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21世纪,青年一代要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呢?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其中,关键能力就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项关键能力,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原有素养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115-01
现下,“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素养核心时代”,教师的任务绝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培养其关键能力。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不是空中楼阁,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螺旋上升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基于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原有素养的不断上升过程。
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学生能力也是一点一滴堆砌起来的。扎根学生原有素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有底气、更有眼界,同时也更具活力,能让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培养。
1.读懂學生,寻找培养关键能力的“着力点”
现阶段,数学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广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满足广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而当今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孩子,并不需要“生产线”式的教育,而是需要因地制宜、个性化的教育,因此只有当教师读懂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培养孩子关键能力的“着力点”。
例如,教学《数字与信息》伊始,老师用PPT展示一段文字信息:“吴老师,出生于1992年7月31日,今年26岁,家住XXX小区,17号楼1103室……。”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你能从中知道吴老师哪些个人信息吗?”在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中,老师发现,现阶段,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分辨数字组成的是“数”还是“编码”,并且能理解简单的编码所表示的含义,例如知道“1103”表示“11楼3室”。
由此看来,现在四年级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原有素养已经相对高于同一阶段孩子的平均水平,起点更高,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这样,教师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路,也有了更多的选项去摸索“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2.理解教材,探索培养关键能力的“切入点”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思维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除了要读懂学生,还要深刻理解、摸透教材,这也是学生关键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重要保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将教材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住教材与学生间的平衡点,探索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切入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身份证号码,教材只是简单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其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但此次教学不同往常的是,课前已经摸清了学生的“底细”,他们是有能力、高起点的,既然要满足他们提高自身关键能力的强烈愿望,那能否让他们在这里试着“跳一跳”、“摘一摘”桃子呢?
3.突破定势,研究培养关键能力的“关键点”
受传统重复单一的教法、“少走弯路、多练习”这类固化思维的长期影响,教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思维定势。这类定势,不仅制约着教师的自我成长,还制约了学生的拓展空间,同时也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将制约着学生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
那突破思维定势,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关键点”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心中有“生”、“法”随“生”动吧!
于是,从学生出发,从教材入手,老师一改常法,大胆尝试从“学生自主编写身份证号码”的角度切入。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编写的身份证号码,与标准的身份证号码更接近呢?于是,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逐步体会到自己的出生日期要有;同时出生的人很多,还应该表示自己的出生地点;同时同地出生的也不只自己一人,因此还要表示自己的出生顺序、自己的性别;最后,还要加入一位校验码。
这样,相比于传统地、单一地让孩子认识身份证号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生活水平上层层深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中,不仅会更有趣、更严谨地发现身份证号码取18位的合理性,而且学生自身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数学学习的价值也得以显现。
4.回顾成效,反思培养关键能力的“出发点”
走过的路很多,常回头看看,或许会有别样的风景。教师既要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也要了解精心设计的教学在学生身上的成效。一个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获得的经验,更应该对经验进行全面思考和深入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数字与信息》的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读懂学生,同时深入理解教材,到突破思维、教法定势,将“让学生认识、理解身份证号码”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让学生自主根据需求编写身份证号码”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学生,紧紧扎根于学生的原有素养,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跳一跳”、“摘一摘”桃子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一个轻松、愉快、严谨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我国所用身份证号码的必要性、合理性、唯一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了起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的初心是学生,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孩子,为了美好教育,虽然前方的路很长,荆棘满布,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仍将砥砺前行,探寻一条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
原有素养 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115-01
现下,“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素养核心时代”,教师的任务绝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培养其关键能力。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不是空中楼阁,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螺旋上升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基于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原有素养的不断上升过程。
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学生能力也是一点一滴堆砌起来的。扎根学生原有素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有底气、更有眼界,同时也更具活力,能让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培养。
1.读懂學生,寻找培养关键能力的“着力点”
现阶段,数学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广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满足广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而当今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孩子,并不需要“生产线”式的教育,而是需要因地制宜、个性化的教育,因此只有当教师读懂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培养孩子关键能力的“着力点”。
例如,教学《数字与信息》伊始,老师用PPT展示一段文字信息:“吴老师,出生于1992年7月31日,今年26岁,家住XXX小区,17号楼1103室……。”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你能从中知道吴老师哪些个人信息吗?”在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中,老师发现,现阶段,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分辨数字组成的是“数”还是“编码”,并且能理解简单的编码所表示的含义,例如知道“1103”表示“11楼3室”。
由此看来,现在四年级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原有素养已经相对高于同一阶段孩子的平均水平,起点更高,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这样,教师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路,也有了更多的选项去摸索“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2.理解教材,探索培养关键能力的“切入点”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思维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除了要读懂学生,还要深刻理解、摸透教材,这也是学生关键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重要保障。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将教材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住教材与学生间的平衡点,探索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切入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身份证号码,教材只是简单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其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但此次教学不同往常的是,课前已经摸清了学生的“底细”,他们是有能力、高起点的,既然要满足他们提高自身关键能力的强烈愿望,那能否让他们在这里试着“跳一跳”、“摘一摘”桃子呢?
3.突破定势,研究培养关键能力的“关键点”
受传统重复单一的教法、“少走弯路、多练习”这类固化思维的长期影响,教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思维定势。这类定势,不仅制约着教师的自我成长,还制约了学生的拓展空间,同时也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将制约着学生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
那突破思维定势,有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关键点”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心中有“生”、“法”随“生”动吧!
于是,从学生出发,从教材入手,老师一改常法,大胆尝试从“学生自主编写身份证号码”的角度切入。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编写的身份证号码,与标准的身份证号码更接近呢?于是,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逐步体会到自己的出生日期要有;同时出生的人很多,还应该表示自己的出生地点;同时同地出生的也不只自己一人,因此还要表示自己的出生顺序、自己的性别;最后,还要加入一位校验码。
这样,相比于传统地、单一地让孩子认识身份证号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生活水平上层层深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中,不仅会更有趣、更严谨地发现身份证号码取18位的合理性,而且学生自身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数学学习的价值也得以显现。
4.回顾成效,反思培养关键能力的“出发点”
走过的路很多,常回头看看,或许会有别样的风景。教师既要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也要了解精心设计的教学在学生身上的成效。一个教师不应只满足于获得的经验,更应该对经验进行全面思考和深入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数字与信息》的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读懂学生,同时深入理解教材,到突破思维、教法定势,将“让学生认识、理解身份证号码”的教学方法转化为“让学生自主根据需求编写身份证号码”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学生,紧紧扎根于学生的原有素养,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跳一跳”、“摘一摘”桃子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一个轻松、愉快、严谨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我国所用身份证号码的必要性、合理性、唯一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了起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的初心是学生,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孩子,为了美好教育,虽然前方的路很长,荆棘满布,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仍将砥砺前行,探寻一条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