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手于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意识的类型,通过对接纳型、逃避型、溺爱型角色意识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分别展开分析,探究了转变父亲思想意识行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以及基于社会环境支持等方面策略,以此来帮助幼儿父亲良性角色意识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得到构建。
关键词: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角色意识 幼儿发展
我国家庭环境角色意识一直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深入人心。但是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总结教训不难发现父亲角色意识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存在父亲角色的缺失,其性格与行为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中不同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类型所产生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并探究构建父亲良性角色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家庭教育中各类型父亲角色意识对幼儿的影响
(1)接纳型角色促进幼儿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接纳与陪伴意识的父亲,可以给予幼儿更良好的性别引导。幼儿在成长阶段会将同性设立为其所模仿的对象。男孩的学习对象正是与他朝夕相伴的父亲,所以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男性特征以及行为模式等,都会使男性幼儿受到影响。从女孩的角度来说,在发现父亲的男性特征与母亲温柔、细致等特征形成对比的情况下,会帮助她们去对自己性别定位得到确定。同时,父亲的陪伴意识强会更促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与互动。父亲可以作为孩子参与社会行为的引导者,并与他们经常互动,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接纳型父亲的角色意识更倾向于对孩子的鼓励与支持,并可以积极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逃避型角色阻碍幼儿发展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偏向于逃避的角色意识,其将无法对幼儿的性别意识形成正确引导。并且,据相关调查指出,家庭环境下缺乏父亲陪伴的儿童,其很容易出现胆小怯懦、羞于参与社交活动以及偏向于内向等性格特征。父亲作为女孩在成长中接触时间最多的异性,他可以帮助女儿树立自信心与勇敢的性格。如果女性幼儿在早期成长中缺乏性别意识的引导,其在成人以后对待异性甚至婚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父亲更注重给予家庭的物质生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更倾向于养家而不是顾家,这也会给幼儿成长期间带来一定的角色缺失与偏差,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3)溺爱型角色意识影响幼儿发展
从调查多个家庭环境发现,在溺爱教养下的孩子成长的幸福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着家庭给予无限度畸形宽容,这对他们的性格、行为模式显然也造成很大影响。父亲如果是溺爱型角色意识,在该意识笼罩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且会产生依恋关系的失衡,对他们同伴之间关系平等发展有较大的阻碍。父亲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会无法分辨出合理与不合理行为规范的界限,进而产生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在以后的交际当中,幼儿若收到忽视将很容易产生攻击性。因此,溺爱型父亲角色意识,将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与为人处世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构建良好父亲角色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身意识与行为需要改变
首先,父亲要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子女在成长中不仅要做到抚育的责任,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家庭环境中,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意见,并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平等替代专制。虽然,家长的威严树立很有必要,但是不等于强制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保障他们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亲需要主动对儿童教养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不断的调整自己角色行为。同时,要注重规范安排陪伴子女的时间,很多情况下亲子之间关系的疏离在于父亲陪伴时间的缺失。因此,加强其自身角色意识与行为认知,并从行动中作出改变将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的和谐程度对父亲角色影响也不可忽视,夫妻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幼儿成长中同样重要。在妻子孕期时,丈夫就要有准备的投入到父亲角色当中,在后续培养其父亲责任意识时,母亲支持与帮助的作用也很有必要。社會发展到现代以后,祖辈介入到幼儿抚养与教育中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祖辈隔代去教养孩子,会受到他们传统观念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父亲要予以拒绝,并坚持以科学合理、健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并注重维持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来为幼儿的成长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
(3)基于社会环境的支持
传统社会观念中父亲的角色一直是威严的,并且形成了固化的社会身份,导致多数家长认为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缺失是理所当然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社会需要帮助父亲实现角色转换,并给予一定的指导策略。例如,幼教机构可以针对参与亲子活动程度较低的父亲,专门设立父亲日、父亲小课堂等活动,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自己在幼教中的身份与角色。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一些育儿知识,有利于父亲更好的去学习并对角色意识进行调整。
三、结语
当前家庭环境中,父亲不仅仅作为抚养者角色,也身兼多种角色的集合体。教养子女的任务不完全是目前的责任,父亲同样需要承担起来,因此认识到其自身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角色意识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促使父亲良性角色意识得到构建,将会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导向更正确,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角色意识 幼儿发展
