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寻找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源头活水,充分享受语文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体现综合——春城無处不飞花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从其他学科、报刊、书籍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位老师在执教《走进田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经过前期阶段的准备,学生的表现丰富多彩:有的用“古诗集锦”吟田园,有的套用《春天在哪里》创编歌曲唱田园,有的合作画画办手抄报。他们打破语文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学科相融,既有课内学习,又有课外学习;既有个人主动探究,又有小组(全班)合作学习;既有接受学习,又有探究学习。这样的课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渗透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相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回归语文——风吹草低见牛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面整合在一起,但是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材料。这是因为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所执教的是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我们最使得上劲。“在八仙过海的今天,我们不能扬短避长;在承包到户的今天,我们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拒绝去语文化。”比如学生唱歌,语文老师应比别的老师较淡化旋律而更重视歌词的品味。“连素习不大喜看戏文”的林黛玉在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都知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三、凸显实践——吹尽狂沙始到金
顾名思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内容加以拓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开展“爱护周围环境”(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活动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竞赛,写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有关保护环境的标语的收集、理解和朗诵,有校园肉花卉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立足于语文学科,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从而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一次自主读书的比赛,促进了课外阅读,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中也进行了阅读实践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
四、实现开放——远近高低各不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1、学习时空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所的教材、教师、教室的“三中心”论,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让学生由封闭的学习向开放的学习转变,由静态的学习向动态的学习转变,学习时空向家庭、社会和自然开放。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放眼科技文化的发展,体验家庭生活,观察社会现象,记录典型事件,学习先进人物,探究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拓宽学习领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己动手,进行多种感官体验,大胆质疑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吸纳知识、积累生活、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学习内容开放。任何一种内容形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语文综合实践内容也不例外,所以需要开放,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跨领域学习,与数学、思品、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学习过程开放。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单靠课堂学习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去主动地实践,主动地求知。看电视、作调查、表演、访问、参观等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这些实践都能引发思考、获取知识、提高素质。
一、体现综合——春城無处不飞花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从其他学科、报刊、书籍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位老师在执教《走进田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这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经过前期阶段的准备,学生的表现丰富多彩:有的用“古诗集锦”吟田园,有的套用《春天在哪里》创编歌曲唱田园,有的合作画画办手抄报。他们打破语文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学科相融,既有课内学习,又有课外学习;既有个人主动探究,又有小组(全班)合作学习;既有接受学习,又有探究学习。这样的课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渗透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相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回归语文——风吹草低见牛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面整合在一起,但是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得到语文方面的收获,而不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知识或材料。这是因为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所执教的是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我们最使得上劲。“在八仙过海的今天,我们不能扬短避长;在承包到户的今天,我们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拒绝去语文化。”比如学生唱歌,语文老师应比别的老师较淡化旋律而更重视歌词的品味。“连素习不大喜看戏文”的林黛玉在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都知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三、凸显实践——吹尽狂沙始到金
顾名思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内容加以拓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开展“爱护周围环境”(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的活动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竞赛,写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有关保护环境的标语的收集、理解和朗诵,有校园肉花卉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立足于语文学科,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从而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迁移。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一次自主读书的比赛,促进了课外阅读,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中也进行了阅读实践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
四、实现开放——远近高低各不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1、学习时空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所的教材、教师、教室的“三中心”论,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让学生由封闭的学习向开放的学习转变,由静态的学习向动态的学习转变,学习时空向家庭、社会和自然开放。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放眼科技文化的发展,体验家庭生活,观察社会现象,记录典型事件,学习先进人物,探究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拓宽学习领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己动手,进行多种感官体验,大胆质疑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吸纳知识、积累生活、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学习内容开放。任何一种内容形式,都有它的局限性。语文综合实践内容也不例外,所以需要开放,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跨领域学习,与数学、思品、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学习过程开放。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单靠课堂学习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去主动地实践,主动地求知。看电视、作调查、表演、访问、参观等都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这些实践都能引发思考、获取知识、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