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不像现代文学那样内容活泼、有趣、接近生活,它的内容寓意深刻,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学好古诗,汲取古代思想的精华,又能有意识地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悠久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与老师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创造美。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感知诗中的美
美蕴涵在古诗的字里行间,如《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绝句》、《春晓》、《忆江南》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教学古诗时,把学生引进美的情境,即创设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忆江南》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我在教学这一首词时,通过视频投影把江南美好的景色展现出来,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古诗的意境中,并由衷地感到:江南真美。为了进一步把学生带入诗人作诗的心境之中,我还采用了专家那动情的描述,再配上舒缓而优美的古典乐曲,不仅是学生,就连我们自己也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江南美景之中。学生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进而在“美”中产生“情”。
二、创设情境,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启迪我们懂得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我首先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现庐山美景,让学生先通过视觉去观察庐山山峰的特点,又通过不同的视觉角度,再观察庐山的景色又有哪些不同。通过这一比较,学生立马知道诗人所写前两句诗句的意思,这时我又把后两句诗句出示在屏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能不能就此因为一件事去判断好坏。学生很快领悟出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诗人描写的“景”到诗人的情,把理解美的实质和情操的陶冶融合在一起。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古诗语感美
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读。只要在古诗中反复吟诵,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诗歌的意境来。如果此时再配上一首美妙的古典乐曲,那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首词时,我在让同学们通过阅读、看图、讨论等方法读懂了词句的意思后,我问他们还想通过设么方式来说明他读懂了整首词。有一位学生就说他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说明他读懂了,还请求我给他配上音乐。随后又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学生们选择了《渔舟唱晚》这首古典乐曲,因为他们都觉得这首曲子可以表现恬淡、安闲的生活。随着音乐的播放,这位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意境中,读出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们也纷纷要求朗读,个别诵读、引读、齐读,书声琅琅,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动情吟诵起来。通过“读”,触动学生的情感,创造诗歌的意境,营造美好的气氛,使学生渐入佳境,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艺术世界里。其实,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很多,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还可以通过表演、画画、赛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古人写的诗因为距离我们较远,很多的画面跟我们有时空距离,所以光靠老师的讲授,也许就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学习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古诗的作者、朝代;会说词义;能说诗句的意思;知道写的景(事);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通过采取赏图片、放录像、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总之,古诗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早找到科学的、高效的、独特的古诗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古诗的神圣殿堂,领悟中华古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不像现代文学那样内容活泼、有趣、接近生活,它的内容寓意深刻,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学好古诗,汲取古代思想的精华,又能有意识地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悠久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与老师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创造美。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感知诗中的美
美蕴涵在古诗的字里行间,如《山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绝句》、《春晓》、《忆江南》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教学古诗时,把学生引进美的情境,即创设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忆江南》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我在教学这一首词时,通过视频投影把江南美好的景色展现出来,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古诗的意境中,并由衷地感到:江南真美。为了进一步把学生带入诗人作诗的心境之中,我还采用了专家那动情的描述,再配上舒缓而优美的古典乐曲,不仅是学生,就连我们自己也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江南美景之中。学生从“境”中见到“形”,从“形”中感到“美”,进而在“美”中产生“情”。
二、创设情境,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启迪我们懂得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我首先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现庐山美景,让学生先通过视觉去观察庐山山峰的特点,又通过不同的视觉角度,再观察庐山的景色又有哪些不同。通过这一比较,学生立马知道诗人所写前两句诗句的意思,这时我又把后两句诗句出示在屏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能不能就此因为一件事去判断好坏。学生很快领悟出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诗人描写的“景”到诗人的情,把理解美的实质和情操的陶冶融合在一起。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古诗语感美
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读。只要在古诗中反复吟诵,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诗歌的意境来。如果此时再配上一首美妙的古典乐曲,那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如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首词时,我在让同学们通过阅读、看图、讨论等方法读懂了词句的意思后,我问他们还想通过设么方式来说明他读懂了整首词。有一位学生就说他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说明他读懂了,还请求我给他配上音乐。随后又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学生们选择了《渔舟唱晚》这首古典乐曲,因为他们都觉得这首曲子可以表现恬淡、安闲的生活。随着音乐的播放,这位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意境中,读出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其他同学们也纷纷要求朗读,个别诵读、引读、齐读,书声琅琅,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动情吟诵起来。通过“读”,触动学生的情感,创造诗歌的意境,营造美好的气氛,使学生渐入佳境,沉浸在诗人所创设的艺术世界里。其实,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很多,除了前面介绍的几种,还可以通过表演、画画、赛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古人写的诗因为距离我们较远,很多的画面跟我们有时空距离,所以光靠老师的讲授,也许就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学习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古诗的作者、朝代;会说词义;能说诗句的意思;知道写的景(事);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通过采取赏图片、放录像、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总之,古诗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早找到科学的、高效的、独特的古诗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古诗的神圣殿堂,领悟中华古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