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现状及思考
金松青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工作,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推动课程发展的基础,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校本培训现状
目前,校本培训的口号已响彻每一所学校,各校都加大了校本培训力度,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并非是铁板一块,作为培训的双方,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训认识的参差化。毕竟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通过学习、培训,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校本培训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有的对培训目的认识不清,有的认为校本培训没有实际意义。
2培训目标的功利化。校本培训的目标,既要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又要满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着眼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其培训内容要求具有潜在性、先导性。
而目前,有些基层学校紧跟形势搞校本培训,一是为了“面子”,并没有扎实按照制订的规划。有序开展培训。二是行为“短视”,只重眼前、不顾长远,只看结果,不管过程,把目光盯在课程申报立项、论文发表获奖这些数字上,不重视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内驱力的激发,良好教科研氛围的营造。
3.培训“个性”的弱势化。由于校本培训是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因此,各个学校的培训工作存在着共性,如基本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等。然而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各校的校本培训势必要凸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其次,教师发展的需求具有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
4.培训内容的随意化。由于一些学校校本培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建立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很多学校时而抓这,时而抓那,培训内容的确定很少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有的甚至是临时安排,随意性大。
5.培训形式的单一化。目前校本培训形式与手段,主要还是采用讲座式,全员集中培训为主。这种培训把教师置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经常是听听就过去了,培训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难有实质性提高。
6.培训制度的滞后化。校本培训是一个多要素组合的有机体系,包括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评估等。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依上级安排行事,没有相应的校本管理、评价机制。
二、实施策略
1.更新观念,达成培训共识。
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各项培训中最迫切、最重要的内容。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端正校本培训观。学校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程有关资料和报纸杂志。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捕捉校本培训的前沿信息,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讲座等。
(2)树立敬业奉献观。学校应让教师树立敬业爱岗、服务奉献思想,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奋发学习,勇于探索,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人们将不得不选择学习、工作、再学习这样循环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专业人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自觉养成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树立人本发展观。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双方,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正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尽力为每位教师创设最适宜发展的工作学习环境。
2.科学规划,开展培训实践。
当前基层学校以“校本培训”形式开展人文素养、理论素养、教育素养的培训,乃为当务之急。通过长短期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专题与学科等多种培训方式的探索,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培训目标和计划。
(1)营造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把它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树立自我超越的精神,构思个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使教师的知识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学校一要加强硬件建设。如购置电脑,添置图书资料,订阅教育教学方面的报纸杂志等,为教师提供自我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其次,努力改善软环境。学校要建立各种保证教师学习的组织模式,如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自由交谈、辩论,相互启迪的教学沙龙模式;根据省市县立项课题开展教学科研的课题研究模式;以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为主的规范化校本教研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的氛围。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教师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
(2)注重调查反馈,增强培训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学校要在了解教师最迫切的学习需求和亟须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校本培训内容,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和安排。注重分层培训,使之更有针对性。
(3)丰富途径形式,提高培训效益。学校要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尽力为教师创设交流、展示的空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挖掘学校特色,从内外两方面丰富培训形式。
要使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培训质量,必须以完善健全的制度来保证。促使校本培训活动正常化、制度化。第一,健全组织领导。第二,建立管理制度。第三,要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校本培训l评估制度。
实施“五化”管理的构建德育新格局
张凤贤
德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极其重要的。近几年来,我校重视德育工作体系管理的探索和研究,确立了德育新观念,提出了德育高目标,实施了“五化”德育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了德育新格局,提高了德育实效。
一、实施管理制度化
为了使德育工作实施管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和健全“十坚持”的德育常规,即坚持每周一的“升旗教育”,每周举行一次队活动;坚持每天一次“红领巾广播”;坚持每月出一期队报,每月评一次“文明班”;坚持每周上一次校会课;坚持隔周上一次班会课;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汇报会;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坚持每学期上两次法制教育课: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交流会;
