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呼唤数学课堂的改革,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
  
  数学课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门负担较重的课,学生对数学付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可观的,有些学生非常刻苦用功,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上去。毫无疑问,这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导演和教练的角色下,把握好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定能促进每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每位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一、优化教学意识,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导演和教练的角色,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提倡“多样化”教学教法,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拥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接受知识的空间;优化教师教学过程,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1.通过创设引发好奇心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容易波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习持久性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乐学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创建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的效率,比在单一讲授下学习的效率要高得多。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并因地制宜地在教学活动中安排活动,如课堂讨论、知识接龙、问题抢答、学生讲解、学生分析错误、课外实验探究、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活动等,使更多学生参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能力,拓展获取知识的层面。
  另外,教师应提供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操作能有效地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得出结论。这样的实践操作,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享受到实践的乐趣,初步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多媒体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对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投影问题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再如:讲解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课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这个较为抽象的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象而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4.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激活课堂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握好评价的定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活动、合作学习等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价具有教育、改进与激励的功能,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学生的自尊心,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堂上学生提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并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发自内心地表扬:“你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而且用词准确,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真棒!”如学生解题方法新颖:“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样的评价,能高层次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并为全班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有鲜明的导向性。实施多元化、多形式、人性化的评价能激活传统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果,激活学生学习的潜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与学生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心和热爱学生。情绪和感情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有很重大的意义。教师爱的情感既是教育者高尚品质的表现,同时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应以爱为本,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强烈情感,用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真正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脉搏,使学生自愿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认真分析教学资源,真实把握教育环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决定着课程内容的完善。课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载体。课程内容无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内容的选择中,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如果不能被学生吸收,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而相反,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就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对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
  1.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材体系,对知识环节定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以知识体系为依托,把握好备课的各个环节,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的基础程度、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方法去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查找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认真审查学生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等。
  2.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概况,研究学生,吃透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重视这一环节,教学就会无的放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与认知层次,设计不同的问题,设计接受知识的不同方式方法,设计不同的环节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在《一次函数》一章中,有一课时是利用一次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有关方案设计的类型题,我充分利用中学教材体系,先引导学生利用七年级方程求解问题,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再衔接一次函数的新知识,灌输利用一次函数的思想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表面是一题多解,实际是一题反馈了知识体系,由七年级“数”的世界,过渡到八年级、九年级“形”的世界,再由“形”反馈“数”,无形中使学生的知识基础程度、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得到提升。这样把数学教材体系充分结合,相比单独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收到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中认真准确地把握教材体系。在完成这一课时我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利用七年级方程、不等式的思维解法,重点提升后进生的能力,同时调动优秀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成功感。
  三、引导学生把学会数学知识转变为会学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促进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掌握解题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课本知识是以课本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每一节课、每一章节学了哪些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来,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点”构成“线”。为了不使学生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拓展思维,使知识进一步形成纵向、横向,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深入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掌握、运用。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换元、转化、分析、归纳、反证、从简单入手等思想方法,不是一道题、一堂课、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功效的,要打持久战,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渗透、长期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题型时,不应为了解题而解题,而应通过这个例题阐述有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因而解题前的分析和解题后的总结比解题过程本身更重要。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个题是怎样解的,而且知道这个题为什么要这样解,更要知道这个解法怎样想出来的。
  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学生参与其中的过程。其间学生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学后反思,课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充当导演和教练的角色下,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定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安群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但是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若干不足的地方,只有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教学 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本文主要从如何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并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采取恰当的方法纠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纠错中打造原汁的课堂。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出错 纠错 原汁课堂    数学学科
摘 要: 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数学经验和数学素养,这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本文分别从数学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教学的效果等不同的角度对“数学生活化”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数学生活化”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生活化 教学效率 和谐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本文从优化探究性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等方面探讨了优化数学教材处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实效 教材处理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面对学困生依然长期存在的事实,转化“学困生”就需要细致、艰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应多给予他们以“热爱”与“鞭策”、“优待”与“关怀”、“指导”与“帮助”、“表扬”与“激励”,让他们愿学、学会、会学、乐学。同时,既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需要投入足够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抽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能代表一类函数,利用它可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等函数的重要性质,并且可以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因此成为高考中的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也经常出现与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周期性,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题目,下面我们就一些常见的关于抽象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并以2009年高考试题中关于该部分的题目进行分析。  一、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满足时,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
用光谱法研究了姜黄素铕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在298,304,308K和310K时,用荧光光谱测定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由结合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推测范德华力和氢
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节内容的分析与处理,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现阶段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现状,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怎样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基本理念?如何结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提高学生能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在研究了直线的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揭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情景引导,让学生成为体验者  用情景引导教学,是激励、呼唤、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教材的有些内容,教师可
一、案例背景rn我班有个学生,是校竞赛班的学生,他平时爱钻研,喜欢动脑筋.某日,我上了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这节课;第二天,他来找我,神秘地说:"老师,我做了课内练习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