我国家庭环境角色意识一直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然深入人心。但是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总结教训不难发现父亲角色意识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存在父亲角色的缺失,其性格与行为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中不同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类型所产生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并探究构建父亲良性角色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家庭教育中各类型父亲角色意识对幼儿的影响
(1)接纳型角色促进幼儿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接纳与陪伴意识的父亲,可以给予幼儿更良好的性别引导。幼儿在成长阶段会将同性设立为其所模仿的对象。男孩的学习对象正是与他朝夕相伴的父亲,所以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男性特征以及行为模式等,都会使男性幼儿受到影响。从女孩的角度来说,在发现父亲的男性特征与母亲温柔、细致等特征形成对比的情况下,会帮助她们去对自己性别定位得到确定。同时,父亲的陪伴意识强会更促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与互动。父亲可以作为孩子参与社会行为的引导者,并与他们经常互动,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接纳型父亲的角色意识更倾向于对孩子的鼓励与支持,并可以积极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逃避型角色阻碍幼儿发展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偏向于逃避的角色意识,其将无法对幼儿的性别意识形成正确引导。并且,据相关调查指出,家庭环境下缺乏父亲陪伴的儿童,其很容易出现胆小怯懦、羞于参与社交活动以及偏向于内向等性格特征。父亲作为女孩在成长中接触时间最多的异性,他可以帮助女儿树立自信心与勇敢的性格。如果女性幼儿在早期成长中缺乏性别意识的引导,其在成人以后对待异性甚至婚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很多父亲更注重给予家庭的物质生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更倾向于养家而不是顾家,这也会给幼儿成长期间带来一定的角色缺失与偏差,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3)溺爱型角色意识影响幼儿发展
从调查多个家庭环境发现,在溺爱教养下的孩子成长的幸福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着家庭给予无限度畸形宽容,这对他们的性格、行为模式显然也造成很大影响。父亲如果是溺爱型角色意识,在该意识笼罩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且会产生依恋关系的失衡,对他们同伴之间关系平等发展有较大的阻碍。父亲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会无法分辨出合理与不合理行为规范的界限,进而产生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在以后的交际当中,幼儿若收到忽视将很容易产生攻击性。因此,溺爱型父亲角色意识,将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与为人处世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构建良好父亲角色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身意识与行为需要改变
首先,父亲要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子女在成长中不仅要做到抚育的责任,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家庭环境中,要善于倾听幼儿的意见,并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平等替代专制。虽然,家长的威严树立很有必要,但是不等于强制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保障他们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亲需要主动对儿童教养知识进行学习,以此来不断的调整自己角色行为。同时,要注重规范安排陪伴子女的时间,很多情况下亲子之间关系的疏离在于父亲陪伴时间的缺失。因此,加强其自身角色意识与行为认知,并从行动中作出改变将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的和谐程度对父亲角色影响也不可忽视,夫妻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幼儿成长中同样重要。在妻子孕期时,丈夫就要有准备的投入到父亲角色当中,在后续培养其父亲责任意识时,母亲支持与帮助的作用也很有必要。社會发展到现代以后,祖辈介入到幼儿抚养与教育中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祖辈隔代去教养孩子,会受到他们传统观念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父亲要予以拒绝,并坚持以科学合理、健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并注重维持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来为幼儿的成长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
(3)基于社会环境的支持
传统社会观念中父亲的角色一直是威严的,并且形成了固化的社会身份,导致多数家长认为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缺失是理所当然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社会需要帮助父亲实现角色转换,并给予一定的指导策略。例如,幼教机构可以针对参与亲子活动程度较低的父亲,专门设立父亲日、父亲小课堂等活动,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自己在幼教中的身份与角色。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一些育儿知识,有利于父亲更好的去学习并对角色意识进行调整。
三、结语
当前家庭环境中,父亲不仅仅作为抚养者角色,也身兼多种角色的集合体。教养子女的任务不完全是目前的责任,父亲同样需要承担起来,因此认识到其自身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角色意识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促使父亲良性角色意识得到构建,将会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导向更正确,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璇坤,刘春雷,杨雪.幼儿父亲角色意识类型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43-45.
[2]郭雄.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投入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1-4[2018-12-13]20170301.001.
[3]郭雄.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投入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