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到了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步,为此,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为了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的加剧,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环境执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62-01
一、环境行政执法相关概念
环境执法即环境行政执法,是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其职权按照环境法对有关环境方面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适用环境法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
环境执法主体是指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依法行使环境执法权的机构。在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主要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授权主体和其他环境执法主体如市容环境、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其特定的领域内也负有环境行政执法的职责。
环境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具体的环境行政法律关系当中处于被监督管理位置的并与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二、我国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执法力度较弱,执法部门权限不明确
我國环境立法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二)地方政府不良行政干预
政府将发展的本质片面理解成经济的增长,环境状况的恶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仅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和地方经济短暂的增长,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三)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执法中,可以争取到公众对环境执法的认可和支持,增强环境执法的正能量,形成共同环保的向心力;同时,公众参与可以最大限度的制约环境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的任意使用,促使其公正客观的行使自己的合法职权。
(四)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环境行政执法不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近年来,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面临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庞大的行政执法监察责任,我国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任然不能与严峻的生态形势相适应。
三、当前解决我国环境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执法理念,加强执法力度
随着当代政府机关的职能转变,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也应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度。倡导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率,解决利益冲突矛盾,行政执法方面形成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局面。执法部门在管理方面实行责任到人,上下监督,下级部门不仅要接受上级的监督还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建: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机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任何政府都要讲政绩,而对政绩的内容却有侧重。政府政绩考评应由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事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综合考评。环境指标是一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当地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责任者。加强环保政绩考核、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行任期环保实绩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环境执法的有效办法。
(三)打破行政区划,实行跨区域垂直管理制度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一直是实行双层领导制,它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在执法时受制于地方政府个别地区为谋发展而不惜损害其它地区利益以及阻碍环境管理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相当严重,这给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建立垂直领导体制,将有利于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四)扩展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积极性
首先,彻底践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知情权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前提,而知情权又依赖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开才会实现。公众只有获得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才能有效行使环境权。其次,健全环境听证制度,保障公众听证权。最后,要广泛拓展渠道,保证公众参与成为常态。环保部门可在实践中考虑运用非正式听证方式,提供多种渠道让公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来发布意见和建议。
(五)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在执行政策时,人的因素至为重要。对于环境执法而言,环境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效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应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在本级财政中拿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环境保护工作,并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到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重点环保技术环节创新等领域,逐步形成各方主体多元参与的环保投融资机制。除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应提高环保人力、技术、设备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韬.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法制天地,2011.
[2]吴晓磊.论我国环境执法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政法论坛,2013.
[3]胥亚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浅析[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
[4]赵倩.我国环境执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孙明明.环境行政执法障碍以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武鹤.环境行政执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环境执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162-01
一、环境行政执法相关概念
环境执法即环境行政执法,是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其职权按照环境法对有关环境方面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适用环境法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
环境执法主体是指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依法行使环境执法权的机构。在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主要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授权主体和其他环境执法主体如市容环境、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其特定的领域内也负有环境行政执法的职责。
环境行政相对人是指在具体的环境行政法律关系当中处于被监督管理位置的并与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二、我国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执法力度较弱,执法部门权限不明确
我國环境立法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二)地方政府不良行政干预
政府将发展的本质片面理解成经济的增长,环境状况的恶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仅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和地方经济短暂的增长,不顾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三)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公众广泛参与到环境执法中,可以争取到公众对环境执法的认可和支持,增强环境执法的正能量,形成共同环保的向心力;同时,公众参与可以最大限度的制约环境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的任意使用,促使其公正客观的行使自己的合法职权。
(四)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环境行政执法不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近年来,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面临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庞大的行政执法监察责任,我国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任然不能与严峻的生态形势相适应。
三、当前解决我国环境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执法理念,加强执法力度
随着当代政府机关的职能转变,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也应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度。倡导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率,解决利益冲突矛盾,行政执法方面形成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局面。执法部门在管理方面实行责任到人,上下监督,下级部门不仅要接受上级的监督还要向上级汇报工作,建: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机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任何政府都要讲政绩,而对政绩的内容却有侧重。政府政绩考评应由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事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综合考评。环境指标是一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当地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责任者。加强环保政绩考核、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行任期环保实绩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环境执法的有效办法。
(三)打破行政区划,实行跨区域垂直管理制度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一直是实行双层领导制,它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在执法时受制于地方政府个别地区为谋发展而不惜损害其它地区利益以及阻碍环境管理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相当严重,这给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障碍。建立垂直领导体制,将有利于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四)扩展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积极性
首先,彻底践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知情权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前提,而知情权又依赖环保部门的信息公开才会实现。公众只有获得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才能有效行使环境权。其次,健全环境听证制度,保障公众听证权。最后,要广泛拓展渠道,保证公众参与成为常态。环保部门可在实践中考虑运用非正式听证方式,提供多种渠道让公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来发布意见和建议。
(五)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在执行政策时,人的因素至为重要。对于环境执法而言,环境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效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提高环境执法队伍的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应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在本级财政中拿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环境保护工作,并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到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重点环保技术环节创新等领域,逐步形成各方主体多元参与的环保投融资机制。除加大资金投入外,还应提高环保人力、技术、设备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王韬.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法制天地,2011.
[2]吴晓磊.论我国环境执法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政法论坛,2013.
[3]胥亚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浅析[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
[4]赵倩.我国环境执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孙明明.环境行政执法障碍以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武鹤.环境行政执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