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凡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自我。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师,如何独具匠心,使课堂生动活跃、多姿多彩?如何慧心独具,使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飞扬?
一、 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个性的坚实大地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机床,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们除了“正襟危坐”的聆听以外,没有别的任务。这样的教育,哪承认“儿童是认识的主体”?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执行性才能”,而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的朋友和伙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要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还记得刚从事教育工作那会儿,第一次进入教室,我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因为我那时是刚刚毕业的,年龄和他们的哥哥姐姐差不多。所以学生们都能主动和我交流,各抒己见,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期中考试后,我又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让每个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数学课存在着哪些好与不好的地方,老师有哪些不足,今后应怎样改进。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有的意见提的非常好,如:“老师,我觉得你讲练习时太快,能不能讲慢讲细一点。”“老师,我认为书上有一句话是错的,书上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条边不是射线吗?射线怎么会有长短呢?”“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数学好难,特别是24时记时法,不过我蛮喜欢观察物体的。”真诚的话语,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平等的交流,就是个性生长的土壤。
二、多彩的答案,为个性插上飞扬的翅膀
独特性是个性的重要标志,正如贝多芬所言:“王公贵族千千万万,而贝多芬只有一个!”但在以往的数学中,标准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这其实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杀手。试想:只会说“是”、一味单纯模仿的学生,他会有所创新吗?答案好似否定的,这样的学生只能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意义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间隔排列的问题》这一章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学校长廊长24米,每隔4米放一盆花,请问长廊上要放多少盆花?学生思考后有三种结果。一种是放7盆。24÷4=6,然后6+1=7(盆),理由是两头都放就是了。另一种是说6盆,直接24÷4=6(盆),而且自己还画了一个图。也就是头上没放尾上放的。还有一种是5盆,24÷4=6,然后6—1=5(盆),也就是两头都没放。
以上的解法,很难说谁对谁错。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护他们时时闪现出来的答案,还有闪着创新火花的想法和思想。
三、因人而异的教学,给个性提供飞扬的蓝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注重个体悟性的开发。对一些智力超常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让他们体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空。
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制定成“A、B、C”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达到的目标和应做的题目。例如,给学生出五道题(包括两道基本题、两道综合题和一道没学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些题。做题目是可以看课外书,可以请教别人,当然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满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有长期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其自身独特的个体,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课堂呼唤个性飞扬的学生,课堂更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行动吧,让你我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学生的心灵翱翔!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师,如何独具匠心,使课堂生动活跃、多姿多彩?如何慧心独具,使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飞扬?
一、 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个性的坚实大地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机床,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学生们除了“正襟危坐”的聆听以外,没有别的任务。这样的教育,哪承认“儿童是认识的主体”?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执行性才能”,而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的朋友和伙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要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还记得刚从事教育工作那会儿,第一次进入教室,我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因为我那时是刚刚毕业的,年龄和他们的哥哥姐姐差不多。所以学生们都能主动和我交流,各抒己见,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期中考试后,我又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让每个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数学课存在着哪些好与不好的地方,老师有哪些不足,今后应怎样改进。每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有的意见提的非常好,如:“老师,我觉得你讲练习时太快,能不能讲慢讲细一点。”“老师,我认为书上有一句话是错的,书上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条边不是射线吗?射线怎么会有长短呢?”“老师,我觉得现在的数学好难,特别是24时记时法,不过我蛮喜欢观察物体的。”真诚的话语,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平等的交流,就是个性生长的土壤。
二、多彩的答案,为个性插上飞扬的翅膀
独特性是个性的重要标志,正如贝多芬所言:“王公贵族千千万万,而贝多芬只有一个!”但在以往的数学中,标准答案往往只有一个,这其实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杀手。试想:只会说“是”、一味单纯模仿的学生,他会有所创新吗?答案好似否定的,这样的学生只能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意义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性,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间隔排列的问题》这一章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学校长廊长24米,每隔4米放一盆花,请问长廊上要放多少盆花?学生思考后有三种结果。一种是放7盆。24÷4=6,然后6+1=7(盆),理由是两头都放就是了。另一种是说6盆,直接24÷4=6(盆),而且自己还画了一个图。也就是头上没放尾上放的。还有一种是5盆,24÷4=6,然后6—1=5(盆),也就是两头都没放。
以上的解法,很难说谁对谁错。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护他们时时闪现出来的答案,还有闪着创新火花的想法和思想。
三、因人而异的教学,给个性提供飞扬的蓝天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注重个体悟性的开发。对一些智力超常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让他们体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空。
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制定成“A、B、C”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达到的目标和应做的题目。例如,给学生出五道题(包括两道基本题、两道综合题和一道没学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些题。做题目是可以看课外书,可以请教别人,当然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满足,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有长期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其自身独特的个体,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课堂呼唤个性飞扬的学生,课堂更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行动吧,让你我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学生的心灵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