金松青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学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工作,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推动课程发展的基础,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校本培训现状
目前,校本培训的口号已响彻每一所学校,各校都加大了校本培训力度,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并非是铁板一块,作为培训的双方,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及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训认识的参差化。毕竟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通过学习、培训,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校本培训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有的对培训目的认识不清,有的认为校本培训没有实际意义。
2培训目标的功利化。校本培训的目标,既要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现实问题和专业发展问题,又要满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着眼于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目标的构建,其培训内容要求具有潜在性、先导性。
而目前,有些基层学校紧跟形势搞校本培训,一是为了“面子”,并没有扎实按照制订的规划。有序开展培训。二是行为“短视”,只重眼前、不顾长远,只看结果,不管过程,把目光盯在课程申报立项、论文发表获奖这些数字上,不重视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内驱力的激发,良好教科研氛围的营造。
3.培训“个性”的弱势化。由于校本培训是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因此,各个学校的培训工作存在着共性,如基本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等。然而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其他学校的经验所不能说明的。各校的校本培训势必要凸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其次,教师发展的需求具有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
4.培训内容的随意化。由于一些学校校本培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建立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很多学校时而抓这,时而抓那,培训内容的确定很少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有的甚至是临时安排,随意性大。
5.培训形式的单一化。目前校本培训形式与手段,主要还是采用讲座式,全员集中培训为主。这种培训把教师置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经常是听听就过去了,培训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难有实质性提高。
6.培训制度的滞后化。校本培训是一个多要素组合的有机体系,包括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评估等。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依上级安排行事,没有相应的校本管理、评价机制。
二、实施策略
1.更新观念,达成培训共识。
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各项培训中最迫切、最重要的内容。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端正校本培训观。学校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新课程有关资料和报纸杂志。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捕捉校本培训的前沿信息,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讲座等。
(2)树立敬业奉献观。学校应让教师树立敬业爱岗、服务奉献思想,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主动参与校本培训,奋发学习,勇于探索,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人们将不得不选择学习、工作、再学习这样循环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专业人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自觉养成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树立人本发展观。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双方,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正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尽力为每位教师创设最适宜发展的工作学习环境。
2.科学规划,开展培训实践。
当前基层学校以“校本培训”形式开展人文素养、理论素养、教育素养的培训,乃为当务之急。通过长短期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专题与学科等多种培训方式的探索,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培训目标和计划。
(1)营造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把它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树立自我超越的精神,构思个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使教师的知识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学校一要加强硬件建设。如购置电脑,添置图书资料,订阅教育教学方面的报纸杂志等,为教师提供自我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其次,努力改善软环境。学校要建立各种保证教师学习的组织模式,如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自由交谈、辩论,相互启迪的教学沙龙模式;根据省市县立项课题开展教学科研的课题研究模式;以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为主的规范化校本教研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的氛围。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教师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
(2)注重调查反馈,增强培训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学校要在了解教师最迫切的学习需求和亟须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校本培训内容,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和安排。注重分层培训,使之更有针对性。
(3)丰富途径形式,提高培训效益。学校要立足校内,放眼校外,尽力为教师创设交流、展示的空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挖掘学校特色,从内外两方面丰富培训形式。
要使校本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培训质量,必须以完善健全的制度来保证。促使校本培训活动正常化、制度化。第一,健全组织领导。第二,建立管理制度。第三,要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校本培训l评估制度。
实施“五化”管理的构建德育新格局
张凤贤
德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极其重要的。近几年来,我校重视德育工作体系管理的探索和研究,确立了德育新观念,提出了德育高目标,实施了“五化”德育管理工作体系,构建了德育新格局,提高了德育实效。
一、实施管理制度化
为了使德育工作实施管理制度化。必须建立和健全“十坚持”的德育常规,即坚持每周一的“升旗教育”,每周举行一次队活动;坚持每天一次“红领巾广播”;坚持每月出一期队报,每月评一次“文明班”;坚持每周上一次校会课;坚持隔周上一次班会课;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汇报会;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坚持每学期上两次法制教育课: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