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经常采取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却是一种落后、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呆板学”为“灵活学”,变“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观念,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某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好文章就如一顿美餐,能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也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颗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是怎样的吗?风是怎样的?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在一年级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它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较准确地理解其含义。三年级时,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地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时,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地方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音乐或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配以电动课件等,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最终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其他文献
语言最本质的特性是交际或交流思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并不是将它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来研究的,而是作为一门基于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实践性学科来掌握的。即使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也仅仅是为了更好、更正确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或言语能力。因而,在设计试卷时,决不能过多地加大知识性的考查项目,而忽视语言应用能力项目。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有必要教会学生自主认知诸如语音、语法、语言结构等知识项目,
期刊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不但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而且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现将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渗透的结合点、交叉点予以阐述。  一、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  许多语文知识中隐含着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语文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今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各种思维形式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又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负担呢?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学习要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就没有质量可言,但加大负担绝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呈现了教师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应尽心尽责地培养出新的人才。要想教好低年级的数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的特点具有抽象概括性。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呢?我认为,由感知到表象再上升到抽象概念,必须充分运用学生思维中的形象因素,来感知数学材料,逐步升华到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这样,才能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最为关键,而且也是影响每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达到自主学習,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发展。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参与、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培养能力,促进认知和人格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行为。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人曾说: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學重在“全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甚至更为详细地提到“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二十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的兴趣,在写作前没有完整的思考,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旦完成便把它甩在一边,不愿去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也没有养成仔细修改的习惯,而对老师的批改及评语只作一般性的浏览,甚至根本不去理会。学生生活单调枯燥,非常平淡,再加上学生本身很少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因此在写作时素材缺乏,甚至无话可说。更严重的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
期刊
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成绩整体不很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城区及城郊其他学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最优化劝学  首先,教师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学习中,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几乎处处都有倾听方面的训练点,我们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使小学生养成倾听教师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创设有效的情境便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情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场景。创设情境是指把这些事件或场景引入课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