要求较高,而且随着阅读材料难度的加大,许多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和读懂阅读材料,然而思维导图却能有效地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加以训练。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勇于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而导致学生过多地关注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训练,致使教师在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完全替代了学生进行思考,没有让学生从文章整体上来把握其意义,只是机械化地从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下是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实例。
  在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大概浏览一下文章,然后让其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再重新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找出围绕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信息,并用关键词概括表示出来,以此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主干分支,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信息,每个分支又可以衍生相关的分支,而每个分支的走向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下图是根据《新目标》九年级Unit 9 中reading制作的思维导图:
  现今的英语教材中一些阅读文章虽说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由于它的篇幅过长,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利用思维导图则能用简洁的文字符号来代替复杂的语言,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方便学生系统地理解课文。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思考方式与记忆模式,能让学生通过不断提问与作者进行对话,改变了被动阅读的状态,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它符合人的生理特征、认知与记忆规律。但是要学生从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长期的训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
从武汉市招考办网站获悉,2014年武汉市普通高校招生加分优录名单公布,共有1808人进入公示环节,一旦通过公示,并通过省招办的审核,这些学生今年高招中将获10-20分优录。  根据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了十几个年头,但是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还是不尽如人意,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伪”现象相当严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绊脚石,阻碍着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伪”,现代汉语解释为:虚假;不真实。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伪”现象到底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有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伪对话、伪课题研究等。本文打算就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
探究,顾名思义,即探讨追究,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发现式学习。具体而言,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自主观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并收集有关信息或数据,展开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同样,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读为中心,诱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与发现,快速获取信息,品味赏析语言,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
在语文学科中,语文知识是基础,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感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缺乏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目标则无从说起。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又出现了新误区,处于边缘化。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面临着这一尴尬局面。对此,笔者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误区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通过实现三个转化来纠正。  一、课外阅读指导应由功利化转向人本化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常听见一些语文教师对家长或学生说:“平时要多读课外书,这样才能写好作文,才能做好试卷中的课外积累题。”这样的说法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功利化、狭隘化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就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阅读新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看法,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注重引导,适当提问  阅读,是读者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故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为此,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教学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从时间
新课标注重“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把握课堂阵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机智与智慧,改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生成性课堂教学,提高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重视课前预设,预留生成空间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预设是首要环节,即做好备课工作,为课堂生成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预设过程中,教师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存在,作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仍难以改变,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一定的探索,切身感受到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途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2007年开始,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在教学允许的情况下,在所教班级开展合作学习试验。  一、合作学习试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