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c_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育也走过了艰难探索和尝试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语文教育家周一贯)那么,将这种教学观念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呢?是课堂。而课堂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回归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讨论。只有讨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解惑。可见,讨论才是激活语文课堂的钥匙。
  一、讨论带动知识的储备
  讨论显异议,讨论明原理,讨论得结论。但讨论的前提是了解,是认知,是储备。对于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了解更多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丰富相关知识的储备,才会有展开讨论的资本。所以,讨论能带动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更多的的知识,丰富知识的储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而课堂讨论形式的运用,就能够有力地推动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了解新知识,获取新知识,丰富新知识,从而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讨论促进思维的多元
  讨论既是一个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倾听的过程。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了解到对于同一内容的不同见解,不同主张,在思考中辨析,在辨析中争论,在争论中求同存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强调:“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多元。
  三、讨论推动思考的深刻
  我国理学大师程颐曾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世间万物皆明于理,而思可明理,思可得智。可见,要想有所得,必先有所思,而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思考的交锋。学生将各自的观点在课堂上展现,将各自的理由在课堂上陈述,不同的见解、主张相互碰撞,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探究中交流,争论,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刻。
  四、讨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讨论既然是一个展示观点、陈述理由的过程,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展示才华、展现能力的过程,而孩子天性中所具有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必然会促动孩子的求知欲,并且会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甚至在课后的预习与阅读中将这种求知欲不断地增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而这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我们老师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课堂讨论将会使这一建议得以实现。
  五、讨论促成学生的主动性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当学生对书本产生了厌恶,对知识失去了兴趣,也就意味着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三千年前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求知理念。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课堂讨论模式就是还课堂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激励学生的好胜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而这也正是教育的艺术,教育的快乐。
  六、讨论张扬学生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不能强行地塑造完全相同的人才,而应该尽量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讨论能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和交流,展开探究和讨论,既积累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也张扬了个性,激发了创新意识。
  披沙拣金,探寻思考,当我们冷静地审视教育的真谛时,我们会豁然发现:“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再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英国教育家洛克)而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模式,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去讨论,从而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这可能正是我们语文的教育之道。
  (本文是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Y[2013]G132号“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三动’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一、 从福建的高考作文说开去  【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教学体系都在进行创新改革,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英语不仅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更是一项大家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应逐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初中英语课堂。英语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基础、打破常规、遵循应用第一的原则,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英语学习从课堂带到家庭、社会中,从知识层面深入精神层面,将学习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习英语的过程
当下,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两极分化严重,整天沉迷网络,不思进取,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学生甚至逃学,实在不好教。这种学习困境,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家庭、社会、学校等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长期处在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最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理应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与时俱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适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
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赞扬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很多教育专家都强调,对受教育者要多一点赞扬,少一点批评,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而心理学教授罗伊·F·鲍迈斯特坚信,这种“确保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自我感觉良好”的做法结果就是,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一种“不现实的希望、无原则的任性和无限的自得自满”之上。  在赞扬的背后,蕴含了许多没有被发现的误区。  一、赞扬内容的势利化倾向  “你做出了这道题目,你真棒!
一直以来,我们班主任总喜欢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其实,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只需要你不苟言笑,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就成为严师了。但是,当你用威严把自己包起来的时候,学生对你就敬而远之了。学生不会和你说真话,班级管理也就变得比较棘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做到有效管理,必须做好角色转换,从严师变成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听——坐下来
在我的心中,其实,双差生也是孩子,只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教育他们,我们必须付出特殊的爱,将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一定能收获特别的效果。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结合思考和实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特别的耐心和细心了解学生  “双差生”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对于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他们厌学情绪严重, 更谈不上有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教师针对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三年是决定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因公民素质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较多必修课。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学校部分资源配置欠合理,学生常出现部分学科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迅速分化,极个别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高中起始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分析本届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切实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防止学生过早分化。实施针对性的区域教学策略,可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资源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呈现出来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许多农村学校和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里,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的差异悬殊,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应的
一堂政治课,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这也是对高效课堂的一个最基本的诠释。对课的开头,教师都能精心设计,但对课的结尾,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视。我校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完整、更高效,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提出一定要利用好课堂结尾的三分钟,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升。  精心设计一个有余味的结尾,不仅能起巩固复习的作用,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怎样的结尾才能吸引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着缺乏学习兴趣、积极性低、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有着共同的代号:学困生、差生。如果我们对他们置之不理、不闻不问,那么就会造成他们与班上同学存在更大差距,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与整个班集体格格不入,甚至出现逃学、厌学的现象。为此,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转化学困生,如何才能使这些学困生有所进步。  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